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46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包括外壳体及嵌套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两者采用分位于两侧的两个转轴铰接连接;在外壳体的底部设有导水盒,在外壳体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进入外壳体内且端部与导水盒贯通连接,在导水盒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水孔;在内壳体前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侧板,在两个侧板之间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两个内侧基座,在横梁的底部设有前部框架,还包括盖板,在盖板上设有两个外侧基座;还包括两个带有连接孔的吊臂;在横梁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带有螺纹孔的安装座,在各安装座上通过紧固螺钉安装有耙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保证泥浆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疏浚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
技术介绍
耙吸式挖泥船是吸扬式中的一种,它通过置于船体两舷或尾部的耙头吸入泥浆,以边吸泥、边航行的方式工作。是利用泥耙松土,船中设开底泥舱,舱容积表示船的大小。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装备有耙头挖掘机具和水力吸泥装置的大型自航、装仓式挖泥船。挖泥时,将耙吸管放下河底,利用泥泵的真空作用,通过耙头和吸泥管自河底吸收泥浆进入挖泥船的泥仓中,泥仓满后,起耙航行至抛泥区开启泥门卸泥,或直接将挖起的泥土排除船外。有的挖泥船还可以将卸载于泥仓的泥土自行吸出进行吹填。它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可以自航、自载、自卸,并且在工作中处于航行状态,不需要定位装置。它适用于无掩护、狭长的沿海进港航道的开挖和维护,开挖淤泥时效率最高。耙吸挖泥船通常配置耙头,在船舶航行的过程中,在水底拖行的耙头将航线上的泥浆吸入并经过管道输送进入泥舱存储,泥浆驳船定期在耙吸船上进行停靠,将泥舱存储的泥浆装驳并输送上岸进行吹填施工。由于水底情况通常较为复杂,如存在块石等杂物,在耙头耙吸的过程中块石会进入耙头和管道内,严重时会产生堵口、堵管和堵泵等情况,影响耙吸施工的进程。耙头发生堵塞后,泥浆的通过性难以保证,导致设备的时效降低,工程的工期延长。因此,需要对耙头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解决上述泥浆通过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的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包括外壳体及嵌套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两者采用分位于两侧的两个转轴铰接连接;在外壳体的底部设有导水盒,在外壳体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进入外壳体内且端部与导水盒贯通连接,在导水盒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水孔;在外壳体的后方设有锥体,在锥体的后方设有带有法兰盘的连接管;在内壳体前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侧板,在两个侧板之间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两个内侧基座,在横梁的底部设有前部框架,还包括盖板,在盖板上设有两个外侧基座;还包括两个带有连接孔的吊臂,其中一个吊臂与左侧的内侧基座和外侧基座铰接连接,另一个吊臂与右侧的内侧基座和外侧基座铰接连接;在横梁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带有螺纹孔的安装座,在各安装座上通过紧固螺钉安装有耙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紧凑的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与现有的耙头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壳体的底部设置导水盒并且安装设置与导水盒贯通的进水管,令耙头在工作过程中高压水源经由供水管路进入导水盒内并经由喷水孔喷出,对耙头下方的地面进行强力冲刷,这样边搅动冲刷边耙吸的方式显著地提升了耙吸的效率。由于高压水源稀释了耙头附近的泥浆,故泥浆的通过性得到了保证,大块的泥块也能够得到破碎。通过在耙头的前部设置前部框架并设置由拉杆、吊臂控制倾转的盖板,令耙头的前部能够被盖板完全封盖或者完全打开,当盖板完全打开时,耙头附近的水能够进入耙头内,对耙头内部的泥浆产生一个朝向锥体方向的冲击作用或者说是扰动,能够进一步保证泥浆的通过性。优选地:在外壳体与锥体两者内腔相接的位置设有内固定格栅。优选地:各安装座焊接固定在横梁上。优选地:在位于左侧的侧板的底部以及位于右侧的侧板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安装有多个耐磨块,各耐磨块与侧板之间均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优选地:在两个吊臂的连接孔内均连接有拉杆。优选地:喷水孔的喷射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15°≤a≤30°。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下部视角;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下部视角。图中:1、连接管;2、锥体;3、进水管;4、外壳体;5、转轴;6、内壳体;7、侧板;8、内侧基座;9、拉杆;10、吊臂;11、外侧基座;12、盖板;13、耐磨块;14、紧固螺钉;15、安装座;16、导水盒;16-1、喷水孔;17、前部框架;18、内固定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包括外壳体4及嵌套在外壳体4内的内壳体5,两者采用分位于两侧的两个转轴5铰接连接。