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36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垃圾池体及渗滤液收集池,垃圾池体由隔墙分为垃圾一区和垃圾二区,垃圾一区通过沟道间连接渗滤液收集池,垃圾一区连通沟道间的池壁底部安装有格栅;格栅进液面自上而下向垃圾一区内部等距离逐渐增加,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格栅出液面倾斜一定角度。将垃圾池进行分区并优化分区面积,使得焚烧厂的干化污泥、脱水沼渣与生活垃圾分开储存,垃圾二区不设置格栅装置,避免生活垃圾渗滤液影响其它垃圾吸水返潮;增大格栅与生活垃圾的接触面积利于渗滤液排出,将格栅进液面向出液面倾斜避免渗滤液回流。优化垃圾池体辅助结构,改造简单,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多种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的静脉产业园,以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垃圾、市政污泥的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的问题。此类静脉产业园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基础,布局了餐厨垃圾处理厂、市政污泥干化厂等项目。餐厨垃圾厂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余热加热厌氧发酵系统,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分解后最终产物——沼渣经脱水后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市政污泥干化厂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蒸汽干化污泥,污泥经干化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在以焚烧生活垃圾为主,协同焚烧干化污泥和餐厨垃圾脱水后沼渣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干化污泥和脱水后沼渣的进入垃圾焚烧炉的最佳入炉方式为通过汽车倒运至垃圾池,利用垃圾抓斗将生活垃圾、干化后污泥、脱水后沼渣这三种物料投入到焚烧炉进料斗中混合给料。但此方法存在的缺点如下:由于三种不同的垃圾是混合堆放在垃圾池中,干化后污泥和脱水后沼渣在垃圾池里容易吸水返潮,更重要是前期污泥干化和沼渣脱水则失去了相应的意义。另外,小颗粒干化后污泥和脱水后沼渣沉积到垃圾池底部后,有吸水板结,堵塞渗滤液管道的可能,生活垃圾由于渗滤液排出不及时也容易导致含水率升高。整体含水率升高必然导致物料热值降低,焚烧发电的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解决不同物料垃圾储存时,干化污泥及脱水沼渣由于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而产生吸水返潮的问题,同时改进了渗滤液排出装置,降低了生活垃圾含水率,以进一步提高物料热值。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包括垃圾池体及渗滤液收集池,所述垃圾池体利用隔墙分为垃圾一区和垃圾二区,所述垃圾一区通过沟道间连接有渗滤液收集池,所述垃圾一区连通沟道间的池壁底部安装有格栅,所述格栅包括进液面、出液面;所述格栅进液面自上而下向垃圾一区内部等距离逐渐增加,所述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出液面倾斜一定角度。其中,垃圾一区用于储存生活垃圾,垃圾二区用于储存干化污泥和脱水沼渣,通过隔墙分离开。只在垃圾一区设置格栅及渗滤液收集池,避免了干化污泥和脱水沼渣吸收渗滤液返潮。通过将格栅进液面自上而下向垃圾一区内部等距离逐渐增加,增大格栅与垃圾的接触面积。设置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出液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渗滤液向沟道间的流动,同时避免回流。进一步地,所述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出液面倾斜5°。进一步地,所述垃圾一区的面积为垃圾二区的8-10倍。常规协同焚烧垃圾厂主要以焚烧生活垃圾为主,协同焚烧干化污泥(一般掺烧比例小于10%)和餐厨垃圾脱水后沼渣(一般掺烧比例小于5%),合理的规划分区面积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地,所述垃圾一区底部、沟道间的底部及渗滤液收集池的底部高度相对于水平面呈逐级递减,所述沟道间与渗滤液收集池的连通处安装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沟道间设置有排渣口。进一步地,在垃圾一区格栅一侧的池壁高于格栅的位置安装有若干排格栅排孔。进一步地,所述垃圾一区和垃圾二区均设置有通风观察口。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池体上面安装有卸料口。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垃圾池进行分区,并优化分区面积,使得干化污泥、脱水沼渣与生活垃圾分开储存,避免了由于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而产生吸水返潮;改进渗滤液排出装置,增大格栅与生活垃圾的接触面积利于渗滤液排出,将格栅进液面向出液面倾斜避免渗滤液回流。优化了垃圾池体的辅助结构,改造简单,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区垃圾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区垃圾池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标记:1-隔墙、2-垃圾一区、3-垃圾二区、4-沟道间、5-渗滤液收集池、6-格栅、7-过滤网、8-通风观察口、9-格栅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包括垃圾池体,所述垃圾池体利用隔墙1分为垃圾一区2和垃圾二区3,所述垃圾一区1通过沟道间4连接有渗滤液收集池5,所述垃圾一区2的面积为垃圾二区3的9倍,所述垃圾一区2连通沟道间4的池壁底部安装有格栅6,所述格栅6包括进液面、出液面;所述格栅6进液面自上而下向垃圾一区2内部等距离逐渐增加,所述格栅6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6出液面倾斜5°。所述垃圾一区2底部、沟道间4的底部及渗滤液收集池5的底部高度相对于水平面呈逐级递减,所述沟道间4与渗滤液收集池5的连通处安装有过滤网7。所述垃圾一区2和垃圾二区3均设置有通风观察口8。垃圾二区3不设格栅6,以避免了由于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而产生吸水返潮。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当垃圾池体储存的生活垃圾较多时,在垃圾一区2格栅6一侧的池壁高于格栅6的位置可另外安装有若干排格栅排孔9,以辅助格栅6进一步排放渗滤液。垃圾通过垃圾运输车进入厂区,然后通过高架引桥进入主厂房卸料大厅,通过卸料口把垃圾卸入垃圾池。其中,生活垃圾堆放在垃圾一区2,脱水沼渣和干化后的污泥储存在垃圾二区3。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生活垃圾需在垃圾一区2堆放发酵3-7天后再用垃圾抓斗抓入垃圾池上方的焚烧炉进料斗入炉焚烧。垃圾一区2中的生活垃圾在发酵过程,其中的有机物在细菌、微生物、酵母和霉等作用下分解、会沥出水分即产生渗滤液,渗滤液通过格栅6和格栅排孔9排出到渗滤液收集池5。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沼渣为脱水沼渣,含水率约80%。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污泥为干化污泥,一般含水率40%~45%。常规协同焚烧垃圾厂主要以焚烧生活垃圾为主,协同焚烧干化污泥(一般掺烧比例小于10%)和餐厨垃圾脱水后沼渣(一般掺烧比例小于5%)共同由抓斗抓入焚烧炉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池体及渗滤液收集池,所述垃圾池体利用隔墙分为垃圾一区和垃圾二区,所述垃圾一区通过沟道间连接有渗滤液收集池,所述垃圾一区连通沟道间的池壁底部安装有格栅,所述格栅包括进液面、出液面;所述格栅进液面自上而下向垃圾一区内部等距离逐渐增加,所述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出液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池体及渗滤液收集池,所述垃圾池体利用隔墙分为垃圾一区和垃圾二区,所述垃圾一区通过沟道间连接有渗滤液收集池,所述垃圾一区连通沟道间的池壁底部安装有格栅,所述格栅包括进液面、出液面;所述格栅进液面自上而下向垃圾一区内部等距离逐渐增加,所述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出液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垃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进液面向同一层的格栅出液面倾斜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垃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一区的面积为垃圾二区的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邓纲向杰刘永华黄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