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柔性电路板及LED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55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柔性电路板及LED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模组装配框的灯条装配侧内壁设置至少一个容纳槽,从而使得在将柔性电路板装配到该背光模组装配框上的时候,柔性电路板上用于设置LED芯片的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可以伸入到容纳槽中,摒弃了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与背光模组装配框间存在较大间隙的做法,减小了背光模组装配框内壁与LED芯片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上可视区域距背光模组边界的距离,减小了显示屏上黑边的宽度,提升了显示屏的屏占比,增强了显示效果。

A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LED Backlight Modul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an LED backlight module. By setting at least one receptacle slot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amp assembly side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part of the area of the LED setting area on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used for setting the LED chip can be extended to the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when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is assembled on the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In the receptacle, the large gap between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in the prior art is abandoned,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frame and the LED chip is reduced. Thu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visual area on the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is reduced, the width of the black edge on the display screen is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display screen is increased, and the display effect is enh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柔性电路板及LED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柔性电路板及LED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为了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不过目前极少有显示屏可以做到真正的全面屏。对于现有的绝大多数显示屏来说,只能在现有屏占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小显示屏的黑边大小。图1中示出了一种常见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背光模组1包括铁框10以及柔性电路板11和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上的LED芯片12,当然除了这些器件以外,背光模组1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设置在LED芯片12侧面的导光板13、设置在铁框10和LED芯片12上方的遮光胶14等,对于这些器件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当LED芯片12在电能的驱动下开始工作时,位于LED芯片12右侧的导光板13将会被点亮,此时,背光模组上分为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不可视区域的宽度决定了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屏上黑边的大小。事实上,背光模组不可视区域的宽度与背光模组1上可视区域距背光模组1边界的距离d有关,而d又与铁框的厚度d1、铁框内壁与LED芯片间的间隙d2以及LED芯片的宽度d3等有关。本技术在常见背光模组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方案以进一步减小显示屏黑边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柔性电路板及LED背光模组,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可视区域距边界的距离较大,导致显示屏上黑边较大,显示设备屏占比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包括灯条装配侧,灯条装配侧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柔性电路板上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LED设置区上可用于设置至少一个LED芯片。可选地,灯条装配侧的内壁上设置有N个容纳槽,N个容纳槽的设置位置与柔性电路板上N个LED设置区的位置一一对应,N大于1。可选地,背光模组装配框上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设置有槽间间隙,在柔性电路板装配到背光模组装配框后,槽间间隙被柔性电路板上的内凹部半包裹;内凹部位于柔性电路板上相邻两个LED设置区之间;相邻两个容纳槽与相邻两个LED设置区的位置对应。可选地,背光模组装配框为铁框。可选地,容纳槽为贯穿灯条装配侧的通槽。可选地,容纳槽上下两侧的距离大于柔性电路板的厚度与柔性电路板上外露焊锡的厚度之和。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LED设置区,LED设置区用于设置至少一个LED芯片;在柔性电路板装配到背光模组装配框之后,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伸入背光模组装配框上的容纳槽中,由容纳槽进行容纳;容纳槽设置在背光模组装配框的灯条装配侧上。可选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N个LED设置区,N大于1;柔性电路板上相邻两个LED设置区之间设置有内凹部,在柔性电路板装配到背光模组装配框之后,内凹部半包裹背光模组装配框上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的槽间间隙,相邻两个容纳槽与相邻两个LED设置区的位置对应。可选地,一个LED设置区用于设置一个LED芯片。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该LED背光模组包括如上任一项的背光模组装配框和如上任一项的柔性电路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柔性电路板及LED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模组装配框的灯条装配侧内壁设置至少一个容纳槽,从而使得在将柔性电路板装配到该背光模组装配框上的时候,柔性电路板上用于设置LED芯片的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可以伸入到容纳槽中,摒弃了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与背光模组装配框间存在较大间隙的做法,减小了背光模组装配框内壁与LED芯片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上可视区域距背光模组边界的距离,减小了显示屏上黑边的宽度,提升了显示屏的屏占比,增强了显示效果。本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一种常见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LED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的灯条装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的灯条装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的灯条装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LED灯条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LED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铁框的灯条装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LED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为了在图1示出的现有LED背光模组的基础上减小背光模组可视区域距背光模组边界的距离,本实施例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该LED背光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和背光模组装配框。在装配LED背光模组时,柔性电路板可以被装配到背光模组装配框上,下面分别对该LED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装配框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进行进行介绍:请参见图2示出的LED背光模组2的一种俯视图,在该LED背光模组2中,包括有背光模组装配框20和LED灯条21以及导光板22等器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装配框20包括但不限于铁框、胶框或者胶铁框。背光模组装配框20包括侧框,侧框包括四个侧边,这四个侧边围合形成框架结构。由于其中一个侧边在LED背光模组装配完成后,相对其他几个侧边,会更靠近LED灯条21,所以本实施例中将该侧边称为灯条装配侧201。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装配框20还包括支撑面,其中侧框围合在支撑面四周。支撑面和侧框共同围合形成可以安装LED背光模组其他器件的容纳空间,例如,在该容纳空间中,可以设置LED背光模组2的LED灯条、导光板等。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装配框20灯条装配侧201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请参见图3示出的灯条装配侧20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容纳槽用于在将柔性电路板装配到该背光模组装配框20上时,容纳柔性电路板上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使得柔性电路板上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可以伸入到容纳槽中,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与背光模组装配框20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负距离”。这样,就可以减小背光模组装配框20内壁与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LED芯片之间间隙,从而减小LED背光模组2上的不可视区域的宽度。在图3当中,灯条装配侧201上设置有两个容纳槽,分别是第一容纳槽201a和第二容纳槽201b。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容纳槽可以用于容纳柔性电路板上一个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也可以容纳至少两个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所以,容纳槽与LED设置区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在图3示出的灯条装配侧201中,两个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装配侧,所述灯条装配侧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柔性电路板上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所述LED设置区上可用于设置至少一个LED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装配侧,所述灯条装配侧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柔性电路板上LED设置区的部分区域,所述LED设置区上可用于设置至少一个LED芯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装配侧的内壁上设置有N个容纳槽,N个所述容纳槽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N个LED设置区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N大于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装配框上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设置有槽间间隙,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装配到所述背光模组装配框后,所述槽间间隙被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内凹部半包裹;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相邻两个LED设置区之间;所述相邻两个容纳槽与所述相邻两个LED设置区的位置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装配框为铁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为贯穿所述灯条装配侧的通槽。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杨秀清李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