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码头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133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码头抗震支座,包括与码头上部结构连接的上底座,上开螺栓孔,上底座带有环型钢箍;与码头桩帽连接的下底座,上开螺栓孔,下底座带有环型钢箍;内含钢球体,位于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上底座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与刚球体上部连接,下支座体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与刚球体下部连接;上底座螺栓,连接上底板和码头上部结构;下底座螺栓,连接下底板和码头桩帽;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设置有竖向弹簧,可相对运动;下底座内部设置环向弹簧,可相对移动,上、下底座体的环型钢箍之间设置有橡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制造容易,可满足不同码头结构的抗震需求,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码头抗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码头抗震
,具体为一种抗震性优越的码头支座。
技术介绍
港口作为水陆联运的枢纽,对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码头作为重要的港口设施之一,对于维持港口的正常运营必不可少。码头结构除承受其自身重力、堆货荷载、起重运输机械荷载、船舶荷载、波浪力等荷载外,对于处于地震区的码头,还要遭受地震作用。国内外近年来的港口工程震害表明,码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于遭到破坏,并会带来极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桩码头作为重要的码头结构型式之一,具有对波浪反射小、泊稳条件较好、对挖泥超深的适应性强和砂石料用料少等特点,并且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因而在港口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确保高桩码头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如何选择与设计合适的抗震和减隔震装置以达到提高码头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是高桩码头设计的重要课题。在强震作用下,高桩码头的震害主要集中在下部桩基础上,主要破坏形式为地基土液化和软硬土层变化引起的桩身变形过大、叉桩破坏、桩和上部结构连接破坏、回填土液化、挡土结构破坏以及岸坡失稳等。上部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高桩码头桩台碰撞、错动、挤压及扭转,并且在前方和后方桩台的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码头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码头上部结构连接的上底座,上开螺栓孔,上底座带有环型钢箍;与码头桩帽连接的下底座,上开螺栓孔,下底座带有环型钢箍;内含钢球体,位于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上底座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与刚球体上部连接,下支座体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与刚球体下部连接;上底座螺栓,连接上底板和码头上部结构;下底座螺栓,连接下底板和码头桩帽;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设置有竖向弹簧,可相对运动;下底座内部设置环向弹簧,可相对移动,上、下底座体的环型钢箍之间设置有橡胶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码头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码头上部结构连接的上底座,上开螺栓孔,上底座带有环型钢箍;与码头桩帽连接的下底座,上开螺栓孔,下底座带有环型钢箍;内含钢球体,位于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上底座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与刚球体上部连接,下支座体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与刚球体下部连接;上底座螺栓,连接上底板和码头上部结构;下底座螺栓,连接下底板和码头桩帽;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设置有竖向弹簧,可相对运动;下底座内部设置环向弹簧,可相对移动,上、下底座体的环型钢箍之间设置有橡胶圈。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码头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在上底座体和下底座体的凹圆弧球面上涂抹聚四氟乙烯不粘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高响夏伟汪海生徐启文佘然李文远鲁小伟卫林枭韩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