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七孔超滤的过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内置有七孔超滤膜丝的净水器的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分别打开,并将所述净水器的排污口关闭;引原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净水器内,然后所述原水再进入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依次经由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过滤层、支撑层和外表皮层后渗出,获得过滤后的净化水;通过所述净水器的滤芯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所述净化水后,从所述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七孔超滤膜丝,七个通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强度的支撑结构,从而增大了超滤膜丝的膜的稳定性,有效预防了膜丝断裂,增大了膜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调高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过滤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水过滤产品,采用内压式过滤方式,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单孔超滤膜丝的孔内,过滤后从单孔超滤膜丝的表面渗出,过滤后的净化水向超滤滤芯的四周流出,并沿超滤滤芯与净水器外壳之间的缝隙流动,最终在净水出口处汇集流出。而其过滤膜组件由若干并行排列的单孔超滤膜丝组成,过滤膜组件装入净水器外壳中,形成净水器。其存在如下缺点:单孔超滤膜丝易断丝或产生破裂,影响净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以增大超滤膜丝的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调高过滤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所述方法包括:将内置有七孔超滤膜丝的净水器的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分别打开,并将所述净水器的排污口关闭;引原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净水器内,然后所述原水再进入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依次经由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过滤层、支撑层和外表皮层后渗出,获得过滤后的净化水;通过所述净水器的滤芯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所述净化水后,从所述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七孔超滤膜丝,七个通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强度的支撑结构,从而增大了超滤膜丝的膜的稳定性,有效预防了膜丝断裂,增大了膜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调高过滤效果。七孔超滤膜丝可承受的水压达IMPa,普通单孔超滤膜丝只能承受最高0.3MPa的水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正向冲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程图,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101、将内置有七孔超滤膜丝的净水器的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分别打开,并将所述净水器的排污口关闭;102、引原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净水器内,然后所述原水再进入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依次经由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过滤层、支撑层和外表皮层后渗出,获得过滤后的净化水;103、通过所述净水器的滤芯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所述净化水后,从所述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净水器的滤芯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所述净化水后,从所述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包括:通过所述净水器的滤芯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所述净化水后,所述净化水经净水连接件到达位于端盖中心的净水出口,从所述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其中,所述净化水收集通道位于所述滤芯的圆心位置,所述七孔超滤膜丝是环绕所述净化水收集通道设置的。优选的,所述七孔超滤膜丝中的每根超滤膜丝内的通孔直径为0.9mm-l.5mm,优选为0.9mm或1.5mm,该直径数值较大,可以增大滤过水速度,并且降低通孔内表面的微孔堵塞的几率。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正向冲洗步骤,具体包括:当过滤一段时间后,将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污口分别打开,并关闭所述净水出口 ;利用冲洗液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净水器内,再进入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并向与所述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流动,从而带走所述通孔内残留的过滤剩余物质;所述冲洗液最终到达滤芯的另一端,从而从所述排污口流出。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反向冲洗步骤,具体包括:当过滤一段时间后,将所述净水出口打开,并打开所述进水口、所述排污口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冲洗液从所述净水出口进入所述净水器内,经净水连接件到达位于滤芯中心的净水收集通道;再由所述净水收集通道向外扩散,到达所述七孔超滤膜丝外面的外表皮层,再由外表皮层、支撑层和过滤层到达通孔内,从而反向冲洗所述七孔超滤膜丝;到达通孔内的冲洗液从所述进水口流出,或者从所述排污口流出。优选的,所述冲洗液是原水。优选的,所述冲洗液是纯净水。优选的,所述冲洗液是化学药剂。优选的,所述化学药剂至少为如下一种:氧化剂、碱、酸;所述氧化剂为:NaOCl ;所述碱为=NaOH ;所述酸为:HC1,或者为H2S04。优选的,重复上述正向冲洗步骤或反向冲洗步骤,以增加冲洗次数,从而增强冲洗效果。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过滤过程:打开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关闭排污口,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净水器内,原水再进入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再依次经由过滤层、支撑层和外表皮层渗出,过滤后的净化水向位于滤芯中心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并向与进水口相对端的净水出口的方向流动,经净水连接件到达与位于端盖中心的净水出口,从而流出。由于关闭了排污口,因此原水在从进水口一端向净水器的另一端流动的过程中不能从排污口排出。过滤速度与水的压力相关,水压越大则过滤速度越快,但是水压太大会导致超滤膜丝断裂。由于七个通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强度的支撑结构,从而增大了超滤膜丝的膜的稳定性,有效预防了膜丝断裂,增大了膜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七孔超滤膜丝可承受的水压达IMPa,普通单孔超滤膜丝只能承受最高0.3MPa的水压。由于只有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七孔超滤膜丝的过滤层,因此,通孔内残留泥沙、藻类、铁锈、胶体、有机物、病毒、细菌等大分子过滤剩余物质,这些过滤剩余物质可能附着在过滤层表面上,随着时间的累计,过滤剩余物质聚积在膜表面形成污垢层,为了疏通位于过滤层上的微孔,需要冲洗七孔超滤膜丝,具体为:冲洗方式一: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正向冲洗示意图(正向冲洗步骤):打开进水口和排污口,关闭净水出口,冲洗液从进水口进入净水器内,再进入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并向与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流动,从而带走通孔内残留的过滤剩余物质,该过程即为冲洗过程,冲洗液最终到达滤芯的另一端,从而从排污口流出。由于关闭了净水出口,因此过滤过程终止,冲洗液不经过过滤层、支撑层和外表皮层、净化水收集通道,从而不从净水出口流出,而从排污口流出。当然,经过该冲洗过程后,大部分过滤剩余物质都能被冲洗走,但仍有可能有部分过滤剩余物质,例如细菌、胶体等附着在过滤层表面的微孔位置上,随着时间的累计,微孔的堵塞情况会加重,因此,可采用以下第二种冲洗方式:冲洗方式二(反向冲洗步骤):打开净水出口,并打开进水口、排污口中的至少一个,冲洗液从净水出口进入净水器内,经净水连接件到达位于滤芯中心的净水收集通道,在由净水收集通道向外扩散,到达超滤膜丝外面的外表皮层,再由外表皮层、支撑层和过滤层到达通孔内,从而反向冲洗超模膜丝。到达通孔内的冲洗液可以从进水口流出,也可以从排污口流出。反向冲洗时,冲洗液的流向为自超滤膜丝的外表皮层、支撑层、再到过滤层,与过滤时的流向相反,因此,可以疏通过滤层的堵塞的微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七孔超滤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内置有七孔超滤膜丝的净水器的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分别打开,并将所述净水器的排污口关闭;引原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净水器内,然后所述原水再进入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通孔内,依次经由所述七孔超滤膜丝的过滤层、支撑层和外表皮层后渗出,获得过滤后的净化水;通过所述净水器的滤芯的净化水收集通道汇集所述净化水后,从所述净水器的净水出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维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