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82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27
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包括动模板、模具以及控制开模和锁模的液压油路系统,所述液压油路系统包括开模管、锁模管以及电液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管的底端与电液阀底座之间加装有可对开模管的油液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避免开模管的油液产生泄漏的插装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有效防止注塑机动模板向前移动,减少脱模进、脱模退等动作,使开模位置精度更高,减少成型周期,节约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适用于注塑机弹簧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配件
,具体指一种注塑机的动模板防反弹液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日益发展,塑料制品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注射成型机用塑料的模具种类也越来越多,高效快速脱模成型的模具渐渐成为注射成型模具行业的新宠,依靠模具上弹簧的拉伸、压缩使塑料产品快速脱模,可以省去注塑机的脱模进、脱模退动作,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能耗,提高产品成型周期,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现有注塑机的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母模2固定在注塑机动模板1上,公模3安装在注塑机定板上,弹簧5固定在公模3上,另一端固定在模具顶板4上,模具顶板4上装有顶杆6,当注塑机锁模时,弹簧5被压缩,带动模具顶板4、顶杆6向后移动,母模2与公母3合紧;产品在模具内成型后,注塑机开模,注塑机的动模板2后移,弹簧5被拉伸,弹簧5带动模具顶板4、顶杆6向前顶出产品。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模具上装有弹簧,弹簧的力比较大,模具顶板与模具导向杆摩擦力很大,注塑机的电液阀底座阀芯复位需要0.07~0.08毫秒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注塑机的开模管油会被泄漏,动模板被弹簧拉动往前移动10-30mm距离,这样就会导致注塑机开模未到电脑设定的位置,机器报警,无法进行下个动作。因此,需要对目前注塑机的液压油路系统进行改进,以防止注塑机动模板向前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能有效防止注塑机动模板向前移动,减少脱模进、脱模退等动作,减少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包括动模板、模具以及控制开模和锁模的液压油路系统,所述液压油路系统包括开模管、锁模管以及电液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管的底端与电液阀底座之间加装有可对开模管的油液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避免开模管的油液产生泄漏的插装阀。进一步,所述插装阀包括有阀体和阀芯,阀体上开设有上孔、侧孔和底孔,侧孔与底孔为主油口,上孔为控制口,阀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侧孔通过接头与开模管相连接,底孔与电液阀底座B口相连通,上孔通过一二位三通的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油管和油箱相连接,控制油管跟阀体的侧孔与开模管之间的油管相连接,插装阀内阀芯的上行腔面积大于侧孔连通的行腔面积。再进一步,所述阀芯的上端设有使阀芯具有始终向下运动的复位弹簧,当锁模时,电磁阀通电,插装阀上的控制油管连通油箱,开模管的油推动阀芯向上运动,油从侧孔流到底孔,当开模时,电磁换向阀不通电,开模管内压力低于系统的压力,阀芯向上开启,油从底孔流到侧孔,当开模到达电脑设定的位置,开模阀断电,开模管的压力作用在侧孔跟控制油管上,阀芯被压住,开模管的油不产生泄漏,从而避免动模板向前移动。进一步,所述阀体上设有阀盖,阀盖上开设有与上孔对应的开口,阀体插装在插装阀块内,插装阀块固定在锁模阀板上。优选,所述电液阀底座为三位四通的换向阀,其A口连接锁模管,B口经过插装阀和电磁换向阀组成的液压管路模块连接开模管。最后,所述三位四通的换向阀采用电液换向阀,并且另一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B口分别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的换向阀的左右液压控制端,另一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的P口和T口分别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的换向阀的P口和T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注塑机开模管的底端加装插装阀和电磁阀,能对油路系统进行控制,避免开模管的油产生泄漏,使动模板能稳靠的停在电脑设定的位置。本技术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有效防止注塑机动模板向前移动,减少脱模进、脱模退等动作,使开模位置精度更高,减少成型周期,节约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适用于注塑机弹簧模具。