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30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管夹,包括管夹本体、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管夹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两个相互重叠的上板和下板。第一夹持部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一侧与上板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口的另一侧与下板的一端相连。第二夹持部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二开口的一侧与上板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开口的另一侧与下板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上均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用管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用于将管体固定到周边件上,也能用于管体之间距离的维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管夹
本技术涉及管夹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管夹。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上,空调、底盘以及动力等多个总成之间经常需要采用管体连接,以便储存或输送气体、液体,使热量或功得到传递,从而实现汽车所需要的功能。汽车的管体在汽车上随处可见,有些管体是相当长的,这就需要在管体经过的地方增加固定点加以固定,或在其中某段设置维持两个管体相对位置的管夹,以避免管体相互接触、摩擦而破损。现有技术中汽车用管夹有多种,包括单管夹、双管夹和多管夹。但是,这些管夹往往存在如下缺点:1)、功能单一:比如仅能用于将管体固定到周边件上;或仅能用于管体之间距离的维持。2)、结构复杂:比如管夹不能实现自身固定,需要采用螺钉、螺栓或铆钉进行固定;转接零部件多,导致结构庞大,对周边空间需求大,无法实现轻量化。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汽车用管夹,既能用于将管体固定到周边件上,也能用于管体之间距离的维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汽车用管夹,既能用于将管体固定到周边件上,也能用于管体之间距离的维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本体、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管夹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相互重叠的上板和下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用以夹持管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所述上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夹持部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与所述上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护套用以套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处的管体外侧,所述第二护套用以套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处的管体外侧,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本体、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管夹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相互重叠的上板和下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用以夹持管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与所述上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夹持部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与所述上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侧与所述下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护套用以套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处的管体外侧,所述第二护套用以套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处的管体外侧,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上均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减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处设置有紧固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雨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捷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