一种滤芯壳体、复合滤芯以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24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芯壳体,其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及由分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过滤腔体和第二过滤腔体,第一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一滤材,第二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滤材,分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过滤腔体与第二过滤腔体的第一过流孔。由此,该滤芯壳体为一体化结构,不仅简化了制作工艺,更避免了由于接缝存在而增加的漏水风险。分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滤盖和第二滤盖,分隔板与第一滤盖之间设有第一防呆结构,分隔板与第二滤盖之间设有第二防呆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复合滤芯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第一滤盖和第二滤盖装配错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及其复合滤芯,由于该复合滤芯采用了上述壳体,因此同样具有密封性好,组装难度低等优点。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lter core shell, a composite filter core and a water pu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壳体、复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本技术涉及滤芯
,尤其涉及一种滤芯壳体、复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净水器一般采用多级过滤,设置的复合滤芯包括前置PP棉滤芯、前置活性炭滤芯、RO滤芯(反渗透滤芯)以及后置活性炭滤芯等。为了减少复合滤芯总的数量,减小净水器的体积,净水器一般将多个复合滤芯整合为一个复合滤芯,即复合滤芯内包含多级过滤,且各级滤芯材料分别处于不同的过滤腔体内,并通过流道与对应的进出水口相连通。然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复合滤芯的壳体大多采用分段粘接的形式组合而成,不仅制作工序繁琐,并且由于接缝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复合滤芯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滤芯壳体,该滤芯壳体为一体化结构,不仅简化了制作工艺,更避免了由于接缝存在而增加的漏水风险。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芯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及由所述分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过滤腔体和第二过滤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一滤材,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滤材,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体与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的第一过流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材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第一滤盖,所述第一滤盖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孔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设有插接于所述第一过流孔内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过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顶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滤盖之间设有由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组成的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第一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第一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块设有多个,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卡块的尺寸不一样,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块数量相等,且各所述第一卡槽与各所述第一卡块一一对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滤材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第二滤盖,所述第二滤盖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孔相连通的第三过流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设有插接于所述第二过流孔内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三过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二滤盖之间设有由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组成的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二卡块设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第二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卡块设于所述第二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块设有多个,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二卡块的尺寸不一样,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块数量相等,且各所述第二卡槽与各所述第二卡块一一对应。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其包括上述的滤芯壳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其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滤芯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及由分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过滤腔体和第二过滤腔体,第一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一滤材,第二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滤材,分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过滤腔体与第二过滤腔体的第一过流孔。由此,该滤芯壳体为一体化结构,不仅简化了制作工艺,更避免了由于接缝存在而增加的漏水风险。另外,分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滤盖和第二滤盖,并且,分隔板与第一滤盖之间设有由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组成的第一防呆结构,分隔板与第二滤盖之间设有由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组成的第二防呆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复合滤芯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第一滤盖和第二滤盖装配错误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及其复合滤芯,由于该复合滤芯采用了上述壳体,因此同样具有密封性好,组装难度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和滤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材、分水件以及滤盖在过滤腔体内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挡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挡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异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过滤腔体与第二过滤腔体之间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水件、第一滤材以及第一滤盖之间的组装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滤盖、第二滤材以及第三滤盖之间的组装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滤盖与第二导流管之间的组装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两路水流的流通路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防呆结构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防呆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分隔板,1.2、第一过滤腔体,1.3、第二过滤腔体,1.4、第一开口,1.5、第二开口,1.6、第一进水过流孔,1.7、第一出水过流孔,1.8、第一卡块,1.9、第二卡块,2、第一端盖,2.1、安装位,2.2、第一通孔,2.3、凸块,3、第二端盖,4、第一滤材,4.1、第一腔道,5、第二滤材,5.1、第二腔道,6、分水件,6.1、转轴,6.2、第一环形槽,6.3、密封槽,6.4、第一分水进流道,6.5、第一分水出流道,6.6、第二分水进流道,6.7、第二分水出流道,6.8、第一分水件对接口(进),6.9、第一分水件对接口(出),6.10、第二分水件对接口(进),6.11、第二分水件对接口(出),6.12、工艺口,6.13、第一封水盖,6.14、封水塞,6.15、第一连通口,6.16、第一凹槽,6.17、第一导流管,6.18、第二连通口,6.19、进水引流管,6.20、出水引流管,6.21、支撑板,6.22、第一限位槽,7、挡水件,7.1、转孔,7.2、滑槽,7.3、第一挡水进流道,7.4、第一挡水出流道,7.5、第二挡水进流道,7.6、第二挡水出流道,7.7、第一挡水件对接口(进),7.8、第一挡水件对接口(出),7.9、第二挡水件对接口(进),7.10、第二挡水件对接口(出),7.11、第一进水凸柱,7.12、第一出水凸柱,7.13、第二进水凸柱,7.14、第二出水凸柱,7.15、第一进水口,7.16、第一出水口,7.17、第二进水口,7.18、第二出水口,7.19、工艺孔,7.20、第二封水盖,8、第一密封圈,9、密封件,9.1、第一筋条,9.2、第二筋条,9.3、密封单元格,10、第二密封圈,11、第一滤盖,11.1、第二凹槽,11.2、第一连接凸台,11.3、第二进水过流孔,11.4、第二出水过流孔,11.5、第一进水连接柱,11.6、第一出水连接柱,11.7、第二环形槽,11.8、第一卡槽,11.9、第二限位槽,12、第三密封圈,13、压盖,13.1、第二通孔,14、第四密封圈,15、第二滤盖,15.1、第三出水过流孔,15.2、第二出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及由所述分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过滤腔体和第二过滤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一滤材,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滤材,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体与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的第一过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以及由所述分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过滤腔体和第二过滤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一滤材,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用于容纳第二滤材,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体与所述第二过滤腔体的第一过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材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第一滤盖,所述第一滤盖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孔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设有插接于所述第一过流孔内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过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滤盖之间设有由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组成的第一防呆结构;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第一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第一滤盖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设有多个,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卡块的尺寸不一样,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建刘社军何坤垣杨银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阿波罗环保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