附图说明图1为改进前注塑机弹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3所示,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包括插装阀7、电磁换向阀11、油管和接头,模具为弹簧模具,包括公模3、母模2和弹簧5,母模2固定在注塑机的动模板1上,公模3安装在注塑机定板上,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公模3上,另一端固定在模具顶板4上,模具顶板4上装有用于将产品顶出的顶杆6,液压油路系统包括开模管8、锁模管9以及电液阀底座10,电液阀底座10的一端与开模管8相连接,电液阀底座10的另一端与锁模管9相连接,电液阀底座10采用三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上述结构与传统结构一致,不再过多说明。本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另有一插装阀7和电磁换向阀11组成的液压管路模块,插装阀7安装在开模管8的底端与电液阀底座10之间,其作用是对开模管8的油液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避免开模管8的油液产生泄漏,插装阀7包括有阀体71、阀盖72和阀芯73,阀体71插装在插装阀块内,插装阀块固定在锁模阀板上,阀体71上开设有上孔711、侧孔712和底孔713,侧孔712与底孔713为主油口,上孔711为控制口,阀盖72上开设有与上孔711对应的开口,阀芯73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阀体71内,阀芯73的上端设有使阀芯73具有始终向下运动的复位弹簧,侧孔712通过接头与开模管8相连接,底孔713与电液阀底座10的B口相连通,上孔711通过一二位三通的电磁换向阀11分别与控制油管12和油箱相连接,二位三通的电磁换向阀11安装在上孔711与油箱之间,控制油管12跟侧孔712与开模管8之间的油管相连接,控制油管12连通的插装阀内阀芯的上行腔面积大于侧孔712的行腔面积。改进后,电液阀底座为三位四通的换向阀,其A口连接锁模管9,B口经过插装阀和电磁换向阀组成的液压管路模块连接开模管8。最后三位四通的换向阀采用电液换向阀,并且另一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B口分别连接前述三位四通的换向阀的左右液压控制端,另一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的P口和T口分别连接前述三位四通的换向阀的P口和T口,便于采用电磁和液压双控制,方便控制使用。安装时,将阀体71插装在插装阀块内,把插装阀块固定锁模阀板上,侧孔712与开模管8用接头连通,锁模时,电磁换向阀11通电,插装阀7上的控制油管12连通油箱,开模管8的油推动阀芯73向上运动,油从侧孔712流到底孔713完成锁模动作;开模时,电磁换向阀11不通电,开模管8内压力低于系统的压力,阀芯73向上开启,油从底孔713流到侧孔712,当开模到达电脑设定的位置,开模阀断电,开模管8的压力作用在侧孔712跟控制油管12上,由于控制油管12连通的上行腔面积大于侧孔712的行腔面积,阀芯73被牢牢压住,开模管8的油不产生泄漏,使弹簧5无法拉动动模板1向前移动,从而避免动模板1向前移动,有效解决了动模板1反弹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包括动模板、模具以及控制开模和锁模的液压油路系统,所述液压油路系统包括开模管、锁模管以及电液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管的底端与电液阀底座之间加装有可对开模管的油液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避免开模管的油液产生泄漏的插装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包括动模板、模具以及控制开模和锁模的液压油路系统,所述液压油路系统包括开模管、锁模管以及电液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管的底端与电液阀底座之间加装有可对开模管的油液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避免开模管的油液产生泄漏的插装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阀包括有阀体和阀芯,阀体上开设有上孔、侧孔和底孔,侧孔与底孔为主油口,上孔为控制口,阀芯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侧孔通过接头与开模管相连接,底孔与电液阀底座B口相连通,上孔通过一二位三通的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油管和油箱相连接,控制油管跟阀体的侧孔与开模管之间的油管相连接,插装阀内阀芯的上行腔面积大于侧孔连通的行腔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模板防反弹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上端设有使阀芯具有始终向下运动的复位弹簧,当锁模时,电磁阀通电,插装阀上的控制油管连通油箱,开模管的油推动阀芯向上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青黄瑞林石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创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