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7245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包括快拆连接件Ⅰ、快拆连接件Ⅱ、碳管Ⅰ、碳管Ⅵ、碳管Ⅳ、碳管Ⅱ、碳管Ⅲ和碳管Ⅴ,所述快拆连接件Ⅱ上安装有快拆连接件Ⅰ,所述快拆连接件Ⅱ上安装有减震板Ⅰ,所述减震板Ⅱ上安装有Z轴电机,所述Z轴电机座上安装有管夹Ⅰ和管夹Ⅱ,所述管夹Ⅰ和管夹Ⅱ的中心孔中固定有碳管Ⅰ,Y轴电机座Ⅰ中心孔上固定有Y轴电机,所述碳管Ⅲ的一端穿过管夹Ⅶ和管夹ⅰ的中心孔,碳管Ⅲ另一端穿过管夹Ⅲ和管夹IV的中心孔,所述碳管Ⅴ与碳管Ⅵ平行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应用领域广,可实现手持摄像,摇臂摄像,航拍等,而且适用不同尺寸的相机,可实现不同尺寸摄影设备安装的通用性,拆装方便。

Multi purpose tripod capable of adapting to different camera siz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with different camera PTZ size, including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of I, II,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nanotubes IV VI carbon nanotubes II, III and V carbon carbon tube tube, the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is installed on the fast 2 remove connector 1, the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is installed on the damping plate II 1, Z axis motor installation of the vibration damper plate II, the Z axis motor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pipe clamp I and II of the pipe clamp, pipe clamp 1 and carbon pipe I fixed tube center hole clip II in the Y axis Y axis motor motor fixed seat of the center hole, one end of the carbon tube through the III clip and clip tube center hole I, III carbon tube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pipe clamp pipe clamp IV III and the center hole, the carbon nanotubes and carbon nanotubes arranged in parallel V VI.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the wide application field, but also can realize the hand-held camera, the rocking arm camera, the aerial photography, etc.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camera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can realize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photographic equipment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is convenient to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机云台
,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
