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焦云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45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云台灯照明装置,包括:灯光外壳、光源控制电路、变焦装置、散热设备、双轴云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LED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光束角可调节的变焦结构;简化了变焦结构的复杂结构,采用步进电机调节变焦,变焦更加精准迅速;采用了涵道式整体结构,内部为轻质铝合金LED灯珠支座,极大地改善了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智能跟随转动,随着云台相机的移动,灯光随着移动,便于更清晰的摄取夜间环境信息;远程无线控制,可调整设备水平和俯仰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焦云台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云台灯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夜间特殊的光线条件,灯光照明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变得必不可少。随着无人机的深入应用,通过在无人机的机身搭载照明设备,便于夜间的灯光照明,提高夜间作业的工作效率,摆脱传统灯光照明高度受限、控制方式不灵活等问题。在电力系统线路夜间抢修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区域线路较为密集,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需对检修部位进行补光,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而传统照明灯具的照明光束角为固定值,在某些特定距离时照明效果不佳。采用变焦结构的照明光源,通过改变LED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实时改变灯光光束角,为无人机夜间作业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照明方案。传统的灯光照明利用支架将光源固定在适宜的位置,实现灯光的照明作业,但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复杂环境下会存在设备携带不便,无法找到适合的固定点等问题,更无法克服一定高度下的照明作业。复杂环境下,常用的夜间照明借助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灯光照明,克服环境问题,但在特殊场合的补光照明作业中,需要灵活改变照明目标,并能调节光束角的大小,使得光束更聚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灯具无法远程控制变焦、俯仰角度不可调、无法与云台相机实现智能跟随、散热速度慢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焦云台灯,能够通过改变LED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光束角可调节的变焦结构,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涵道式整体结构,内部为轻质铝合金LED灯珠支座,极大地改善了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焦云台灯结构包括:灯光外壳、光源控制电路、变焦装置、散热设备、双轴云台。其结构特征是:聚光透镜置于灯光外壳首部,由固定部件进行连接;散热设备包含散热片及散热风扇,其中散热片置于灯光壳体内壁,散热风扇置于外壳底部,对LED灯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实现高效、快速散热;光源控制电路置于散热风扇前部,可快速耗散灯光照明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焦装置置于灯具内壁,与散热片有序贴于壳体内壁,通过光源控制电路改变光束聚集程度;双轴云台通过灯具外壳连接部件与外壳稳固连接,其中双轴云台集成有数据传输接口,在支持变焦云台灯与无人机挂接的同时,也可进行信号的传输及解决复杂的供电问题,通过云台内部电机的转动,解决设备在水平和俯仰角度不可调节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变焦云台灯与无人机挂接,所述双轴云台进行信号的传输及供电,所述双轴云台实现水平和俯仰角度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灯具外壳上设有灯具前盖和灯具后盖。进一步的,所述变焦云台灯采用了涵道式整体结构,内部为轻质铝合金LED灯珠支座。进一步的,所述聚光透镜位于所述光源控制电路的前部,有一定活动空间,并通过改变聚光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实现灯光的变焦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控制电路集成有LED灯珠。进一步的,所述聚光透镜上设有透镜限位部件31。进一步的,所述变焦装置采用步进电机调节变焦。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LED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光束角可调节的变焦结构;采用了涵道式整体结构,内部为轻质铝合金LED灯珠支座,极大地改善了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简化了变焦结构的复杂结构,采用步进电机调节变焦,变焦更加精准迅速;智能跟随转动,随着云台相机的移动,灯光随着移动,便于夜间环境信息的摄取更清晰;采用双轴云台设计,实现水平、俯仰角度的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打破了传统照明灯具只有单一光束角不可调的局限,通过改变LED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现光束角可调节的变焦结构;简化了变焦结构的复杂结构,采用步进电机调节变焦,变焦更加精准迅速;采用了涵道式整体结构,内部为轻质铝合金LED灯珠支座,极大地改善了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智能跟随转动,随着云台相机的移动,灯光随着移动,便于更清晰的摄取夜间环境信息;远程无线控制,可调整设备水平和俯仰的角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变焦云台灯完整结构图;图2为变焦云台灯结构分解图;图3为变焦云台灯剖面图。其中,集成数据传输接口的双轴云台1,负载挂接部件11,固定电机的电机仓12,电机13,辅助电机带动下端转动的的转动轴承14,云台吊臂15,灯具外壳2,灯具前盖21,灯具后盖22,聚光透镜3,透镜限位部件31,光源控制电路4,变焦装置5,散热装置6,散热风扇6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在复杂环境下,例如常用的夜间照明,借助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灯光照明以克服环境问题,但在特殊场合的补光照明作业中,还需要灵活改变照明目标,并能调节光束角的大小,使得光束更聚集。针对上述场景,下面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焦云台灯结构。参见图1-图3为变焦云台灯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变焦云台灯包括:集成数据传输接口的双轴云台1,灯具外壳2,聚光透镜3,光源控制电路4,变焦装置5,散热装置6;参见图1所示,双轴云台1安装于灯具外壳2;灯具外壳2上设有灯具前盖21和灯具后盖22。参见图3所示,光源控制电路4置于散热风扇61之前,实现快速散热,聚光透镜3位于光源控制电路前部,有一定活动空间,通过改变聚光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实现灯光的变焦功能,聚光透镜3上设有透镜限位部件31,散热片置于灯具壳体内壁,对LED灯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使用时,本专利技术可克服一定高度下的照明作业,具有变焦聚光、快速散热、水平及俯仰角度可调、可与云台相机实现自动跟随的性能特性。高度集成化的变焦云台灯,利用无人机飞行平台,可将负载与无人机进行挂接,即可进行使用。通过无人机数据输出接口,实现负载的远程控制,在启动无人机的同时,使用无人机飞行控制平台,可改变灯光变焦聚光的程度,根据实际应用自主调节灯光俯仰及水平角度,使得照明目标更具针对性,补光照明更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夜间作业的效率。基于无人机飞行平台,在双云台搭载云台相机的平台上,通过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云台灯,包括:灯光外壳、光源控制电路、变焦装置、散热设备、双轴云台,其特征在于:光源控制电路集成有LED灯珠;聚光透镜置于灯光外壳首部,由固定部件进行连接;散热设备包含散热片及散热风扇,其中散热片置于灯光壳体内壁,散热风扇置于外壳底部,对LED灯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光源控制电路置于散热风扇前部;变焦装置置于灯具内壁,通过光源控制电路改变光束聚集程度;散热片有序贴于壳体内壁;集成有数据传输接口的双轴云台通过灯具外壳连接部件与外壳稳固连接,实现设备左右及上下方向的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云台灯,包括:灯光外壳、光源控制电路、变焦装置、散热设备、双轴云台,其特征在于:光源控制电路集成有LED灯珠;聚光透镜置于灯光外壳首部,由固定部件进行连接;散热设备包含散热片及散热风扇,其中散热片置于灯光壳体内壁,散热风扇置于外壳底部,对LED灯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光源控制电路置于散热风扇前部;变焦装置置于灯具内壁,通过光源控制电路改变光束聚集程度;散热片有序贴于壳体内壁;集成有数据传输接口的双轴云台通过灯具外壳连接部件与外壳稳固连接,实现设备左右及上下方向的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云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云台灯与无人机挂接,所述双轴云台实现设备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科文郑雪海张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