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54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一种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特点是包括机架、安装座、高度控制辊、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第一传动装置、上辊、上辊动力装置、出料翻板、翻板动力装置、第一侧辊、第一连杆组件、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侧辊、第二连杆组件、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第三升降动力装置、第二位移传感器、下辊、第四升降动力装置、下辊轴承座组件、推料传动装置、推料安装座、推料动力装置、推料板、控制器、缝隙传感器及伸缩杆组件。其具有能自动检测缝隙,并可自动调整缝隙,提高板材精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
技术介绍
目前,卷圆机是将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及校正的机械设备。各种规格的筒形、弧形板材的预弯、卷曲以及锥形筒体和金属板材的粗略整形均可通过卷圆机实现。随着新兴工业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卷圆机在锻压、锅炉蒸汽、化工、非金属构造及机器打造等事业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国内大部分卷圆机采用的是以液压缸作为侧辊的动力源进行卷制。对于使用液压缸而言,最大的缺点就是行程难以控制,即使加入磁性开关作为缸的极限位置检测也存在不少的误差,这就使得卷圆的误差大,精度难以控制,使得弯卷出的板材依然存着卷圆不规则、接缝偏差大等问题。不仅如此,对于接缝比较大的板材还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调整相应的辊进行再次卷圆,这不仅耗费了时间以及劳动力,而且会使产品的合格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自动检测缝隙,并可自动调整缝隙,提高板材精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立架、第二立架及水平导向结构,在所述第二立架的上方设有纵向安装架,在所述纵向安装架上设有纵向导向结构,在所述第一立架及第二立架上均设有向右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装置及向左上方倾斜的第二导向装置;安装座、高度控制辊、第一升降动力装置及第一传动装置;所述安装座设在纵向导向结构上并能沿着纵向导向结构上下移动,所述高度控制辊设在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设在纵向安装架上,第一升降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带动安装座上下移动从而调整高度控制辊的高度;上辊、上辊动力装置、出料翻板及翻板动力装置;所述上辊的一端设在第二立架上并可转动,所述上辊动力装置设在机架上,上辊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上辊的一端轴连接从而带动上辊转动,所述出料翻板的下部设在第一立架上并可转动,在出料翻板的上部设有翻板轴承座组件,所述上辊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翻板轴承座组件中并转动,所述翻板动力装置设在机架上,翻板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出料翻板连接从而带动出料翻板向外转动使板材取出;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及第二导向装置分别位于上辊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第一侧辊、第一连杆组件、两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第二升降动力装置及第一位移传感器;两所述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插设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装置并可沿着第一导向装置移动,所述第一侧辊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上并可转动,第二升降动力装置设在机架上,第二升降动力装置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两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在第一导向装置上移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在第一立架或第二立架上,当第一位移传感器设在第一立架上时,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端与第一立架上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连接,当第一位移传感器设在第二立架上时,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端与第二立架上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连接;第二侧辊、第二连杆组件、两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第三升降动力装置及第二位移传感器;两所述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插设在对应的第二导向装置并可沿着第二导向装置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侧辊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三升降动力装置设在机架上,第三升降动力装置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带动两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在第二导向装置上移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在第一立架或第二立架上,当第二位移传感器设在第一立架上时,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端与第一立架上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连接,当第二位移传感器设在第二立架上时,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端与第二立架上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连接;下辊、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及两下辊轴承座组件;两所述第四升降动力装置设在机架上,两所述下辊轴承座组件分别设在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上,所述下辊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下辊轴承座组件上并转动,下辊与上辊配合夹紧板材;推料传动装置、推料安装座、推料动力装置、推料板;所述推料安装座设在水平导向结构上并可沿着水平导向结构移动,所述推料板设在推料安装座上,推料板将板材推出,所述推料动力装置设在机架上,推料动力装置通过推料传动装置带动推料安装座在水平导向结构上移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三升降动力装置、第二位移传感器、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推料动力装置及翻板动力装置电连接;以及缝隙传感器及伸缩杆组件;所述伸缩杆组件设在机架上,所述缝隙传感器设在伸缩杆组件的端部从而检测板材卷圆后的缝隙,缝隙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是高度控制辊升降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是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与高度控制辊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轴连接,所述安装座与丝杠啮合使高度控制辊升降电机带动安装座在纵向导向结构上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上限位器及下限位器,所述上限位器设在纵向安装架的上部从而限制安装座向上移动的距离,所述下限位器设在纵向安装架的下部从而限制安装座向下移动的距离。