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46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包括:两层二次风喷嘴,分为A层和B层;其中A层在前墙折弯偏上,后墙上折弯偏下;B层在前墙折弯偏下,后墙下折弯偏上;所述A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所述B层形成的旋转圆较A层小,所述B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前后墙中间的部分喷嘴保持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延长了二次风与烟气的混合时间、加大了烟气的湍流强度,加深了二次风与烟气的混合程度,促进了烟气中未燃尽气体的完全燃烧,降低烟气中CO的浓度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尤其是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炉的二次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垃圾焚烧炉排炉的二次风系统起到了燃尽烟气中的未完全燃烧气体的作用,具有降低CO的浓度的效果。但是,常规的垃圾焚烧炉排炉的二次风系统与烟气的混合时间短、混合程度低,不利于更好的达到降低CO的浓度的效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二次风喷嘴的布置,加强二次风与烟气的混合强度,来强化二次风的作用,改善目前的炉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垃圾炉排焚烧炉的二次风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通过二次风与烟气混合旋转的方式,实现二次风与烟气的强效混合,降低污染物CO的浓度,同时提高锅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包括:两层二次风喷嘴,分为A层和B层;其中A层在前墙折弯偏上,后墙上折弯偏下;B层在前墙折弯偏下,后墙下折弯偏上;所述A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所述B层形成的旋转圆较A层小,所述B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前后墙中间的部分喷嘴保持垂直。进一步的,A层的各喷嘴与炉墙的夹角角度分布在表1中各角度±10°的范围内;喷嘴的相对位置在表1中位置(x,y)的一个长度单位(x±1,y±1)内;喷嘴A1~A24的速度为60~80m/s,A25、A26为90~120m/s,A27为备用。进一步的,B层的各喷嘴与炉墙的夹角角度分布在表1中各角度±10°的范围内;喷嘴的相对位置在表2中位置(x,y)的一个长度单位(x±1,y±1)内;喷嘴B1~B24的速度为60~80m/s,B25、B26、B27为90~120m/s。进一步的,对于日处理量较小的焚烧炉,可采取单漩涡的方式布置二次风喷嘴,炉墙四周布置喷嘴,喷嘴呈瞬时针或逆时针布置,二次风射流后形成漩涡。进一步的,对于日处理量较大的焚烧炉,可采取三漩涡的方式布置二次风喷嘴,在炉墙四周布置喷嘴,前后墙三分点附近的喷嘴垂直布置,且运行时两处气流方向相反。通过本专利技术,在一烟道内,烟气与二次风的混合强度得以加强,使二次风与烟气的混合时间变短,混合程度提升。可以使二次风与烟气更迅速、更彻底的进行传热、传质,降低烟气中的CO浓度30%以上,保证了烟气中的CO的达标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一烟道二次风布风示意图,其中A1~A27为A层喷嘴编号,B1~B27为B层喷嘴编号,箭头方向代表二次风流向。图2是A、B层二次风在一烟道中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大日处理量的二次风布风示意图。图4是小日处理量的二次风布风示意图。图5是CFD模拟结果图,a为A层模拟结果,b为B层模拟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10000mm*5000mm的一烟道俯视图的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A层的分布如图1A所示,喷嘴A1~A27分布在炉墙四周,A1~A12角度呈同向偏移,等分布置;A13~A24与A1~A12关于A27轴对称布置,具体偏斜角度与相对位置如表1所示,其中点O为(0,0)原点,Ox为(10,0),Oy为(0,10),A9为(1,0)点,O点到A9点的距离为1000mm,即在此例中一个单位长度为1000mm。运行时,A1~A24风速保持一致,设置为70m/s;A25、A26保证二次风垂直射入,风速90m/s;A27暂不喷入二次风。B层如图1B所示,情况与A层相似,但B25、B26有一定偏斜角度,B27垂直布置,风速均为80m/s。图2是A、B层二次风在一烟道中的位置示意图。两层二次风喷嘴A、B,A层在前墙折弯偏上,后墙上折弯偏下;B层在前墙折弯偏下,后墙下折弯偏上。A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具体如图1a所示,各喷嘴与炉墙的夹角角度分布在表1中各角度±10°的范围内;喷嘴的相对位置在表1中位置(x,y)的一个长度单位(x±1,y±1)内;喷嘴A1~A24的速度为60~80m/s,A25、A26为90~120m/s,A27为备用。B层喷嘴布置与A层相似,但B层形成的旋转圆较A层小。B层四周亦布置有若干对称的二次风喷嘴,左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前后墙中间的部分喷嘴保持垂直,具体如图1b所示,各喷嘴与炉墙的夹角角度分布在表1中各角度±10°的范围内;喷嘴的相对位置在表1中位置(x,y)的一个长度单位(x±1,y±1)内;喷嘴B1~B24的速度为60~80m/s,B25、B26、B27为90~120m/s。对于日处理量较小的焚烧炉,可采取单漩涡的方式布置二次风喷嘴(如图4所示),炉墙四周布置喷嘴,喷嘴呈瞬时针或逆时针布置,二次风射流后形成漩涡。对于日处理量较大的焚烧炉,可采取三漩涡的方式布置二次风喷嘴,在炉墙四周布置喷嘴(如图3所示),前后墙三分点附近的喷嘴垂直布置,且运行时两处气流方向相反。对本例进行CFD模拟的情况如图5所示,模拟结果显示,通过本布置方式,二次风在烟道内呈双涡流形式,混合效果出色。表1A层喷嘴角度分布表表2A层喷嘴角度分布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二次风喷嘴,分为A层和B层;其中A层在前墙折弯偏上,后墙上折弯偏下;B层在前墙折弯偏下,后墙下折弯偏上;所述A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所述B层形成的旋转圆较A层小,所述B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前后墙中间的部分喷嘴保持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二次风喷嘴,分为A层和B层;其中A层在前墙折弯偏上,后墙上折弯偏下;B层在前墙折弯偏下,后墙下折弯偏上;所述A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所述B层形成的旋转圆较A层小,所述B层四周布置若干二次风喷嘴,喷嘴对称布置,左圈喷嘴角度呈顺时针偏斜,右圈喷嘴角度呈逆时针偏斜,前后墙中间的部分喷嘴保持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的各喷嘴与炉墙的夹角角度分布在表1中各角度±10°的范围内;喷嘴的相对位置在表1中位置(x,y)的一个长度单位(x±1,y±1)内;喷嘴A1~A24的速度为60~80m/s,A25、A26为90~120m/s;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湍流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学军彭小龙白力黄洁杜海亮曹阳洪勇尤灏王延涛沈咏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