技术介绍
云台是安装、固定摄像机的支撑设备,它分为固定和电动云台两种。固定云台适用于监视范围不大的情况,在固定云台上安装好摄像机后可调整摄像机的水平和俯仰的角度,达到最好的工作姿态后只要锁定调整机构就可以了,电动云台适用于对大范围进行扫描监视,它可以扩大摄像机的监视范围。但是现有的云台通用性较差,无法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摄像机,而且应用领域小,拆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包括快拆连接件Ⅰ、快拆连接件Ⅱ、碳管Ⅰ、碳管Ⅵ、碳管Ⅳ、碳管Ⅱ、碳管Ⅲ和碳管Ⅴ,所述快拆连接件Ⅱ上安装有快拆连接件Ⅰ,且快拆连接件Ⅰ与快拆连接件Ⅱ之间安装有定位弹簧,所述快拆连接件Ⅱ上安装有减震板Ⅰ,减震板Ⅰ通过减震球与减震板Ⅱ连接,所述减震板Ⅱ上安装有Z轴电机,且Z轴电机上安装有Z轴电机座,所述Z轴电机座上安装有管夹Ⅰ和管夹Ⅱ,且管夹Ⅰ与管夹Ⅱ相对电机座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管夹Ⅰ和管夹Ⅱ的中心孔中固定有碳管Ⅰ,碳管Ⅰ另一端穿过管夹Ⅲ和管夹Ⅳ中心孔,所述管夹Ⅲ与管夹Ⅳ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Y轴电机座Ⅱ和Y轴电机座Ⅰ,Y轴电机座Ⅰ中心孔上固定有Y轴电机,所述Y轴电机的一侧固定有Y轴电机座r>Ⅲ,所述碳管Ⅱ分别穿过管夹Ⅴ、管夹Ⅵ、管夹Ⅹ、管夹Ⅶ、管夹ⅱ、管夹Ⅺ、管夹Ⅻ的中心孔,所述碳管Ⅲ的一端穿过管夹Ⅶ和管夹ⅰ的中心孔,碳管Ⅲ另一端穿过管夹Ⅲ和管夹IV的中心孔,且管夹Ⅻ与管夹ⅰ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板Ⅲ,所述碳管Ⅳ的一端贯穿管夹Ⅸ、管夹Ⅶ、管夹Ⅷ、管夹Ⅹ的中心孔,且管夹Ⅸ、管夹Ⅶ、管夹Ⅷ、管夹Ⅹ上下分别紧固螺栓安装有连接板Ⅰ和连接板Ⅱ,所述碳管Ⅳ的另一端贯穿管夹ⅴ和管夹VI的中心孔,且管夹ⅴ和管夹VI的上下分别紧固螺栓安装有碳板Ⅴ和碳板Ⅵ,所述碳管Ⅴ与碳管Ⅵ平行设置,且碳管Ⅴ和碳管Ⅵ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相机座铝件Ⅰ和相机座铝件Ⅱ,所述相机座铝件Ⅰ上固定有碳杆Ⅰ、碳杆Ⅱ、调节螺杆Ⅰ,调节螺杆Ⅰ上通过螺纹配合有调节块Ⅰ,且调节块Ⅰ固定在X轴电机上,所述相机座铝件Ⅱ上固定有碳杆Ⅲ、碳杆Ⅳ、调节螺杆Ⅱ,调节螺杆Ⅱ上螺纹配合有调节块Ⅱ,且调节块Ⅱ固定在轴承上,所述调节块Ⅰ的两个圆孔中插接有碳杆Ⅰ和碳杆Ⅱ,调节块Ⅱ的两个圆孔中插接有碳杆Ⅲ和碳杆Ⅳ,所述X轴电机固定在X轴电机座Ⅰ上,所述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且轴承座位于管夹ⅴ、管夹VI中间,所述X轴电机座Ⅰ通过螺栓固定在管夹Ⅲ和管夹IV的一侧,管夹Ⅲ和管夹IV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X轴电机座Ⅱ。优选的,所述快拆连接件Ⅰ中设有卡槽,快拆连接件Ⅱ通过定位弹簧插接在卡槽中。优选的,所述碳杆Ⅰ与碳杆Ⅱ的一端和相机座铝件Ⅰ配合,同时穿过调节块Ⅰ。优选的,所述碳杆Ⅲ与碳杆Ⅳ的一端和相机座铝件Ⅱ配合,同时穿过调节块Ⅱ。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Ⅰ的一端固定在相机座铝件Ⅰ中,另一端穿过调节块Ⅰ的螺纹孔。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Ⅱ的一端固定在相机座铝件Ⅱ中,另一端穿过调节块Ⅱ的螺纹孔。优选的,所述X轴电机、Y轴电机、Z轴电机上皆设有电机轴,且三个电机轴的延长线相交于一个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不仅应用领域广,可实现手持摄像,摇臂摄像,航拍等,而且适用不同尺寸的相机,可实现不同尺寸摄影设备安装的通用性,拆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拆连接件Ⅰ与快拆连接件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拆连接件Ⅰ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拆连接件Ⅰ主视图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拆连接件Ⅰ的A-A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