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小杰专利>正文

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66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包括:利用螺旋副配合的主从动零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从动零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主从动零件相对转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使得轴向弹性元件沿着轴向发生形变;利用与弹性元件压力成正比的螺旋副压力的周向分力来传递扭矩并进行扭转减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可靠性和寿命都很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
技术介绍
扭转减振器是在两个传递扭矩的零件之间,通过弹性元件来传递扭矩,使得不同的扭矩载荷下,两零件产生不同的扭转角,扭矩值与扭转角的比值称为扭转刚度,能够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常在发生扭转的两个零件之间加入阻尼来消耗振动的能量,降低振幅。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结构中,周向布置的减振弹簧位置半径较小,能布下的弹簧数量少,而要传递较大扭矩时弹簧的刚度不能太小,使得扭转刚度无法降到比较低的值来降低扭转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弹簧受到离心力以及弹簧与弹簧窗口无润滑的接触和摩擦,尤其是在振动比较严重的柴油机应用上,弹簧窗口和弹簧会有较大的磨损,影响了扭转减振器的寿命。另外该减振器大多使用固定值的摩擦式阻尼,使得在传递扭矩比阻尼小的时候无法利用弹簧来减振,减振效果差。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以最常用的长弧形螺旋弹簧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为例,能够降低减振刚度,同时内部的润滑脂能形成阻尼作用。但是弹簧分布的直径大使得离心力大,再加上弹簧压缩的行程大,虽有润滑,弹簧仍然会磨损,同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可靠性和寿命都很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包括:利用螺旋副配合的主从动零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从动零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主从动零件相对转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使得轴向弹性元件沿着轴向发生形变;利用与弹性元件压力成正比的螺旋副压力的周向分力来传递扭矩并进行扭转减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摩擦盘、盘毂、外盘、壳、压盘和蝶形弹簧;所述壳与摩擦盘相向同轴放置,并固定连接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盘毂、压盘和蝶形弹簧沿着轴向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蝶形弹簧受到挤压产生的形变方向与所述轴向平行;所述蝶形弹簧为复数个,并沿着所述空腔的周向间隔放置;所述盘毂和压盘相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两个高平面和两个低平面,所述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间隔90°夹角放置,在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分别通过螺旋齿过渡连接,所述螺旋齿的螺旋面为正螺旋面;其中,第一高平面两侧的螺旋齿与第二高平面两侧的螺旋齿为对称螺旋齿;所述盘毂具有一用于与部件轴传动连接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与壳与摩擦盘同轴放置,并且其侧壁具有沿着周向设置的花键;所述外盘与飞轮锁紧,盘毂通过花键与部件轴连接,从而通过扭转减振器实现发动机飞轮与部件轴之间双向扭矩传递并实现扭转减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螺旋面是指:与盘毂轴线相交并垂直的母线匀速绕轴线旋转的同时,匀速沿轴线方向移动所扫描出来的曲面;以轴线的某一半径的圆柱面与螺旋面的相贯线为一条固定螺旋角的螺旋线,定义为“半径螺旋角”;由几何关系可得:半径螺旋角a和r为变量;R2为曲面最大外径;A2为曲面最大外径的半径螺旋角;当A2和R2为定值时,半径螺旋角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母线沿轴线移动速度不变时,母线绕轴线旋转的速度越快则任意半径的半径螺旋角都将变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盘毂与压盘的螺旋齿的齿顶高都等于齿底高,使得二者嵌合;同时分度面上任意半径处的齿槽宽=齿厚=周长/4=0.5×π×r。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与摩擦盘以及盘毂通过O型圈密封后内部充满润滑油或者润滑脂。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盘毂和压盘相向的一面,设置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变换装置;所述盘毂相对于压盘转动时,所述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变换装置将盘毂与压盘之间的滑动摩擦替换为滚动摩擦。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盘和盘毂中的任意个,在侧壁沿着周向设置有第二花键,所述压盘或盘毂通过第二花键与所述壳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螺母、壳、滚珠丝杆和弹性元件;所述螺母与壳通过可沿轴向移动的花键连接,并将滚珠丝杆与轴进行花键连接并限制其轴向自由度,同时在螺母与壳之间布置可沿轴向发生形变的弹性元件;加载扭矩后滚珠丝杆的旋转推动螺母沿壳轴向移动后压缩轴向弹性元件,当螺母受到的螺旋副的轴向分力与弹性元件轴向压力相等时,则与螺母受到的螺旋副的轴向分力成正比的螺旋副的周向分力所产生的扭矩的合力通过花键传递给壳,从而实现扭矩传递和扭转减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螺母、壳、丝杆和弹性元件;所述螺母与壳通过可沿轴向移动的花键连接,并将丝杆与轴进行花键连接并限制其轴向自由度,同时在螺母与壳之间布置可沿轴向发生形变的弹性元件;加载扭矩后丝杆的旋转推动螺母沿壳轴向移动后压缩轴向弹性元件,当螺母受到的螺旋副的轴向分力与弹性元件轴向压力相等时,则与螺母受到的螺旋副的轴向分力成正比的螺旋副的周向分力所产生的扭矩的合力通过花键传递给壳,从而实现扭矩传递和扭转减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利用轴向放置的蝶形弹簧进行减振,可以使得轴向尺寸也紧凑的情况下就能得到低的扭转刚度和较大的底部扭矩;同时避免离心力引起弹簧与弹簧支承零件的磨损。