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028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传送带和夹持平台,所述夹持平台上端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腔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架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后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前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可以对正在灌装瓶子进行夹持和固定,防止瓶子移动或者晃荡,导致果汁洒落;可以防止夹持板在夹持的过程中将瓶子推倒或者滑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
技术介绍
橙汁胞饮料生产过程中通过将橙汁胞和橙汁混合调配并放入料罐后进行灌装,灌装过程中往往存在橙汁胞沉淀于料罐底部导致先后灌装的产品中橙汁胞含量不均,影响产品的整体一致性以及用户的感官体验,现有部分料罐底部安装搅拌装置,但由于橙汁胞密度较大易于沉淀于料罐底部,而设置于料罐底部底部搅拌装置一般为圆周运动,其搅拌范围有限,因此搅拌过程中仍旧存在料罐下部橙汁胞含量大大高于料罐上部。并且现有料罐在灌装时还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实时监测到料罐内的饮料浓度、PH以及温度,因此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或者生产出现故障导致的待机时间较长时,无法准确判断料罐内的饮料情况,现有的专利CN201720884913.3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可解决上述的问题,但是该装置灌装的瓶子直接放在传送带上,在灌装时瓶子容易移动或者晃动,导致果汁洒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传送带和夹持平台,所述夹持平台上端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腔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架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后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前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内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所述夹持板内端壁后端固定安装有防滑轮,所述安装架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固定斜杆。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均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斜杆的前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杆上端面中部。优选的,所述夹持板内端面呈弧形。优选的,所述固定斜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斜杆两两重叠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杆的上下两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通过设有夹持平台、安装架、马达、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固定斜杆、固定块和夹持板结构,可以对正在灌装瓶子进行夹持和固定,防止瓶子移动或者晃荡,导致果汁洒落;通过设有夹持板、防滑轮和防滑垫结构,可以防止夹持板在夹持的过程中将瓶子推倒或者滑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出气壳体局部剖视图。图中:1支撑台、2传送带、3夹持平台、4安装架、41马达、42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7第一支杆、8第二支杆、9固定斜杆、91固定块、10夹持板、101防滑轮、102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支撑传送带2和夹持平台3。所述支撑台1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传送带2和夹持平台3,所述传送带2为专利CN201720884913.3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中的瓶体传送带。瓶子通过传送带2上端传输,然后装置中的灌装口对瓶子进行灌装。所述夹持平台3上端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安装架4支撑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安装架4安装在专利CN201720884913.3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中的灌装区前侧。所述安装架4内腔固定安装有马达41,所述马达41为力辉直流PT2025013-2102马达,通过马达41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然后第一齿轮42带动第二齿轮5进行转动。所述马达41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2,第一齿轮42带动第二齿轮5进行转动。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带动第一支杆7进行转动。所述安装架4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6和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安装架4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齿轮42和第三齿轮6均与第二齿轮5相啮合。42所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带动第三齿轮6进行转动。述第三齿轮6和第二齿轮5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7,第三齿轮6向内转动时,第一支杆7推动第二支杆8向前移动对瓶子进行夹持。第一支杆7胶粘在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的侧壁。且两个第一支杆7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支杆7后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杆8,第二支杆8向前对瓶子进行夹持。所述第二支杆8前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10,夹持板10对瓶子进行夹持和固定。所述夹持板10内端面呈弧形。可以更好的吻合夹持固定瓶子。所述夹持板10内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02,防滑垫102可以防止瓶子在夹持时滑掉。所述夹持板10内端壁后端固定安装有防滑轮101,防滑轮101通过转轴活动在在夹持板10的前端,在夹持板10对瓶子进行初步夹持时,防止瓶子走脱。所述安装架4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1,固定块91上端面的高度与安装架4上端面的高度相同。通过固定块91对固定斜杆9进行固定。固定块91下端面的高度与第二支杆8下端面的高度相同。使得固定斜杆9可以将第二支杆8夹持住。所述固定块91上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固定斜杆9。所述固定斜杆9的前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杆8上端面中部。固定斜杆9对第二支杆8的方向进行控制和限位,当第一支杆7推动第二支杆8时,第一支杆7将第二支杆8的前端向后推动,然后固定斜杆9对第二支杆8的中部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支杆8的前端合并对瓶子进行夹持。所述固定斜杆9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斜杆9两两重叠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杆8的上下两端面。固定斜杆9通过上下两根对第二支杆8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支杆8的固定更牢固和稳定。工作原理:瓶子通过传送带2从左至右传输移动,当到达灌装口下端时,马达41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然后第一齿轮42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然后第二齿轮5同步带动第三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42带动第二齿轮5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支杆7带动第二支杆8向前移动,第二支杆8通过固定斜杆9带动夹持板10向前移动夹持,然后推动夹持板10对瓶子进行夹持固定,防止灌装时瓶子移动或者晃动导致果汁洒落。防滑轮101使得瓶子可以顺利的划入夹持板10的内端面,防止夹持板10的后端将瓶子推倒。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传送带(2)和夹持平台(3),所述夹持平台(3)上端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内腔固定安装有马达(41),所述马达(41)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2),所述安装架(4)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6)和第二齿轮(5),所述第三齿轮(6)和第二齿轮(5)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7),所述第一支杆(7)后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杆(8),所述第二支杆(8)前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10),所述夹持板(10)内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02),所述夹持板(10)内端壁后端固定安装有防滑轮(101),所述安装架(4)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1),所述固定块(91)上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固定斜杆(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灌装装置的夹持结构,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上端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传送带(2)和夹持平台(3),所述夹持平台(3)上端面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内腔固定安装有马达(41),所述马达(41)上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2),所述安装架(4)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6)和第二齿轮(5),所述第三齿轮(6)和第二齿轮(5)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杆(7),所述第一支杆(7)后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杆(8),所述第二支杆(8)前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10),所述夹持板(10)内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02),所述夹持板(10)内端壁后端固定安装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琪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