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86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一端为球面封头结构,靠近所述球面封头一端的导管侧壁上开设有导尿孔,导管另一端设置有尿袋连接头,所述尿袋连接头上设置有与导管相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球面封头一侧设置有凸面镜和LED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其成本低、实用性强,通过光源和反光镜的配合使用,可以帮助女性患者快速、准确地找到尿道口,大大方便了自行导尿操作,满足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导尿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
技术介绍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指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外周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一种常见但治疗很棘手的排尿功能障碍疾病。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及尿失禁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和尿路感染等,容易导致上尿路损害及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办法,保守治疗是现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即通过间歇导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膨胀,有规律地排出残余尿量,增加膀胱顺应性,恢复膀胱的低压储尿功能,保护上尿路。其操作方便、经济、可行、并发症少,已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作为排空膀胱的首选治疗方法,并且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尿道外口先天性解剖的特殊性,利用现有导尿管自行导尿时,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尿道口,容易出现插入困难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导尿管不利于女性患者自行导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一端为球面封头结构,靠近所述球面封头一端的导管侧壁上开设有导尿孔,导管另一端设置有尿袋连接头,所述尿袋连接头上设置有与导管相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球面封头一侧设置有凸面镜和LED灯。所述LED灯位于凸面镜下方。所述导尿孔为两个。本技术提供的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其成本低、实用性强,通过光源和反光镜的配合使用,可以帮助女性患者快速、准确地找到尿道口,大大方便了自行导尿操作,满足临床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固定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包括由天然橡胶、硅胶管或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导管1,该导管1一端为球面封头,靠近球面封头一端的导管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不同轴交错设置的导尿孔2,导管1另一端设置有尿袋连接头3。正常使用时,尿袋连接头3连接尿袋,尿液可通过导尿孔2进入导管1后由尿袋收集。为了方便女性患者自行导尿,在上述尿袋连接头3末端设置有与导管相垂直的固定板,固定板朝向球面封头一侧安装有凸面镜4和位于凸面镜4下方的LED灯5。进行导尿管插入时,患者可通过具有放大和反射作用的凸面镜4观察尿道口的位置,准确地将导管1由尿道插入膀胱内。当周围环境光线不足时,还可开启LED灯5,使患者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中也可正常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一端为球面封头结构,靠近所述球面封头一端的导管侧壁上开设有导尿孔(2),导管(1)另一端设置有尿袋连接头(3),所述尿袋连接头(3)上设置有与导管相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球面封头一侧设置有凸面镜(4)和LED灯(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镜面的一次性间歇导尿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一端为球面封头结构,靠近所述球面封头一端的导管侧壁上开设有导尿孔(2),导管(1)另一端设置有尿袋连接头(3),所述尿袋连接头(3)上设置有与导管相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莉贾亮花张艳张旭孙雪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