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翻板动力装置是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部设在第一立架上并转动,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出料翻板转动连接从而带动出料翻板转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凸轮、两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是第一升降油缸组件,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第一凸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两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下端部分别固定设在第一连杆的对应端部,两第一连接臂的上端部与对应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在第一导向装置上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连杆、第二凸轮、两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三升降动力装置是第二升降油缸组件,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第二凸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两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端部分别固定设在第二连杆的对应端部,两第二连接臂的上端部与对应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在第二导向装置上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推料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从动轮及主动轮;所述推料动力装置是推料电机,所述主动轮设在推料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设在机架上并转动,所述传动带设在从动轮及主动轮上,传动带与推料安装座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推料板移动将板材推出。在本技术方案中,两所述第四升降动力装置是下辊升降油缸,所述下辊升降油缸的下端部设在机架上并转动,所述下辊轴承座组件设在下辊升降油缸的输出轴上。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导向结构是纵向导轨,所述安装座设在纵向导轨上并沿着纵向导轨滑动;所述第一导向装置是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插设在第一滑槽中并沿着第一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导向装置是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插设在第二滑槽中并沿着第二滑槽滑动;所述水平导向结构是水平导轨,所述推料安装座设在水平导轨上并沿着水平导轨滑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能自动检测缝隙,并可自动调整缝隙,提高板材精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7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7);在所述机架(7)上设有第一立架(76)、第二立架(77)及水平导向结构(72),在所述第二立架(77)的上方设有纵向安装架(71),在所述纵向安装架(71)上设有纵向导向结构(711),在所述第一立架(76)及第二立架(77)上均设有向右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装置(74)及向左上方倾斜的第二导向装置(75);安装座(3)、高度控制辊(6)、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及第一传动装置(2);所述安装座(3)设在纵向导向结构(711)上并能沿着纵向导向结构(711)上下移动,所述高度控制辊(6)设在安装座(3)上,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设在纵向安装架(71)上,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带动安装座(3)上下移动从而调整高度控制辊(6)的高度;上辊(9)、上辊动力装置(33)、出料翻板(17)及翻板动力装置(18);所述上辊(9)的一端设在第二立架(77)上并可转动,所述上辊动力装置(33)设在机架(7)上,上辊动力装置(33)的输出端与上辊(9)的一端轴连接从而带动上辊(9)转动,所述出料翻板(17)的下部设在第一立架(76)上并可转动,在出料翻板(17)的上部设有翻板轴承座组件(171),所述上辊(9)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翻板轴承座组件(171)中并转动,所述翻板动力装置(18)设在机架(7)上,翻板动力装置(18)的输出端与出料翻板(17)连接从而带动出料翻板(17)向外转动使板材取出;所述第一导向装置(74)及第二导向装置(75)分别位于上辊(9)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第一侧辊(8)、第一连杆组件、两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及第一位移传感器(11);两所述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插设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装置(74)并可沿着第一导向装置(74)移动,所述第一侧辊(8)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上并可转动,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设在机架(7)上,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两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在第一导向装置(74)上移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1)设在第一立架(76)或第二立架(77)上,当第一位移传感器(11)设在第一立架(76)上时,第一位移传感器(11)的感应端与第一立架(76)上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连接,当第一位移传感器(11)设在第二立架(77)上时,第一位移传感器(11)的感应端与第二立架(77)上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连接;第二侧辊(10)、第二连杆组件、两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及第二位移传感器(12);两所述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插设在对应的第二导向装置(75)并可沿着第二导向装置(75)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侧辊(10)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设在机架(7)上,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