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1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37
本申请涉及底部构件和包括底部构件的显示设备。底部构件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第一缓冲元件、填充层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顶部联接层设置在吸光元件上,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设置在第一开口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与第一开口和吸光元件重叠,并且振动声学元件经由填充层与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21日提交的第10-2017-017685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的底部构件以及包括该底部构件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向用户提供图像的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设备和智能电视(“TV”)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通常包括用于生成并且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的底部构件。底部构件可包括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免受热量、外部冲击等影响的各种功能片。包括能够显示图像的这种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还可包括单独的扬声器以提供声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振动声学元件的底部构件。本公开的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振动声学元件的显示设备。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声音产生特征的显示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显示设备的底部构件。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改善具有声音产生特征的显示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显示设备的底部构件的抗冲击性。底部构件的实施方式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第一缓冲元件、填充层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顶部联接层设置在吸光元件上,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设置在第一开口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与第一开口和吸光元件重叠,并且振动声学元件经由填充层与第一缓冲元件联接。显示设备的实施方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的底部构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底部构件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第一缓冲元件、填充层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吸光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顶部联接层设置在吸光元件与显示面板之间以将吸光元件与显示面板联接,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设置在第一开口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与第一开口和吸光元件重叠,并且振动声学元件经由填充层与第一缓冲元件联接。显示设备的实施方式包括显示面板、吸光元件、缓冲元件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吸光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并与显示面板联接,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并与吸光元件联接,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缓冲元件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缓冲元件之下并与缓冲元件联接,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第一开口的外围定位成比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更靠内。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及其他特征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部分Q1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4是图3的显示面板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3的部分Q2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5是图3的底部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振动声学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图7是图5的吸光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和图9是示出图7中所示的结构的修改的视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图15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图17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图19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图21是在概念上示出振动声学元件的特性的视图;图22是在概念上示出由振动声学元件产生声音的过程的视图;图23是在概念上示出振动声学元件的另一特征的视图;以及图24是示出使用振动声学元件的接近感测操作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示出多个实施方式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方式。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全面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将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多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文中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区段”能够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区段。当第一元件被称为在第二元件或第二层“上”、“连接到”或“联接到”第二元件或第二层时,第一元件可直接在第二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第二元件,或者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介于中间的元件。与此相反,当第一元件被称为“直接在”第二元件或第二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第二元件或第二层时,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不存在刻意的介于中间的元件(除了诸如空气的环境元素)。术语“和/或”可包括相关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the(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包括“至少一个”)。“至少一个”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一(a)”或“一(an)”。“或”表示“和/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含(comprises)”和/或“包含(comprising)”或“包括(includes)”和/或“包括(including)”表示所叙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此外,可在本文中使用诸如“下”或“底部”以及“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描绘的定向之外,相对术语旨在包含设备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之一中的设备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侧的元件将随之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上。因此,根据附图的具体定向,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下”和“上”两种定向。类似地,如果附图之一中的设备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随之被定向在其他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底部构件,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所述顶部联接层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上;第一缓冲元件,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振动声学元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吸光元件重叠,以及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1 KR 10-2017-01768591.底部构件,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所述顶部联接层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上;第一缓冲元件,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振动声学元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吸光元件重叠,以及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沿着一个方向测量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沿着所述方向测量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包围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其中,第二开口限定在所述散热元件中,以及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包围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以及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围包围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所述外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填充层还设置在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振动声学元件之间的间隙中。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联接层,所述联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之间,其中,所述散热元件经由所述联接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口还限定在所述联接层中,以及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联接层的限定所述第一开口的侧表面以及所述联接层的面向所述散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表面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填充层还与所述散热元件的限定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表面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开口还限定在所述联接层中,以及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联接层的限定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表面接触,并且不与所述联接层的面向所述散热元件的表面接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填充层还与所述散热元件的限定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表面接触。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填充层还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之间,以及所述散热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散热元件包括:石墨层,所述石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石墨层之下;以及层间联接层,所述层间联接层设置在所述石墨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以及其中,所述石墨层、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层间联接层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填充层接触。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第二缓冲元件,所述第二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第二开口限定在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中,以及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联接层,所述联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之间,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联接层不与所述振动声学元件重叠,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元件经由所述联接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正训安以埈金明任马韩娜任宰佑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