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切换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76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放电切换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充电端口;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以及电池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放电端口。该充放电切换电路可以根据高低电平输入信号实现充放电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电切换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放电
,尤其是涉及充放电切换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充电电池的充放电切换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拨动开关实现充电模式与放电模式的切换,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切换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放电切换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用于连接充电装置的充电端口;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以及用于连接充电电池的电池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用于连接用电装置的放电端口;所述充电使能端口与所述放电使能端口的接收信号为高低互斥电平信号;当所述充电使能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以及所述放电使能端口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MOS管导通,所述第二MOS管截止,充电装置通过所述充电端口、所述第一MOS管以及所述电池端口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所述放电使能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以及所述充电使能端口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MOS管导通,所述第一MOS管截止,充电电池通过所述电池端口、所述第二MOS管以及所述放电端口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MOS管反向击穿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二MOS管反向击穿的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滤波的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端口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防反接保护的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防反接保护的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端口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池端口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指示放电状态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规格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相等。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的充放电切换电路、第一充电电池、第二充电电池以及控制单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的充电使能端口以及放电使能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池与其中一个充放电切换电路的电池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池与另一个充放电切换电路的电池端口连接;其中一个充放电切换电路的充电使能端口与另一个充放电切换电路的充电使能端口的接收信号为高低互斥电平信号从而保证一个充电电池处于可充电状态时另一个充电电池处于可放电状态。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输入端口的高低电平信号实现充放电模式的自由切换,无需人工进行干预就可以实现充放电模式的自由切换。用户体验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充放电切换电路的电气连接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充放电切换电路的电气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保护范围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户”可指示使用电子装置的人或使用电子装置的装置(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装置)。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
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放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用于连接充电装置的充电端口;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以及用于连接充电电池的电池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用于连接用电装置的放电端口;所述充电使能端口与所述放电使能端口的接收信号为高低互斥电平信号;当所述充电使能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以及所述放电使能端口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MOS管导通,所述第二MOS管截止,充电装置通过所述充电端口、所述第一MOS管以及所述电池端口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所述放电使能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以及所述充电使能端口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MOS管导通,所述第一MOS管截止,充电电池通过所述电池端口、所述第二MOS管以及所述放电端口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用于连接充电装置的充电端口;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以及用于连接充电电池的电池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用于连接用电装置的放电端口;所述充电使能端口与所述放电使能端口的接收信号为高低互斥电平信号;当所述充电使能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以及所述放电使能端口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MOS管导通,所述第二MOS管截止,充电装置通过所述充电端口、所述第一MOS管以及所述电池端口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所述放电使能端口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以及所述充电使能端口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MOS管导通,所述第一MOS管截止,充电电池通过所述电池端口、所述第二MOS管以及所述放电端口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MOS管反向击穿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二MOS管反向击穿的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旭东刘洪殷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东方红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