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49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包括滚筒体,滚筒体的内表面上设有耐腐蚀的内衬管,内衬管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与滚筒体紧密连接,在内衬管的内表面上分布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和/或径向方向设置的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在滚筒体的内壁上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装有耐腐蚀的内衬管,内衬管与滚筒体的内壁紧密连接,可以避免有间隙降低传热效率,使用耐腐蚀的内衬管可以提高热滚筒的使用寿命,与全部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热滚筒相比,也降低了热滚筒的材料成本,内衬管的内表面上布置沟槽,可以增加受热面积,提高辐射热吸收率,减小反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滚筒,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
技术介绍
热滚筒体是用在纺织领域,对纺织品织物进行表面及风格处理,以取得光泽度、柔软度等效果的设备。现有的热滚筒一般采用电加热滚筒体或者使用燃气加热滚筒体,使用电加热滚筒体其使用成本高,能源消耗多。使用燃烧器直接加热热滚筒,热滚筒正常采用碳钢制成,在高温环境下氧化腐蚀严重,导致传热效率降低,同时氧化生成物脱落,堵塞燃烧器火口,影响燃烧稳定性;如全部采用耐腐蚀材料,又会导致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灵活使用的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是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其特点是:包括滚筒体,滚筒体的内表面上设有耐腐蚀的内衬管,内衬管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与滚筒体紧密连接,在内衬管的内表面上分布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和/或径向方向设置的沟槽。内衬管可以采用耐腐蚀的铜基或铝基金属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耐腐蚀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若干个沟槽依次连续相连。沟槽也可以相互之间不连接,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分成若干组,组与组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每组的沟槽连续相连,不间断。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沟槽为V型沟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V型沟槽的夹角不大于4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沟槽为圆弧形沟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滚筒体内装有燃烧器,在滚筒体的两端均装有左轴头和右轴头,在左右轴头之间的滚筒体内设有燃烧腔,所述热滚筒的左轴头和右轴头上均装有轴承座组件,在左轴头或右轴头上装有驱动滚筒体旋转的皮带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热滚筒还包括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左轴头和/或所述右轴头上,在左轴头和/或所述右轴头外部上设有与排气通道外端连通的排烟口,排气通道的内端与滚筒体内的燃烧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首先在滚筒体的内壁上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装有耐腐蚀的内衬管,内衬管与滚筒体的内壁紧密连接,可以避免有间隙降低传热效率,使用耐腐蚀的内衬管可以提高热滚筒的使用寿命,与全部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热滚筒相比,也降低了热滚筒的材料成本,内衬管的内表面上布置沟槽,可以增加受热面积,提高辐射热吸收率,减小反射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包括滚筒体3,在滚筒体3内装有燃烧器5,燃烧器5为燃气燃烧器,在滚筒体3的两端均装有套装在燃烧器5外的左轴头2和右轴头2,左轴头2和右轴头2通过螺栓与滚筒体3固定相连。在左右轴头2之间的滚筒体3内设有燃烧腔6,所述热滚筒的左轴头和右轴头2上均装有轴承座组件1,在左轴头2或右轴头2上装有驱动滚筒体3旋转的皮带轮。所述热滚筒还包括排气通道8,所述排气通道8位于所述左轴头和/或所述右轴头2上,在左轴头和/或所述右轴头2外部上设有与排气通道8外端连通的排烟口,排气通道8的内端与滚筒体3内的燃烧腔6连通。在皮带轮的带动下滚筒体3和燃烧器5一起旋转,通过燃烧器5在燃烧腔6中燃烧加热滚筒体3,其产生的烟气通过排气通道8排出。滚筒体3的内表面上设有耐腐蚀的内衬管4,内衬管4可以采用耐腐蚀的铜基或铝基金属材料制成。内衬管4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与滚筒体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可以避免间隙降低传热效率。在内衬管4的内表面上分布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和/或径向方向设置的沟槽7,并且若干个沟槽7依次连续相连。图1为若干沟槽7沿轴向方向设置,图2和图3为若干沟槽7沿径向方向设置。所述沟槽7为V型沟槽,或者为圆弧形沟槽。为V型沟槽时,其夹角为30°。装配时,先使内衬管4与滚筒体3紧密连接,然后再装左右轴头,在左右轴头上装轴承座组件1,最后将燃烧器5装入内衬管4内固定。内衬管4的内表面上布置沟槽7,可以增加受热面积,提高辐射热吸收率,减小反射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体,滚筒体的内表面上设有耐腐蚀的内衬管,内衬管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与滚筒体紧密连接,在内衬管的内表面上分布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和/ 或径向方向设置的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体,滚筒体的内表面上设有耐腐蚀的内衬管,内衬管通过装配或施加外力方式与滚筒体紧密连接,在内衬管的内表面上分布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和/或径向方向设置的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沟槽依次连续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为V型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沟槽的夹角不大于4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传热的耐腐蚀热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边向东徐童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晨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