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及其电磁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47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其包括蜗壳导风通道、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导风通道的一端,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轮通过导风通道将风送至出风口以对电磁灶的面板进行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散热机构的电磁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由导风支架、蜗壳风道支架以及风轮组成的面板散热结构,有效的实现了对电磁灶面板内外表面直接吹风,从而加快面板散热降温的作用;采用此面板散热降温机构使面板的降温时间与常规方式使面板的降温时间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板降温时间明显缩短很多,从而使得在短时间容易清洁打理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及其电磁灶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灶
,具体涉及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及其电磁灶。
技术介绍
电磁灶作为一种食品烹饪设备,越来越普遍地被人们使用,目前市场上的电磁炉灶产品在烹饪过程中面板受到锅具热辐射,面板较烫,短时间不容易清洁打理造成产品体验效果差,而且不小心还容易造成皮肤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灶使用完毕后,面板降温时间长、短时间不容易清洁打理、且一不小心还容易造成皮肤烫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还有该散热机构的电磁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其包括蜗壳导风通道、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导风通道的一端,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轮通过导风通道将风送至出风口以对电磁灶的面板进行降温。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包括导风支架和蜗壳风道支架,所述导风支架设置在蜗壳风道支架的上方且与蜗壳风道支架构成一L形导风通道。优选地,其还包括用于防护风轮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设在风轮进风口的外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通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灶,其包括上述的散热机构、底壳本体、设置在底壳本体上的面板,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面板的一侧边缘下方且贯穿面板设置。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中的导风通道靠近面板一端的下侧与面板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散热机构中的导风通道靠近面板一端的上侧与面板的上表面之间构成出风口。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中的导风通道靠近面板一端与面板的下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分别构成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底壳本体与面板相接触的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优选地,还包括加热线圈组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的上表面与面板的下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底壳本体内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设置在安装盘中。优选地,所述安装盘与底壳本体的散热孔对应位置设置有散热栅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由导风支架、蜗壳风道支架以及风轮组成的面板散热结构,有效的实现了对电磁灶面板内外表面直接吹风,从而加快面板散热降温的作用;采用此面板散热降温机构使面板的降温时间与常规方式使面板的降温时间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面板降温时间明显缩短很多,从而使得在短时间容易清洁打理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中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蜗壳导风通道1、风轮2,风轮2设置在导风通道1的一端,导风通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3;风轮2通过导风通道1将风送至出风口3以对电磁灶的面板6进行降温;其中,导风通道1包括导风支架11和蜗壳风道支架12,导风支架1设置在蜗壳风道支架11的上方且与蜗壳风道支架12构成一L形导风通道;通过设置由导风支架11、蜗壳风道支架12以及风轮2组成的面板散热结构,有效的实现了对电磁灶面板内外表面直接吹风,从而加快面板散热降温的作用;采用此面板散热降温机构使面板的降温时间与常规方式使面板的降温时间相比,此面板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很多,从而使得在短时间容易清洁打理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其还包括用于防护风轮2的防护罩4,防护罩4固设在风轮2进风口的外部,防护罩4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通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磁灶,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述的散热机构、底壳本体5、设置在底壳本体5上的面板6,散热机构设置在面板6的一侧边缘下方且贯穿面板6设置。进一步地,散热机构中的导风通道1靠近面板6一端的下侧与面板6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散热机构中的导风通道1靠近面板一端的上侧与面板6的上表面之间构成出风口3。进一步地,出风口3位于面板6的上表面,出风口3远离面板6边缘的一侧设置且出风方向与面板6的上表面平行;这样设置便于对面板6的上表面更加有效的降温。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还包括加热线圈组件7,加热线圈组件7的上表面与面板6的下表面接触。进一步地,底壳本体5内设置有安装盘52,加热线圈组件7设置在安装盘52中。进一步地,安装盘52与底壳本体5的散热孔对应位置设置有散热栅格5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磁灶,如图4所示,其包括上述的散热机构、底壳本体5、设置在底壳本体5上的面板6,散热机构设置在面板6的一侧边缘下方且贯穿面板6设置。进一步地,散热机构中的导风通道1靠近面板6一端与面板6的下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分别构成上出风口31和下出风口32(相当于面板6将散热机构中的出风口3分成了上出风口31和下出风口32)。进一步地,上出风口31远离面板6边缘的一侧设置且出风方向与面板6的上表面平行,下出风口32远离面板6边缘的一侧设置且出风方向与面板6的下表面平行;这样设置便于对面板6的上表面以及面板6的下表面同时进行降温,使得降温效果更佳。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底壳本体5与面板6相接触的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51)。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还包括加热线圈组件7,加热线圈组件7的上表面与面板6的下表面接触。进一步地,底壳本体5内设置有安装盘52,加热线圈组件7设置在安装盘52中。进一步地,安装盘52与底壳本体5的散热孔对应位置设置有散热栅格5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由导风支架1、蜗壳风道支架2以及风轮3组成的面板散热结构,有效的实现了对电磁灶面板内外表面直接吹风,从而加快面板散热降温的作用;采用此面板散热降温机构使面板的降温时间与常规方式使面板的降温时间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面板降温时间明显缩短很多,从而使得在短时间容易清洁打理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蜗壳导风通道、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导风通道的一端,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轮通过导风通道将风送至出风口以对电磁灶的面板进行降温。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蜗壳导风通道、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导风通道的一端,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轮通过导风通道将风送至出风口以对电磁灶的面板进行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包括导风支架和蜗壳风道支架,所述导风支架设置在蜗壳风道支架的上方且与蜗壳风道支架构成一L形导风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磁灶面板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防护风轮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设在风轮进风口的外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通孔。4.一种电磁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底壳本体、设置在底壳本体上的面板,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面板的一侧边缘下方且贯穿面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杰麦伟添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