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同时具有变化的摩擦阻尼和液力阻尼。摩擦阻尼针对扭矩大小而变化,液力阻尼针对振动频率而变化,联合作用将对各频率下不同扭矩大小的扭矩振动都能起到比较好的减振效果。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各运动零件的接触和配合基本都为面接触,并可利用润滑油或润滑脂进行润滑,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寿命。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和扭转减振器,因盘毂靠部件轴作为支撑,当轴与减振器同心度较差时,因压盘可沿轴向移动作出让位,不会有强制变形力产生,接触面虽会不良,但磨合后仍然可以较好的工作。所以有较好的同心度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扭转减振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扭转减振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扭转减振器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盘毂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压盘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包括:利用螺旋副配合的主从动零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从动零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主从动零件相对转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使得轴向弹性元件沿着轴向发生形变;利用与弹性元件压力成正比的螺旋副压力的周向分力来传递扭矩并进行扭转减振。一种使用上述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包括:摩擦盘1、盘毂2、外盘3、壳4、压盘5和蝶形弹簧6;所述壳4与摩擦盘1相向同轴放置,并固定连接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盘毂2、压盘5和蝶形弹簧6沿着轴向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蝶形弹簧6受到挤压产生的形变方向与所述轴向平行;所述蝶形弹簧6为复数个,并沿着所述空腔的周向间隔放置;所述壳4与摩擦盘1以及盘毂2通过O型圈密封后内部充满润滑油或者润滑脂。所述盘毂2和压盘5相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两个高平面和两个低平面,所述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间隔90°夹角放置,在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分别通过螺旋齿过渡连接,所述螺旋齿的螺旋面为正螺旋面;所述正螺旋面是指:与盘毂2轴线相交并垂直的母线匀速绕轴线旋转的同时,匀速沿轴线方向移动所扫描出来的曲面;以轴线的某一半径的圆柱面与螺旋面的相贯线为一条固定螺旋角的螺旋线,定义为“半径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螺旋副配合的主从动零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从动零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主从动零件相对转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使得轴向弹性元件沿着轴向发生形变;利用与弹性元件压力成正比的螺旋副压力的周向分力来传递扭矩并进行扭转减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螺旋副配合的主从动零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从动零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主从动零件相对转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使得轴向弹性元件沿着轴向发生形变;利用与弹性元件压力成正比的螺旋副压力的周向分力来传递扭矩并进行扭转减振。2.一种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盘、盘毂、外盘、壳、压盘和蝶形弹簧;所述壳与摩擦盘相向同轴放置,并固定连接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盘毂、压盘和蝶形弹簧沿着轴向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蝶形弹簧受到挤压产生的形变方向与所述轴向平行;所述蝶形弹簧为复数个,并沿着所述空腔的周向间隔放置;所述盘毂和压盘相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两个高平面和两个低平面,所述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间隔90°夹角放置,在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分别通过螺旋齿过渡连接,所述螺旋齿的螺旋面为正螺旋面;其中,第一高平面两侧的螺旋齿与第二高平面两侧的螺旋齿为对称螺旋齿;所述盘毂具有一用于与部件轴传动连接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与壳与摩擦盘同轴放置,并且其侧壁具有沿着周向设置的花键;所述外盘与飞轮锁紧,盘毂通过花键与部件轴连接,从而通过扭转减振器实现发动机飞轮与部件轴之间双向扭矩传递并实现扭转减振。3.根据权利要去2所述的一种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螺旋面是指:与盘毂轴线相交并垂直的母线匀速绕轴线旋转的同时,匀速沿轴线方向移动所扫描出来的曲面;以轴线的某一半径的圆柱面与螺旋面的相贯线为一条固定螺旋角的螺旋线,定义为“半径螺旋角”;由几何关系可得:半径螺旋角a和r为变量;R2为曲面最大外径;A2为曲面最大外径的半径螺旋角;当A2和R2为定值时,半径螺旋角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母线沿轴线移动速度不变时,母线绕轴线旋转的速度越快则任意半径的半径螺旋角都将变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潘小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