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斌专利>正文

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8409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包括:滤芯组、水泵和原水箱,滤芯组和水泵固定于一立板顶部上,立板底部设有方孔。排水管和吸水管设于立板的一侧,排水管和吸水管底部竖直悬空。原水箱设于立板的另一侧,且可活动伸进或退出该方孔。原水箱的顶面上设有与排水管和吸水管位置配合的两条引导槽,原水箱伸进方孔时,排水管和吸水管底部可沿引导槽落入原水箱的内部空腔中,原水箱退出方孔时,排水管和吸水管从引导槽内抽出恢复悬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浓缩水的循环利用,极大的简化了水循环结构,并且能控制水循环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系统的水循环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净水器或饮水机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饮水水质的重视,净水设备已经普及到了普通家庭、公共场合、办公场所,部分自带过滤功能的新型过滤式饮水机也逐渐普及。例如目前市场上被大量使用的反渗透式净水设备,为了解决消费者在净水设备放置场地通常无供水排水管的需求,各种反渗透式净水设备设计了机身自带自来水原水箱和用于收集浓缩水废水箱,滤芯组通过水泵从原水箱内取水,再将滤芯组产生的浓缩水排出到废水箱,采用这种结构的净水设备存在以下缺陷:1、原水箱和废水箱分开设置,消费者需要分别原水箱和废水箱取出操作,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2、两个水箱的设置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导致净水设备体积变大,影响净水设备的外形,净水设备的内部水路连接也比较复杂,不易对净水设备的内部进行清洗;3、浓缩水被完全排除在废水箱中,不能进行循环利用,水使用率低,浪费资源。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精简、水利用率高且能有效控制水循环比例的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该简易水循环结构不仅实现了浓缩水的循环利用,极大的简化了水循环结构,并且能控制水循环比例。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包括:滤芯组、水泵和原水箱,滤芯组的浓缩水出口和原水箱通过排水管连接,水泵的入口和原水箱通过吸水管连接,水泵的出口和滤芯组的进水口通过送水管连接。滤芯组和水泵固定于一立板顶部上,立板底部设有方孔。排水管和吸水管设于立板的一侧,且固定在方孔的顶面上方,排水管和吸水管底部竖直悬空。原水箱设于立板的另一侧,且可活动伸进或退出该方孔。原水箱的顶面上设有分别与排水管、吸水管位置配合的两条引导槽,该引导槽底面连通原水箱的内部空腔。原水箱伸进方孔时,排水管和吸水管底部可沿引导槽落入原水箱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原水箱退出方孔时,排水管和吸水管从引导槽内抽出恢复悬空。较优的,吸水管的底端与原水箱的内部空腔底面设有间距,该间距控制原水箱内剩余的废水量。较优的,排水管和吸水管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增加重力的实心环。较优的,方孔的宽度与原水箱配合,原水箱的两侧壁设有滑槽,方孔的两侧壁上设有可配合滑入或滑出该滑槽的凸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滤芯组和水泵安装在立板上,软管固定在立板的一侧,软管底端利用重力下垂,原水箱设置在立板另一侧且可活动伸缩穿过立板,软管在原水箱的抽拉动作中跌入或脱离水箱,水循环结构非常简单,故障率低,并且方便原水箱的拆卸清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原水箱与水管未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原水箱伸进方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原水箱与水管配合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原水箱退出方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简易水循环结构,包括:滤芯组1、水泵2和原水箱3,滤芯组1由设有多个滤芯串接构成,串接完成后滤芯组剩余一个出水口、一个进水口和一个浓缩水出口,滤芯组1的浓缩水出口和原水箱3通过排水管4连接,水泵2的入口和原水箱3通过吸水管5连接,水泵2的出口和滤芯组1的进水口通过送水管连接,水泵2抽取原水箱3中的水送入滤芯组1内进行过滤,滤芯组1过滤剩余的浓缩水排入原水箱3中,完成水循环。