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21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本体和稳油挡板,油底壳本体底部的最低处设有放油螺栓,油底壳本体的侧面设有油尺,稳油挡板安装于油底壳本体的内部,稳油挡板的侧面与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稳油挡板的上表面边缘设有多个用于连通油底壳本体内部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先油滴落到稳油挡板上,然后流向缺口处,再沿着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回流至油底壳本体的内部,该过程中,润滑油与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充分接触,油底壳本体的外表面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且该过程不会产生激溅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底壳总成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总成。
技术介绍
油底壳一般指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其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内部装有稳油挡板,以避免发动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侧面装有油尺,用来检测油量,此外,油底壳底部最低处还装有放油螺栓,从而构成了发动机的油底壳总成。现有技术中,稳油挡板是安装在油底壳内的油液位的上方,而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是通过稳油挡板上通孔滴落至油底壳内贮存的油液中,产生了一定的激溅,而回流的润滑油需要与油底壳内贮存的油液发生热交换才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散热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油底壳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底壳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稳油挡板是安装在油底壳内的油液位的上方,而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是通过稳油挡板上通孔滴落至油底壳内贮存的油液中,产生了一定的激溅,而回流的润滑油需要与油底壳内贮存的油液发生热交换才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本体和稳油挡板,所述油底壳本体底部的最低处设有放油螺栓,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侧面设有油尺,所述稳油挡板安装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部,所述稳油挡板的侧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稳油挡板的上表面边缘设有多个用于连通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部的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由于所述稳油挡板的侧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且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稳油挡板的边缘位置,则当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滴落到所述稳油挡板上后,会从所述缺口处沿着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回流至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部,该过程中,润滑油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充分接触,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外表面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且该过程不会产生激溅现象。优选的,所述稳油挡板的上表面呈拱起状结构。其优点是,可以避免从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贮积在所述稳油挡板上。优选的,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一体凸出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位于所述稳油挡板的下方。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发动机在颠簸时,所述油底壳本体内贮存的油液从所述缺口溅出到所述稳油挡板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环形挡板的上表面上一体向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的稳油挡板和环形挡板隔开的凸台。其优点是,从所述缺口回流的润滑油会沿着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回流至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部,由于所述凸台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的稳油挡板和环形挡板之间留有间隔,避免了因所述的稳油挡板和环形挡板之间装配过紧而影响润滑油的回流。优选的,所述环形挡板的上表面呈向其环形内部倾斜的结构。其优点是,沿着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回流的润滑油会流至所述环形挡板的上表面上,而倾斜的结构有助于润滑油回流到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部与原贮存的油液汇聚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环形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之间一体设有多个加强筋。其优点是,在装配过程中,所述稳油挡板的下表面会压在所述凸台上,从而作用在所述环形挡板上,若装配力过大易使所述环形挡板发生形变,而所述环形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侧壁之间的所述加强筋,能够提高所述环形挡板的耐形变能力。优选的,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外表面上一体设有散热叶片。其优点是,可以提高所述油底壳本体的散热能力,减少润滑油的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油底壳总成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油底壳总成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稳油挡板2,所述油底壳本体1底部的最低处设有放油螺栓,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侧面设有油尺;所述稳油挡板2安装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部,所述稳油挡板2的侧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得以避免在发动机颠簸时其内的油液震荡激溅;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边缘设有十八个用于连通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部的缺口21,所述缺口21为U形,均匀分布于所述稳油挡板2的外周(其形状和数量不局限于此),从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会先滴落至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然后流向所述缺口21,再沿着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回流至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部,该过程中,润滑油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充分接触,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外表面又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散热效率,且该过程中不会产生激溅现象。实施例中,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呈拱起状结构,如附图2所示,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呈拱起状结构,加快了从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流向所述缺口21的速度,避免润滑油贮积在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上。实施例中,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一体凸出有环形挡板11,所述环形挡板11位于所述稳油挡板2的下方,避免了发动机在颠簸时,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贮存的油液从所述缺口21溅出到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方(应当注意的是,所述环形挡板2的位置应当高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油液的液位高度)。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板11的上表面上一体向上设有四个用于将所述的稳油挡板2和环形挡板11隔开的凸台12,所述凸台12的形状如图2所示(所述凸台12的形状和数量不局限于此),分布于所述环形挡板11的四方;在所述凸台12的作用下,从而使得所述的稳油挡板2和环形挡板11之间留有间隔,避免了因所述的稳油挡板2和环形挡板11之间装配过紧而影响润滑油的回流;另外,可以通过在四个所述凸台12上开设螺纹孔,通过安装螺栓3可将所述稳油挡板2固定住。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板11的上表面呈向其环形内部倾斜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沿着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回流的润滑油会先流至所述环形挡板11的上表面上,而倾斜的结构有助于润滑油回流到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部与原贮存的油液汇聚在一起。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板11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一体设有四个加强筋13,如附图2所示,四个所述加强筋13的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凸台12的位置相对应;由于在装配过程中,所述稳油挡板2的下表面会压在所述凸台12上,从而作用在所述环形挡板11上,若装配力过大易使所述环形挡板11发生形变,而所述环形挡板11的下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的所述加强筋13,能够提高所述环形挡板11的耐形变能力,延长该油底壳总成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中,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外表面上一体设有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叶片附图中未画出),从而提高了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散热能力,减少了润滑油的氧化。工作原理:通过四个安装螺栓13将所述稳油挡板2安装在四个所述凸台12上,得以将所述稳油挡板2安装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部;所述稳油挡板2的侧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得以避免在发动机颠簸时其内的油液产生震荡激溅;由于所述稳油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稳油挡板(2),所述油底壳本体(1)底部的最低处设有放油螺栓,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侧面设有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油挡板(2)安装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部,所述稳油挡板(2)的侧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多个用于连通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部的缺口(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底壳总成,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稳油挡板(2),所述油底壳本体(1)底部的最低处设有放油螺栓,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侧面设有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油挡板(2)安装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部,所述稳油挡板(2)的侧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多个用于连通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部的缺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油挡板(2)的上表面呈拱起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一体凸出有环形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