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764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供电模块、测头、无线通讯模块、监控服务器、显示屏、驱动模块、光环网、高效过滤器和无人机,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分别与供电模块和测头连接,测头和无人机均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监控服务器连接,无人机内置检测模块,监控服务器与显示屏连接,驱动模块与显示屏连接,显示屏通过光环网与高效过滤器连接;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检测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风电企业和风机制造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提高齿轮箱油品质量对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齿轮箱寿命的重要性。传统技术中,有些检测油品还需要人工爬上风机取油样进行人工分析,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取油样、人工分析和出报告,增加了维护成本,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传统技术中有些滤波器检测系统解决了需要人工爬上风机进行取油样来分析的不便问题,探头可以实时探测油箱内的油品质量并远程传输到任意终端,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信号的地方连上该滤波器检测系统查看油品质量,帮助风场运维部门判定何时需要换油、换滤芯等,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化验成本。然而,传统滤波器检测系统中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滤波器检测系统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和防止信号干扰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供电模块、测头、无线通讯模块、监控服务器、显示屏、驱动模块、光环网、高效过滤器和无人机,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A/D转换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测头连接,所述测头和无人机均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监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无人机内置检测模块,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光环网与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为530pF,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822T。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为480pF。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36kΩ。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MOS管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GPRS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或LoRa模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三电容、第一电感、第二二极管、第七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五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型号为E-56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电容值为720pF。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供电模块、测头、无线通讯模块、监控服务器、显示屏、驱动模块、光环网、高效过滤器和无人机,无人机内置检测模块,自动检测高效过滤器时,通过无人机搭载相应的检测模块进行检测,记录数据,最后将检测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监控服务器,这样可以减少每一台高效过滤器布置模块的成本,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该供电模块与传统滤波器检测系统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一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之间的干扰,第一二极管用于对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实施例中,该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1、A/D转换器2、单片机3、供电模块4、测头5、无线通讯模块6、监控服务器7、显示屏8、驱动模块9、光环网10、高效过滤器11和无人机12,其中,传感器1通过A/D转换器2与单片机3连接,单片机3分别与供电模块4和测头5连接,测头5和无人机12均通过无线通讯模块6与监控服务器7连接,无人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供电模块、测头、无线通讯模块、监控服务器、显示屏、驱动模块、光环网、高效过滤器和无人机,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A/D转换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测头连接,所述测头和无人机均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监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无人机内置检测模块,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光环网与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为530pF,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822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供电模块、测头、无线通讯模块、监控服务器、显示屏、驱动模块、光环网、高效过滤器和无人机,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A/D转换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测头连接,所述测头和无人机均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监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无人机内置检测模块,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光环网与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为530pF,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S-822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为480pF。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36kΩ。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过滤器自动检测及标记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贞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佰伦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