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砂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40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砂管头,包括吸砂头、出砂管、配重块、啃齿和“U”型管;所述吸砂头的顶端通过法兰依次连接若干段出砂管,吸砂头的四周均匀的设置有1层或1层以上配重块,吸砂头的底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啃齿,若干个啃齿沿吸砂头底端管口外壁围成一圈;所述配重块由若干个钢筋或钢管组成,若干个钢筋或钢管围成环形状;所述吸砂头的一侧设置有“U”型管,“U”型管的两端管口都朝上,“U”型管的一端伸入至吸砂头的管壁内,“U”型管的另一端位于吸砂头的管壁外,“U”型管的另一端通过高压空气软管与空压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抽砂管头大大提高了抽砂效率,对被抽吸的土层范围更大。

A Sand Pipe He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nd suction pipe head, which comprises a sand suction head, a sand production pipe, a counterweight block, a gnawing tooth and a U-shaped pipe; the top of the sand suction head is connected with several segments of sand production pipe in turn through flanges, and a layer or more of counterweight blocks are evenly arranged around the sand suction hea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and suction head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gnawing teeth, and a number of gnawing teeth are arranged alo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bottom pipe mouth of the sand suction head.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is composed of several reinforcing bars or steel pipes, and a number of reinforcing bars or steel pipes are enclosed in a ring shape. One side of the sand suction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U-shaped pipe, both ends of the U-shaped pipe are upward, one end of the U-shaped pipe extends into the wall of the sand suction head, the other end of the U-shaped pipe is outside the wall of the sand suction hea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U-shaped pipe passes through high pressure air. The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compressor; the sand extraction pipe head of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improves the sand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has a larger range of sucked soil lay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砂管头
本技术涉及水下抽砂
,特别是一种抽砂管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利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或水下沉船打捞施工中经常会用到水下抽砂,一般运用常规的抽砂设备进行施工,包括配置电动马达和伸入水下的吸砂泵管或附着在吸头边上的高压水枪,凭借电动马达的转动叶片形成真空,使含砂混合水抽到指定地方,对于较硬质的砂土层,通过附加的高压水枪冲散水下砂土层,水中形成砂土悬浮状态,再通过吸头内产生的真空压力差把泥水混合物吸上来。然而,该方法使用受到电源限制,而且受到吸管及吸头结构的限制,抽砂效果不是太理想,只能适应浮淤层较厚或砂层较松散等土层,吸上来的混合水所含固体颗粒含量也不高,从而,制约了抽砂效率,只能通过增加设备的数量或大幅度提高泥浆泵功率来实现工作效率的增大,由于配置的高压水枪对土层的强力冲击力造成水下生物环境的较大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抽砂效率高的抽砂管头。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抽砂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砂头、出砂管、配重块、啃齿和“U”型管;所述吸砂头的顶端通过法兰依次连接若干段出砂管,吸砂头的四周均匀的设置有1层或1层以上配重块,吸砂头的底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啃齿,若干个啃齿沿吸砂头底端管口外壁围成一圈;所述配重块由若干个钢筋或钢管组成,若干个钢筋或钢管围成环形状;所述吸砂头的一侧设置有“U”型管,“U”型管的两端管口都朝上,“U”型管的一端伸入至吸砂头的管壁内,“U”型管的另一端位于吸砂头的管壁外,“U”型管的另一端通过高压空气软管与空压机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出砂管上设置有钢丝吊绳。