本专利技术将浓缩水和自来水共用一个原水箱3,减小水循环结构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净水设备的外观设计。具体结构是,滤芯组1和水泵2固定于一立板6顶部上,立板6底部设有方孔61。排水管4和吸水管5设于立板6的一侧,且固定在方孔61的顶面上方,排水管4和吸水管5底部竖直悬空。原水箱3设于立板6的另一侧,方孔61的宽度与原水箱3配合,原水箱3的两侧壁设有滑槽31,方孔61的两侧壁上设有可配合滑入或滑出该滑槽31的凸块62,原水箱3通过凸块62与滑槽31的配合活动伸进或退出该方孔61。原水箱3的顶面上设有分别与排水管4和吸水管5位置配合的两条引导槽32,该引导槽32底面连通原水箱3的内部空腔,引导槽32的长度需超过其配合的排水管4或吸水管5的悬空长度,以保证排水管4和吸水管5能顺利掉入原水箱3中。为了便于水管在接触引导槽32后沿其槽内滑动,两条引导槽32在靠近水管的端部设有敞口33,该敞口33起到导向限制的作用,方便引导槽32靠近水管后,水管从该敞口33处滑入引导槽32。其中,排水管4和吸水管5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增加重力的实心环,使水管在引导槽32内的滑动和水管的跌落更稳定可靠,实心环可采用不锈钢金属环。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原水箱3伸进方孔61时,排水管4和吸水管5接触原水箱顶面的敞口33,顺着原水箱3顶面的引导槽32滑动,在原水箱3继续往里推进的动作中,到达水管倾斜长度的极限时,如图3所示,水管从引导槽32自动跌入原水箱3内,保持下垂状态,水泵即可通过吸水管5抽取原水箱3内的水。如图4所示,原水箱3退出方孔61时,水管从引导槽32逐渐向外抽出,由于水管长度有限,当原水箱3退出到一定距离后,水管脱离原水箱3,恢复悬空状态。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原水箱3与水管结构配合巧妙,既能完成原水箱3推进时使水管自动落入原水箱3中,又能在原水箱3取出倒水时使水管自动脱离原水箱3,利用纯机械结构,可靠性高且故障率小。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吸水管5的底端与原水箱3的内部空腔底面设有间距,间距的大小根据吸水管5的悬空长度决定,设置该间距的目的是当原水箱3内的水使用到一定量后,原水箱3内低于吸水管5底端的水无法被水泵2抽取净化,剩余的水为多次循环过滤排出的浓缩废水,可抽出倒掉,由此控制自来水与浓缩水循环利用比例。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吸水管5和送水管均采用食品级硅胶软管。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包括:滤芯组(1)、水泵(2)和原水箱(3),所述滤芯组(1)的浓缩水出口和原水箱(3)通过排水管(4)连接,所述水泵(2)的入口和原水箱(3)通过吸水管(5)连接,所述水泵(2)的出口和滤芯组(1)的进水口通过送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1)和水泵(2)固定于一立板(6)顶部上,立板(6)底部设有方孔(61);所述排水管(4)和吸水管(5)设于立板(6)的一侧,且固定在方孔(61)的顶面上方,排水管(4)和吸水管(5)底部竖直悬空;所述原水箱(3)设于立板(6)的另一侧,且可活动伸进或退出该方孔(61);所述原水箱(3)的顶面上设有分别与排水管(4)、吸水管(5)位置配合的两条引导槽(32),该引导槽(32)底面连通原水箱(3)的内部空腔;所述原水箱(3)伸进方孔(61)时,排水管(4)和吸水管(5)底部可沿引导槽(32)落入原水箱(3)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原水箱(3)退出方孔(61)时,排水管(4)和吸水管(5)从引导槽(32)内抽出恢复悬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系统的简易水循环结构,包括:滤芯组(1)、水泵(2)和原水箱(3),所述滤芯组(1)的浓缩水出口和原水箱(3)通过排水管(4)连接,所述水泵(2)的入口和原水箱(3)通过吸水管(5)连接,所述水泵(2)的出口和滤芯组(1)的进水口通过送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1)和水泵(2)固定于一立板(6)顶部上,立板(6)底部设有方孔(61);所述排水管(4)和吸水管(5)设于立板(6)的一侧,且固定在方孔(61)的顶面上方,排水管(4)和吸水管(5)底部竖直悬空;所述原水箱(3)设于立板(6)的另一侧,且可活动伸进或退出该方孔(61);所述原水箱(3)的顶面上设有分别与排水管(4)、吸水管(5)位置配合的两条引导槽(32),该引导槽(32)底面连通原水箱(3)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