由于内壳体6与外壳体4两者之间为铰接连接,故内壳体6可以向上翻起来。在外壳体4的底部设有导水盒16,在外壳体4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下端延伸进入外壳体4内且端部与导水盒16贯通连接,在导水盒16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水孔16-1。在耙吸施工的过程中,与进水管3连接的外界供水管路将高压水源压入导水盒16内,高压水源再经由各喷水孔16-1向外喷出,就对耙头下方的地面产生了强力的冲刷作用,有助于提升对泥浆的耙吸效率。在高压水源的冲刷作用下,耙头附近的泥浆被稀释,则泥浆的通过性提升了,不易发生堵口、堵管及堵泵事故。本实施例中,喷水孔16-1的喷射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15°≤a≤30°,优选为20°。在外壳体4的后方设有锥体2,在锥体2的后方设有带有法兰盘的连接管1。耙吸施工的过程中,连接管1通过其法兰盘与排泥管道对接连接,耙吸得到的泥浆进入耙头后沿着锥体2、连接管1和排泥管道输送至耙吸挖泥船的泥舱。在内壳体6前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侧板7,在两个侧板7之间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两个内侧基座8,在横梁的底部设有前部框架17。还包括盖板12,在盖板12上设有两个外侧基座11。还包括两个带有连接孔的吊臂10,其中一个吊臂10与左侧的内侧基座8和外侧基座11铰接连接,另一个吊臂10与右侧的内侧基座8和外侧基座11铰接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内侧基座8均与横梁焊接固定,两个外侧基座11均与盖板12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吊臂10的连接孔内均连接有拉杆9,通过拉杆9来驱动两个吊臂10同步倾转。在耙吸施工的起始和终止阶段,耙吸船上的设施通过拉杆9对整个耙头进行起吊和下放;在耙吸施工的中间阶段,通过拉杆9牵拉或推移吊臂10能够令前方的盖板12倾转,向下倾转后与前部框架17扣合,将耙头前部封堵,向上倾转后与前部框架17脱离,则耙头前部打开。当耙头前部打开时会有大量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耙头内,能够对耙头内部以及排泥管道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冲洗作用,这样有利于防止堵管事故,进一步提升泥浆的通过性。另一方面,当耙头内部发生了堵口,如渔网等杂物进入耙头时,在陆地或者船舶上将耙头的前部整个提起来(此时内壳体6回缩在外壳体4的内部),将有利于对内部进行清洁。在横梁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带有螺纹孔的安装座15,在各安装座15上通过紧固螺钉14安装有耙齿,耙齿用于在耙吸施工中对水底进行耙犁,将泥浆翻搅起来,提升耙吸船的耙吸挖泥效率。本实施例中,各安装座15焊接固定在横梁上。在外壳体4与锥体2两者内腔相接的位置设有内固定格栅18。内固定格栅18作为耙头的第二道屏障而存在,进入耙吸口内的杂物如渔网、块石等在内固定格栅18处受到截留。从图2中可以看出,内固定格栅18位于进水管3的前部,进水管3是贯穿在锥体2的中部的,泥浆通过内固定格栅18后从进水管3两侧的空间向锥体2的后方移动,并最终经由连接管1排出给排泥管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其特征是:包括外壳体(4)及嵌套在外壳体(4)内的内壳体(6),两者采用分位于两侧的两个转轴(5)铰接连接;在外壳体(4)的底部设有导水盒(16),在外壳体(4)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下端延伸进入外壳体(4)内且端部与导水盒(16)贯通连接,在导水盒(16)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水孔(16‑1);在外壳体(4)的后方设有锥体(2),在锥体(2)的后方设有带有法兰盘的连接管(1);在内壳体(6)前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侧板(7),在两个侧板(7)之间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两个内侧基座(8),在横梁的底部设有前部框架(17),还包括盖板(12),在盖板(12)上设有两个外侧基座(11);还包括两个带有连接孔的吊臂(10),其中一个吊臂(10)与左侧的内侧基座(8)和外侧基座(11)铰接连接,另一个吊臂(10)与右侧的内侧基座(8)和外侧基座(11)铰接连接;在横梁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带有螺纹孔的安装座(15),在各安装座(15)上通过紧固螺钉(14)安装有耙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证泥浆通过性的耙吸挖泥船耙头,其特征是:包括外壳体(4)及嵌套在外壳体(4)内的内壳体(6),两者采用分位于两侧的两个转轴(5)铰接连接;在外壳体(4)的底部设有导水盒(16),在外壳体(4)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下端延伸进入外壳体(4)内且端部与导水盒(16)贯通连接,在导水盒(16)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水孔(16-1);在外壳体(4)的后方设有锥体(2),在锥体(2)的后方设有带有法兰盘的连接管(1);在内壳体(6)前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侧板(7),在两个侧板(7)之间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两个内侧基座(8),在横梁的底部设有前部框架(17),还包括盖板(12),在盖板(12)上设有两个外侧基座(11);还包括两个带有连接孔的吊臂(10),其中一个吊臂(10)与左侧的内侧基座(8)和外侧基座(11)铰接连接,另一个吊臂(10)与右侧的内侧基座(8)和外侧基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牛丽泽陈景利周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航滨海环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