拆连接件Ⅰ的B-B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拆连接件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快拆连接件Ⅰ,2、快拆连接件Ⅱ,3、减震板Ⅰ,4、减震板Ⅱ,5、减震球,6、碳管Ⅰ,7、Y轴电机座Ⅱ,8、Z轴电机座,9、X轴电机座Ⅰ,10、调节螺杆Ⅰ,11、调节块Ⅰ,12、碳管Ⅵ,13、Z轴电机,14、管夹Ⅰ,15、管夹Ⅱ,16、管夹Ⅴ,17、管夹Ⅵ,18、管夹Ⅺ,19、连接板Ⅲ,20、管夹Ⅻ,21、调节螺杆Ⅱ,22、连接板Ⅰ,23、管夹Ⅶ,24、连接板Ⅱ,25、管夹Ⅸ,26、碳管Ⅳ,27、管夹ⅴ,28、碳板Ⅴ,29、碳板Ⅵ,30、管夹VI,31、碳杆Ⅲ,32、碳杆Ⅳ,33、碳杆Ⅰ,34、碳杆Ⅱ,35、碳管Ⅱ,36、碳管Ⅲ,37、Y轴电机,38、X轴电机,39、相机座铝件Ⅱ,40、相机座铝件Ⅰ,41、定位弹簧,42、管夹Ⅲ,43、Y轴电机座Ⅰ,44、管夹Ⅳ,45、Y轴电机座Ⅲ,46、管夹Ⅷ,47、轴承座,48、轴承,49、碳管Ⅴ,50、管夹ⅰ,51、X轴电机座Ⅱ,52、管夹Ⅹ,53、管夹ⅱ,54、连接板Ⅳ,55、管夹Ⅲ,56、管夹IV,57、调节块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包括快拆连接件Ⅰ1、快拆连接件Ⅱ2、碳管Ⅰ6、碳管Ⅵ12、碳管Ⅳ26、碳管Ⅱ35、碳管Ⅲ36和碳管Ⅴ49,所述快拆连接件Ⅱ2上安装有快拆连接件Ⅰ1,且快拆连接件Ⅰ1与快拆连接件Ⅱ2之间安装有定位弹簧41,所述快拆连接件Ⅱ2上安装有减震板Ⅰ3,减震板Ⅰ3通过减震球5与减震板Ⅱ4连接,所述减震板Ⅱ4上安装有Z轴电机13,且Z轴电机13上安装有Z轴电机座8,所述Z轴电机座8上安装有管夹Ⅰ14和管夹Ⅱ15,且管夹Ⅰ14与管夹Ⅱ15相对电机座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管夹Ⅰ14和管夹Ⅱ15的中心孔中固定有碳管Ⅰ6,碳管Ⅰ6另一端穿过管夹Ⅲ42和管夹Ⅳ44中心孔,所述管夹Ⅲ42与管夹Ⅳ44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Y轴电机座Ⅱ7和Y轴电机座Ⅰ43,Y轴电机座Ⅰ43中心孔上固定有Y轴电机37,所述Y轴电机37的一侧固定有Y轴电机座Ⅲ45,所述碳管Ⅱ35分别穿过管夹Ⅴ16、管夹Ⅵ17、管夹Ⅹ52、管夹Ⅶ23、管夹ⅱ53、管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包括快拆连接件Ⅰ(1)、快拆连接件Ⅱ(2)、碳管Ⅰ(6)、碳管Ⅵ(12)、碳管Ⅳ(26)、碳管Ⅱ(35)、碳管Ⅲ(36)和碳管Ⅴ(49),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连接件Ⅱ(2)上安装有快拆连接件Ⅰ(1),且快拆连接件Ⅰ(1)与快拆连接件Ⅱ(2)之间安装有定位弹簧(41),所述快拆连接件Ⅱ(2)上安装有减震板Ⅰ(3),减震板Ⅰ(3)通过减震球(5)与减震板Ⅱ(4)连接,所述减震板Ⅱ(4)上安装有Z轴电机(13),且Z轴电机(13)上安装有Z轴电机座(8),所述Z轴电机座(8)上安装有管夹Ⅰ(14)和管夹Ⅱ(15),且管夹Ⅰ(14)与管夹Ⅱ(15)相对电机座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管夹Ⅰ(14)和管夹Ⅱ(15)的中心孔中固定有碳管Ⅰ(6),碳管Ⅰ(6)另一端穿过管夹Ⅲ(42)和管夹Ⅳ(44)中心孔,所述管夹Ⅲ(42)与管夹Ⅳ(44)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Y轴电机座Ⅱ(7)和Y轴电机座Ⅰ(43),Y轴电机座Ⅰ(43)中心孔上固定有Y轴电机(37),所述Y轴电机(37)的一侧固定有Y轴电机座Ⅲ(45),所述碳管Ⅱ(35)分别穿过管夹Ⅴ(16)、管夹Ⅵ(17)、管夹Ⅹ(52)、管夹Ⅶ(23)、管夹ⅱ(53)、管夹Ⅺ(18)、管夹Ⅻ(20)的中心孔,所述碳管Ⅲ(36)的一端穿过管夹Ⅶ(23)和管夹ⅰ(50)的中心孔,碳管Ⅲ(36)另一端穿过管夹Ⅲ(55)和管夹IV(56)的中心孔,且管夹Ⅻ(20)与管夹ⅰ(50)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板Ⅲ(19),所述碳管Ⅳ(26)的一端贯穿管夹Ⅸ(25)、管夹Ⅶ(23)、管夹Ⅷ(46)、管夹Ⅹ(52)的中心孔,且管夹Ⅸ(25)、管夹Ⅶ(23)、管夹Ⅷ(46)、管夹Ⅹ(52)上下分别紧固螺栓安装有连接板Ⅰ(22)和连接板Ⅱ(24),所述碳管Ⅳ(26