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2639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包括:上盖(4)、上壳(1a)、下壳(1b)、以及滤腔一(21)和滤腔二(22)、分流板一(3)、中隔板(4)分流板二(31),中隔板(4)上安装有一组单向阀(13),装置的上盖(1)的前置部分包括可以贴合口腔的吹嘴(17),装置吸气时气流从外壳(1b)的底部开口(19)进入,经过滤腔一(21)、滤腔二(22)、分流板二(31)、中隔板(4)上的一组单向阀(13)、分流板一(3)和上盖(4)前端所接的吹嘴(17),吸入人体,呼气时气流从吹嘴(17)进入分流板一(3)、中隔板(4)、进入管腔(20)通过管接头(14)连接分析仪器(29)的管路,呼气进入分析仪器(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源性呼出气体检测领域使用的手持呼吸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呼出气NO作为国际公认的无创性气道炎症标志物,已经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检测。美国胸科学会(ATS)与欧洲呼吸学会(ERS)于2005年联合制定了国呼出气NO测定的技术标准,要求受试者使用一次性细菌病毒过滤器,首先吸入NO含量低于5ppb的空气,然后保持5-20cmH2O的压力恒速呼气,同时在整个呼气与吸气过程中防止漏气,保障呼气测试的安全有效性。目前,呼出气NO测定产品采用的大都是ATS与ERS技术标准推荐的技术。该技术由一个由呼吸端、呼气端与吸气端的三通结构构成,呼吸端通过一个一次性细菌病毒过滤器连接到受试者的口部,用于吸气与呼气,防止交叉感染;吸气端通过吸气单向阀连接一个过滤NO的高锰酸钾滤盒,受试者由此吸入空气;呼气端通过一个呼气单向阀连接到分析NO的仪器,受试者由此进行呼气测试。这种装置实现的关键是满足ATS与ERS技术标准对呼气测试安全有效性的量化要求。在本技术实施期间,一项专利申请US20150105684A1或CN104244819A公开了一种手持装置,该装置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平行于呼气及吸气气流方向的内置式NO滤盒与控制气体进出该滤盒的一组单向阀。受试者手持该装置呼气与吸气时,依靠气流产生的径向压力关闭与开启控制气体进出滤盒的单向阀。这种一体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1)受试者必须用力呼气或吸气,才能产生垂直于气流方向的足够的径向压力,关闭或开启单向阀;(2)单向阀即便开启后,也仅有部分气流经过滤料,过滤效果不佳或死体积较大;(3)其中所用的高锰酸钾滤料虽然过滤了NO,但同时氧化产生的NO2及SO2等对人体有刺激有害会吸入体内;(4)一旦单向阀开启或关闭失效或过滤无效,难以更换滤盒,必须更换整个手持式装置;(5)细菌病毒过滤器是咬口设计,受试者必须口含过滤器,即不安全,也由于含不紧而容易漏气。本技术通过对呼气与吸气动量与质量传递的模拟及设计,克服了上述实用新型的缺陷,显著提升了呼出气NO测试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而提出的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的方案,在患者呼气和吸气过程中,便利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外壳和上盖组合成一套筒状式结构,流线型设计方便手持,吹嘴贴合人面部设计方便呼气吸气;吸气和呼气的通路进行细菌和粉尘过滤,防止交叉感染;将滤腔放置在内部,外壳和上盖设计可以拆卸更换湿化纸和滤料,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吸气和呼气两个通道互相隔绝,保证气密性能,保证呼气测试分析准确;插针的加入可以连接气袋,上盖的开口处可用一密闭上盖封住,从而进行空气零点参考值的检测。本技术涉及了一种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包括:上盖(4)、上壳(1a)、下壳(1b)、分流板一(3)、中隔板(2)、一组单向阀膜片(13)、分流板二(31)及中间的滤腔一(21)和滤腔二(22),其中下壳(1b)的底部有一个开口(19),上盖(4)前端包括一个空腔(23)。开口(19)确保大于中隔板上通风孔一(26)、通风孔二(34)、吹嘴(17)上通风孔(30)面积。所述装置分为吸气通路和呼气通路,吸气通路由下壳(1b)的开口(19)、滤腔一(21)、滤腔二(22)、分流板二(31)、中隔板(2)、分流板一(3)、湿化纸(10)及吹嘴(17)组成;呼气通路由吹嘴(17)、湿化纸(10)、分流板一(3)、中隔板(2)、管腔(20)组成,吸气通路与呼气通路通过O型圈(15)、(16)、(33)进行密封,彼此独立。吸气时过滤棉(5)、过滤棉(6)、过滤棉(7)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等,细菌过滤棉(9)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细菌等;呼气时细菌过滤棉(18)、(8)过滤呼出气体中唾液、飞沫、食物残渣、细菌。呼气时通过控制湿化纸(10)的大小和高度以及连接插针(25)的口径来实现呼气阻力控制,保证呼气阻力在5-10cmH2O柱,来确保呼气时软腭关闭,使得上下呼吸道隔绝。