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电混用旋转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28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电混用旋转密封装置,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的旋转轴,旋转轴中设有第一液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以及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第二液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以及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设有信号输送装置,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设有信号转换装置,外壳包括主壳体和端盖,主壳体沿轴向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座,主壳体沿轴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二支撑座与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端盖靠近设有收纳槽,信号转换装置固定在收纳槽中,信号传输装置安装在旋转轴的第二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平衡性更好,能够提升装置的转速、使用寿命和介质传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电混用旋转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电混用旋转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混用旋转接头主要运用领域:实验或生产监控设备、风能发电机、机器人、自动化旋转设备、旋转门、工程机械、环保设备、转台、军工设备等。大部分输送的介质是空气、水、液压油和热油等,较少部分在气体和液体介质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电滑环来实现电信号或者数据信号的输送,而导电滑环大部分都被安装在旋转接头的外面部分用螺栓锁在旋转接头上,正常导电滑环的使用温度最高不能超过80℃,相应的转数最高不能超过150转/分钟。旋转接头部分大多采用轴面弹性体密封的形式,采用的是橡胶类密封圈,当此形式下的旋转接头设计成多个介质通道的时候,正常使用时会产生较高的摩擦温度,若是介质内的压力过高或者旋转接头的使用转数过快,更是直接升高了旋转接头的表面温度,这极容易影响电滑环的使用,导致旋转接头使用寿命缩短,另外若是旋转接头发生泄漏,泄漏的液体介质会破坏电滑环,造成电路短路,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运转效率高的气、液、电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电混用旋转密封装置,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为伸入外壳的安装端,另一端为伸出外壳的连接端,旋转轴中设有第一液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以及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与第一液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液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与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与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设有信号输送装置,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对应信号传输装置设有信号转换装置,外壳包括主壳体和连接在主壳体上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沿轴向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座,所述主壳体沿轴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电混用旋转密封装置,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为伸入外壳的安装端,另一端为伸出外壳的连接端,旋转轴中设有第一液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以及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与第一液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液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与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外壳上对应设有与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第一信号传输通道设有信号输送装置,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对应信号传输装置设有信号转换装置,外壳包括主壳体和连接在主壳体上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沿轴向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座,所述主壳体沿轴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二支撑座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端盖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有与第二信号传输通道连通的收纳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林晓平陈杰峰陈惠玲郑华婷陈伟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