)的另一端贯穿管夹ⅴ(27)和管夹VI(30)的中心孔,且管夹ⅴ(27)和管夹VI(30)的上下分别紧固螺栓安装有碳板Ⅴ(28)和碳板Ⅵ(29),所述碳管Ⅴ(49)与碳管Ⅵ(12)平行设置,且碳管Ⅴ(49)和碳管Ⅵ(1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相机座铝件Ⅰ(40)和相机座铝件Ⅱ(39),所述相机座铝件Ⅰ(40)上固定有碳杆Ⅰ(33)、碳杆Ⅱ(34)、调节螺杆Ⅰ(10),调节螺杆Ⅰ(10)上通过螺纹配合有调节块Ⅰ(11),且调节块Ⅰ(11)固定在X轴电机(38)上,所述相机座铝件Ⅱ(39)上固定有碳杆Ⅲ(31)、碳杆Ⅳ(32)、调节螺杆Ⅱ(21),调节螺杆Ⅱ(21)上螺纹配合有调节块Ⅱ(57),且调节块Ⅱ(57)固定在轴承(48)上,所述调节块Ⅰ(11)的两个圆孔中插接有碳杆Ⅰ(33)和碳杆Ⅱ(34),调节块Ⅱ(57)的两个圆孔中插接有碳杆Ⅲ(31)和碳杆Ⅳ(32),所述X轴电机(38)固定在X轴电机座Ⅰ(9)上,所述轴承(48)固定在轴承座(17)上,且轴承座位(47)于管夹ⅴ(27)、管夹VI(30)中间,所述X轴电机座Ⅰ(9)通过螺栓固定在管夹Ⅲ(55)和管夹IV(56)的一侧,管夹Ⅲ(5)5和管夹IV(56)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X轴电机座Ⅱ(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不同相机尺寸的多用云台,包括快拆连接件Ⅰ(1)、快
拆连接件Ⅱ(2)、碳管Ⅰ(6)、碳管Ⅵ(12)、碳管Ⅳ(26)、碳管Ⅱ(35)、
碳管Ⅲ(36)和碳管Ⅴ(49),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连接件Ⅱ(2)上安装
有快拆连接件Ⅰ(1),且快拆连接件Ⅰ(1)与快拆连接件Ⅱ(2)之间安装
有定位弹簧(41),所述快拆连接件Ⅱ(2)上安装有减震板Ⅰ(3),减震
板Ⅰ(3)通过减震球(5)与减震板Ⅱ(4)连接,所述减震板Ⅱ(4)上安
装有Z轴电机(13),且Z轴电机(13)上安装有Z轴电机座(8),所述Z
轴电机座(8)上安装有管夹Ⅰ(14)和管夹Ⅱ(15),且管夹Ⅰ(14)与管
夹Ⅱ(15)相对电机座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管夹Ⅰ(14)和管夹Ⅱ(15)的
中心孔中固定有碳管Ⅰ(6),碳管Ⅰ(6)另一端穿过管夹Ⅲ(42)和管夹
Ⅳ(44)中心孔,所述管夹Ⅲ(42)与管夹Ⅳ(44)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Y
轴电机座Ⅱ(7)和Y轴电机座Ⅰ(43),Y轴电机座Ⅰ(43)中心孔上固定
有Y轴电机(37),所述Y轴电机(37)的一侧固定有Y轴电机座Ⅲ(45),
所述碳管Ⅱ(35)分别穿过管夹Ⅴ(16)、管夹Ⅵ(17)、管夹Ⅹ(52)、
管夹Ⅶ(23)、管夹ⅱ(53)、管夹Ⅺ(18)、管夹Ⅻ(20)的中心孔,所
述碳管Ⅲ(36)的一端穿过管夹Ⅶ(23)和管夹ⅰ(50)的中心孔,碳管Ⅲ
(36)另一端穿过管夹Ⅲ(55)和管夹IV(56)的中心孔,且管夹Ⅻ(20)
与管夹ⅰ(50)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板Ⅲ(19),所述碳管Ⅳ(26)的一端贯
穿管夹Ⅸ(25)、管夹Ⅶ(23)、管夹Ⅷ(46)、管夹Ⅹ(52)的中心孔,
且管夹Ⅸ(25)、管夹Ⅶ(23)、管夹Ⅷ(46)、管夹Ⅹ(52)上下分别紧
固螺栓安装有连接板Ⅰ(22)和连接板Ⅱ(24),所述碳管Ⅳ(26)的另一
端贯穿管夹ⅴ(27)和管夹VI(30)的中心孔,且管夹ⅴ(27)和管夹VI(30)
的上下分别紧固螺栓安装有碳板Ⅴ(28)和碳板Ⅵ(29),所述碳管Ⅴ(49)
与碳管Ⅵ(12)平行设置,且碳管Ⅴ(49)和碳管Ⅵ(12)的两端分别固定
有相机座铝件Ⅰ(40)和相机座铝件Ⅱ(39),所述相机座铝件Ⅰ(40)上

\t固定有碳杆Ⅰ(33)、碳杆Ⅱ(34)、调节螺杆Ⅰ(10),调节螺杆Ⅰ(10)
上通过螺纹配合有调节块Ⅰ(11),且调节块Ⅰ(11)固定在X轴电机(38)
上,所述相机座铝件Ⅱ(39)上固定有碳杆Ⅲ(31)、碳杆Ⅳ(32)、调节
螺杆Ⅱ(21),调节螺杆Ⅱ(21)上螺纹配合有调节块Ⅱ(57),且调节块
Ⅱ(57)固定在轴承(48)上,所述调节块Ⅰ(11)的两个圆孔中插接有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严晓军刘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