带动两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在第二导向装置(75)上移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12)设在第一立架(76)或第二立架(77)上,当第二位移传感器(12)设在第一立架(76)上时,第二位移传感器(12)的感应端与第一立架(76)上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连接,当第二位移传感器(12)设在第二立架(77)上时,第二位移传感器(12)的感应端与第二立架(77)上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连接;下辊(25)、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及两下辊轴承座组件(38);两所述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设在机架(7)上,两所述下辊轴承座组件(38)分别设在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的输出端上,所述下辊(25)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下辊轴承座组件(38)上并转动,下辊(25)与上辊(9)配合夹紧板材;推料传动装置(13)、推料安装座(14)、推料动力装置(15)、推料板(16);所述推料安装座(14)设在水平导向结构(72)上并可沿着水平导向结构(72)移动,所述推料板(16)设在推料安装座(14)上,推料板(16)将板材推出,所述推料动力装置(15)设在机架(7)上,推料动力装置(15)通过推料传动装置(13)带动推料安装座(14)在水平导向结构(72)上移动;控制器(40);所述控制器(40)分别与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第一位移传感器(11)、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第二位移传感器(12)、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推料动力装置(15)及翻板动力装置(18)电连接;以及缝隙传感器(36)及伸缩杆组件(37);所述伸缩杆组件(37)设在机架(7)上,所述缝隙传感器(36)设在伸缩杆组件(37)的端部从而检测板材卷圆后的缝隙,缝隙传感器(36)与控制器(40)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隙可自动调整的四辊卷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7);在所述机架(7)上设有第一立架(76)、第二立架(77)及水平导向结构(72),在所述第二立架(77)的上方设有纵向安装架(71),在所述纵向安装架(71)上设有纵向导向结构(711),在所述第一立架(76)及第二立架(77)上均设有向右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装置(74)及向左上方倾斜的第二导向装置(75);安装座(3)、高度控制辊(6)、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及第一传动装置(2);所述安装座(3)设在纵向导向结构(711)上并能沿着纵向导向结构(711)上下移动,所述高度控制辊(6)设在安装座(3)上,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设在纵向安装架(71)上,第一升降动力装置(1)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带动安装座(3)上下移动从而调整高度控制辊(6)的高度;上辊(9)、上辊动力装置(33)、出料翻板(17)及翻板动力装置(18);所述上辊(9)的一端设在第二立架(77)上并可转动,所述上辊动力装置(33)设在机架(7)上,上辊动力装置(33)的输出端与上辊(9)的一端轴连接从而带动上辊(9)转动,所述出料翻板(17)的下部设在第一立架(76)上并可转动,在出料翻板(17)的上部设有翻板轴承座组件(171),所述上辊(9)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翻板轴承座组件(171)中并转动,所述翻板动力装置(18)设在机架(7)上,翻板动力装置(18)的输出端与出料翻板(17)连接从而带动出料翻板(17)向外转动使板材取出;所述第一导向装置(74)及第二导向装置(75)分别位于上辊(9)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第一侧辊(8)、第一连杆组件、两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及第一位移传感器(11);两所述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插设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装置(74)并可沿着第一导向装置(74)移动,所述第一侧辊(8)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上并可转动,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设在机架(7)上,第二升降动力装置(24)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两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在第一导向装置(74)上移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1)设在第一立架(76)或第二立架(77)上,当第一位移传感器(11)设在第一立架(76)上时,第一位移传感器(11)的感应端与第一立架(76)上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连接,当第一位移传感器(11)设在第二立架(77)上时,第一位移传感器(11)的感应端与第二立架(77)上的第一侧辊轴承座组件(20)连接;第二侧辊(10)、第二连杆组件、两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及第二位移传感器(12);两所述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插设在对应的第二导向装置(75)并可沿着第二导向装置(75)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侧辊(10)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设在机架(7)上,第三升降动力装置(30)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带动两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在第二导向装置(75)上移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12)设在第一立架(76)或第二立架(77)上,当第二位移传感器(12)设在第一立架(76)上时,第二位移传感器(12)的感应端与第一立架(76)上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连接,当第二位移传感器(12)设在第二立架(77)上时,第二位移传感器(12)的感应端与第二立架(77)上的第二侧辊轴承座组件(26)连接;下辊(25)、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及两下辊轴承座组件(38);两所述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设在机架(7)上,两所述下辊轴承座组件(38)分别设在两第四升降动力装置(31)的输出端上,所述下辊(25)的两端插设在对应的下辊轴承座组件(38)上并转动,下辊(25)与上辊(9)配合夹紧板材;推料传动装置(13)、推料安装座(14)、推料动力装置(15)、推料板(16);所述推料安装座(14)设在水平导向结构(72)上并可沿着水平导向结构(72)移动,所述推料板(16)设在推料安装座(14)上,推料板(16)将板材推出,所述推料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国林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