所述装置中必须保证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之间完全隔绝,保证气密性能,中隔板(2)上需平均分布一组单向阀膜片(13),根据单向阀膜片的流体力学分析来看,需要保证呼气时单向阀膜片完全关闭,吸气时单项阀膜片开启阻力小,现装置内中隔板(2)上下分别有分流板一(3)、分流板二(31),其中分流板一(3)、分流板二(31)上对应单向阀膜片位置均布一组通风孔(见图3),进行气流分布设计分析(见图4),进行分流设计;保证呼气吸气时单向阀膜片有效的开启和关闭。气流直接垂直作用于单向阀,无死腔体积产生。所述手持式吸气过滤装置中的滤腔一(21)和滤腔二(22)填充滤料一(11)和滤料二(12)用于过滤吸入气体中的待测组分,当进行呼气一氧化氮测试时,滤料一(11)的过滤材料为高锰酸钾KMnO4或与适量级碳结合的高锰酸钾KMnO4;滤料二(12)为柱状活性炭,且滤料一(11)与滤料二(12)的体积比为3:1。另外滤料一(11)与滤料二(12)的体积比也可以为2:1。高锰酸钾将NO等污染物氧化和吸收,活性炭进行吸附氧化后的NO2及SO2等。滤腔体积与寿命、吸气阻力息息相关。滤腔体积越大,寿命越长;滤料颗粒越大,阻力越小;根据患者能够适应的阻力范围,吸气阻力范围在5-10cmH2O柱最为适应。滤腔体积设计为100mL左右,手持部分最大外径为50±5mm,方便患者手持,滤腔高度设计为75±5mm,滤料高锰酸钾KMnO4选用直径为3-5mm,柱状活性炭规格为2mm。确保吸气阻力范围在5-10cmH2O柱。并且保证在通常的城市环境下,从吸气通道到达吹嘴(17)的空气中一氧化氮浓度小于5ppb。上盖(4)前端空腔(23)可插入吹嘴(17),吹嘴(17)采用贴合人脸设计,漏斗状,不需要进行口含使用,贴合嘴部脸型设计,防止漏气,方便患者呼气吸气。且吹嘴(17)内部进行超声焊接细菌过滤棉(18)单人单次使用,防止患者交叉感染。上壳(1a)和上盖(4)采用扣合连接或螺纹连接,上壳(1a)和上盖(4)打开后,其中的湿化纸(10)可以拆卸更换。上壳(1a)和下壳(1b)采用扣合连接或螺纹连接,上壳(1a)和下壳(1b)打开后,其中的滤料一(11)与滤料二(12)可以更换。上壳(1a)、下壳(1b)和上盖(4)连接后组合成套筒状一体式流线型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手持。用密封上盖(24)可将上盖(4)中的空腔(23)封闭,外界气体在装置中的运动轨迹为U形,进气气流从下壳(1b)的底部开口(19)进入,经过滤腔一(21)、滤腔二(22)、分流板二(31)、中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由上盖(4)、上壳(1a)、下壳(1b)、中隔板(2)及吹嘴(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分为吸气通路和呼气通路,吸气通路由下壳(1b)的开口(19)、滤腔一(21)、滤腔二(22)、分流板二(31)、分流板一(3)、湿化纸(10)及吹嘴(17)组成;呼气通路由吹嘴(17)、湿化纸(10)、分流板一(3)、中隔板(2)、管腔(20)、插针(25)组成;吸气通路与呼气通路彼此独立隔绝,中隔板(2)上分布一组单向阀膜片(13),一组单向阀膜片(13)平均分布于中隔板(2)上;分流板一(3)、分流板二(31)上与中隔板(2)上的单向阀膜片(13)对应位置分布通风孔,使得呼气和吸气时气流垂直作用于单向阀膜片(13),保证吸气时气流能够有效的开启单向阀膜片(13),呼气时气流能够有效的关闭单向阀膜片(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由上盖(4)、上壳(1a)、下壳(1b)、中隔板(2)及吹嘴(17)
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分为吸气通路和呼气通路,吸气通路由下壳(1b)的开口(19)、
滤腔一(21)、滤腔二(22)、分流板二(31)、分流板一(3)、湿化纸(10)及吹嘴(17)组成;呼气
通路由吹嘴(17)、湿化纸(10)、分流板一(3)、中隔板(2)、管腔(20)、插针(25)组成;吸气通
路与呼气通路彼此独立隔绝,中隔板(2)上分布一组单向阀膜片(13),一组单向阀膜片(13)
平均分布于中隔板(2)上;分流板一(3)、分流板二(31)上与中隔板(2)上的单向阀膜片(13)
对应位置分布通风孔,使得呼气和吸气时气流垂直作用于单向阀膜片(13),保证吸气时气
流能够有效的开启单向阀膜片(13),呼气时气流能够有效的关闭单向阀膜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的吸气阻力为5-
10cmH2O,呼气阻力为5-10cmH2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呼吸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腔一(21)、滤腔二
(22)中填充过滤材料分为滤料一(11)和滤料二(12),滤料一(11)用于氧化和吸收吸入气体
中的氮氧化物,滤料二(12)用于过滤和吸收滤料一(11)氧化的产物以及滤料一(11)未能吸
收的空气污染物,从吸气通道到达吹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振胜韩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