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935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包括散热支架,该散热支架内部形成容纳腔;在散热支架的一端安装有透镜,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近光灯珠,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远光灯珠;在安装板上靠近透镜的一侧设置有挡光板,挡光板开设有圆弧形的开口,该开口朝向透镜设置,其中,该透镜包括具有第一焦点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焦点的第二部分,第一焦点与第二焦点不重合,第一部分设置在近光灯珠的光路上,第二部分设置在远光灯珠的光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远光灯的光斑中部形成暗区,满足车灯照明亮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
本技术涉及汽车照明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汽车照明应用中,以钨丝作为灯芯的玻璃灯珠为主,灯珠体积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因灯珠体积大,导致以钨丝灯为光源的汽车大灯需要较大的反光杯,而且灯珠裸露在外影响美观。此外,汽车大灯具有远光和近光功能,近光减轻对向车辆炫目感,远光照射距离更远。现有的汽车前照大灯分为远近光分离式结构和远近光一体式结构,远近光一体式结构的体积相对较小,其检测时呈现在配光屏幕上的光型如图1所示,检测结果通常是近光光线不够明亮,明暗截止线不够清晰,炫目感较强;远光不够聚光,照射距离短,且容易在检测时的配光屏幕上形成暗斑区域,如图1中部的黑线所示,不能达到国标对汽车前照灯远光配光要求。现有的LED汽车用远近光一体化的汽车前照大灯为了实现远近光型的切换,通常在反光杯的杯口处(即光线出射端)设置挡光组件以及与挡光板相联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挡光板动作并使得挡光板处于封挡在反射杯的杯口处以使大灯发射出近光的光斑或使得挡光板偏离反射杯的杯口处以使大灯发射出远光的光斑的两种位置状态。驱动机构一般采用电机或通电磁吸的方式实现,不仅结构复杂、安装精确性差,难以精准地控制光型而且增加了成本。参见图2与图3,现在的一种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包括散热支架1和透镜2,散热支架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透镜2安装在散热支架1的一端,散热支架1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在透镜2的周向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11相配合的凸台,凸台卡设在第一安装槽11内。散热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对光源系统的LED灯珠进行散热。并且,散热支架1包括多个鳍片状的散热片13,多个散热片13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散热片13之间设有间隙,可增加散热表面积,改善散热效果。在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板15、挡光板19,安装板15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近光灯珠15以及远光灯珠(图中不可见),且容纳腔内还设置有近光反光杯17和远光反光杯18,挡光板19设置在安装板15靠近透镜2的一侧,且挡光板19的中部具有一个弯折部。近光灯珠15发出的光线经过近光反光杯17后入射到透镜2,而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经过远光反光杯18后入射到透镜。挡光板19具有很薄的厚度同时设有圆弧形的开口,不仅可以使近光的明暗截止线更加清晰、平直,降低对向车辆炫目感,而且可减小远光在配光屏幕上形成暗斑区域的宽度。由于近光灯珠15位于透镜2中轴线的正上方,而远光灯珠位于透镜2中轴线L的正下方。通过点亮和熄灭远光灯珠的方式可实现远近光切换,使得远近光切换速度更快。然而,这种设计中透镜2只是具有一个焦点,也就是只有一条光轴,在切换至远光时,由于近光灯珠与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在交界处光亮度不够,仍然容易出现暗区的现象,因此远光灯的光斑不够理想,不能满足汽车车灯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且远近光的光斑图形好的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包括散热支架,该散热支架内部形成容纳腔;在散热支架的一端安装有透镜,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近光灯珠,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远光灯珠;在安装板上靠近透镜的一侧设置有挡光板,挡光板开设有圆弧形的开口,该开口朝向透镜设置,其中,该透镜包括具有第一焦点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焦点的第二部分,第一焦点与第二焦点不重合,第一部分设置在近光灯珠的光路上,第二部分设置在远光灯珠的光路上。由上述方案可见,透镜具有焦点不重合的两个部分,这样,近光灯珠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第一部分,而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第二部分,由于两个部分的轴线不同,近光灯珠形成的光斑可以是大于半圆的形状,而远光灯珠形成的光斑也是大于半圆的形状,这样,两个光斑在交界处出现重叠的区域,可以增加交界处的光亮度,避免在近光灯珠的光斑与远光灯珠的光斑交界处出现暗区的问题。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透镜的第一部分具有与透镜的底面垂直的第一侧面,第二部分具有与底面垂直的第二侧面,且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邻接。由于透镜的两个部分是邻接的,这样可以避免近光灯珠形成的光斑与远光灯珠形成的光斑之间出现间隙,在使用远光等时,即近光灯珠与远光灯珠同时点亮时,形成的光斑不会出现暗区。一个可选的方案是,透镜一体成型。这样,通过一体成型的透镜可以避免两个部分粘接而出现的粘接面,形成的光斑更加理想。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部分的底面与第二部分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部分的弧面的顶点与透镜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部分的弧面的顶点与透镜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两个部分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便于透镜的安装,简化LED车灯的组装难度。一个可选的方案是,第一部分的弧面与第二部分的弧面构成光滑的弧面,且第二部分的底面比第一部分的底面更加靠近挡光板。可见,两个部分的顶面是在同一个弧面上,这样透镜的顶部不会出现台阶面,LED车灯更加美观。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挡光板的中部为折弯结构。这样,挡光板上的折弯结构可用于修正近光光斑的形状。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近光灯珠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表面,远光灯珠安装在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表面。由此可见,将近光灯珠与远光灯珠分别设置在两块安装板上,可以而不是在同一块安装板上的两个表面上设置近光灯珠与远光灯珠,两块安装板都是单面PCB板,可以降低安装板的工艺难度,从而降低LED车灯的生产成本。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散热支架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在透镜的周向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相配合的凸台,凸台卡设在第一安装槽内。由此可见,透镜上的凸台与散热支架上的第一安装槽配合实现透镜与散热支架间的准确定位。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挡光板的延伸平面上,透镜的第一部分位于延伸平面的一侧,透镜的第二部分位于延伸平面的另一侧。由此可见,以挡光板所在的平面为分割面,透镜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该分割面的上下两部分,可以确保近光灯珠与远光灯珠发出的光线分别经过两个部分出射,形成的光斑形状更加符合标准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汽车前照大灯检测时呈现在配光屏幕上的光斑形状。图2是现有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现有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板与挡光板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板与挡光板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一实施例中挡光板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一实施例中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第二实施例中透镜成像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LED车灯应用在汽车车头,并且集成有近光灯珠以及远光灯珠,在使用近光等时,只有近光灯珠被点亮,形成近光光斑,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包括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内部形成容纳腔;透镜,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散热支架的一端;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有近光灯珠,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远光灯珠;挡光板,所述挡光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靠近透镜的一侧,所述挡光板开设有圆弧形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透镜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具有第一焦点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焦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不重合,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近光灯珠的光路上,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远光灯珠的光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轴双焦点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包括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内部形成容纳腔;透镜,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散热支架的一端;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有近光灯珠,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远光灯珠;挡光板,所述挡光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靠近透镜的一侧,所述挡光板开设有圆弧形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透镜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具有第一焦点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焦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不重合,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近光灯珠的光路上,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远光灯珠的光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透镜的底面垂直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底面垂直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邻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光源系统一体式LED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殿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正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