优选地,相邻两个啃齿的间距为50mm。优选地,所述吸砂头和出砂管均采用直径φ200mm、管壁厚6.5mm的不锈无缝钢管加工而成。优选地,所述啃齿为直径φ20mm、长200mm下端尖的钢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本技术抽砂管头是靠压缩高压空气,无需电源驱动,在一般施工船舶、孤岛、外海打捞施工等都非常适用;特殊之处还在于本技术与常规抽砂设备相比,抽砂效率大大提高,对被抽吸的土层范围更大,可以是各类砂土质、泥浆质、流态软土质以及含卵石(砾石)类土,适应的施工条件更苛刻;本技术可以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跨江河桥梁桩基围堰工程、大型沉井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底沉船打捞工程、甚至大型桩基沉孔施工等抽砂、抽泥施工,相比用常规设备施工其效率明显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本技术与常规抽砂、抽泥设备相比不会造成砂土质河(海)床的较大扰动,不存在水环境下用电,相比更环保、更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抽砂管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1-1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2-2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抽砂管头,包括吸砂头1、出砂管2、配重块3、啃齿4和“U”型管5;所述吸砂头1的顶端通过法兰依次连接若干段出砂管2,分段法兰盘之间连接时加橡胶密封垫片,管段之间连接要保证垂直,管内壁光滑,无突变或毛刺等,法兰之间连接要密封可靠,在正常作业状态下不会出现松动漏气的可能;所述吸砂头1的四周均匀的设置有2层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由若干个钢筋或钢管组成,若干个钢筋或钢管围成环形状;配重块3必须沿吸砂头1对称均匀布置焊接牢固,确保吸头在水中垂直作业时不产生偏心;所述吸砂头1的底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啃齿4,若干个啃齿4沿吸砂头1底端管口外壁围成一圈,相邻两个啃齿4的间距为50mm;啃齿起到对较大石块的隔离或破碎,对硬质砂土层的松散,以便吸入顺畅;所述吸砂头1的一侧设置有“U”型管5,“U”型管5的两端管口都朝上,“U”型管5的一端伸入至吸砂头1的管壁内,“U”型管5的另一端位于吸砂头1的管壁外,“U”型管5的另一端通过高压空气软管与空压机相连接;所述“U”型管5的一端为高压空气出气口,“U”型管5的另一端为高压空气进气口;当吸砂头1浸入水中后,高压空气出气口冲出压力较大的压缩空气,使吸砂头1冲出压力较大的压缩空气,使吸砂头1内水向上冲挤,从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真空,在真空压和水压的作用下,泥砂被吸入吸砂头1管口,再通过高压空气出气口冲出的高压空气进入上升管道内,从而实现泥砂被抽吸上来的效果;所述出砂管2上设置有钢丝吊绳6,用于床上或岸上吊机起吊;其中,所述吸砂头1和出砂管2均采用直径φ200mm、管壁厚6.5mm的不锈无缝钢管加工而成,所述啃齿4为直径φ20mm、长200mm下端尖的钢筋。本技术抽砂管头的工作原理:在施工操作时,由船上或岸上吊机吊起出砂管吊点,缓慢下沉至吸砂点,在距离泥砂层2m时启动空压机,此时出砂管出水为清水,再进一步缓慢下放出砂管和吸砂头,根据出砂管上的水尺判断吸砂头是否触碰或进入砂层深度,再结合出口水浑浊程度判断吸砂头是否进入泥砂层开始正常工作。如果仍然出清水,说明吸砂头距离泥砂层位置过高,需继续下沉吸砂头;如果出砂口突然排出块状泥砂并出水量明显受阻甚至出现出水暂停现象时,说明吸砂头进入泥砂层速度太快,瞬间堵塞了吸砂头进口,遇到此情况时需要缓慢提升一下吸砂头,让出口喷出清水后再重复缓慢下沉,当出口喷出的泥水含泥(砂)量达到预定的含泥(砂)量后暂停吸头的上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出口含泥(砂)量下降了,可以水平移动吸头位置,从而出口含泥(砂)量又得到恢复。本技术抽砂管头配套的压缩空气压力工作值一般在0.4~0.8Mpa即可以满足要求。如此,反复重复上述程序,就可以实现水下泥砂与水的混合液体抽吸上来,从而实现工程需要的疏浚、吸砂、抽泥等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抽砂管头是靠压缩高压空气,无需电源驱动,在一般施工船舶、孤岛、外海打捞施工等都非常适用;特殊之处还在于本技术与常规抽砂设备相比,抽砂效率大大提高,对被抽吸的土层范围更大,可以是各类砂土质、泥浆质、流态软土质以及含卵石(砾石)类土,适应的施工条件更苛刻;本技术可以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跨江河桥梁桩基围堰工程、大型沉井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底沉船打捞工程、甚至大型桩基沉孔施工等抽砂、抽泥施工,相比用常规设备施工其效率明显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本技术与常规抽砂、抽泥设备相比不会造成砂土质河(海)床的较大扰动,不存在水环境下用电,相比更环保、更安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砂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砂头(1)、出砂管(2)、配重块(3)、啃齿(4)和“U”型管(5);所述吸砂头(1)的顶端通过法兰依次连接若干段出砂管(2),吸砂头(1)的四周均匀的设置有1层或1层以上配重块(3),吸砂头(1)的底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啃齿(4),若干个啃齿(4)沿吸砂头(1)底端管口外壁围成一圈;所述配重块(3)由若干个钢筋或钢管组成,若干个钢筋或钢管围成环形状;所述吸砂头(1)的一侧设置有“U”型管(5),“U”型管(5)的两端管口都朝上,“U”型管(5)的一端伸入至吸砂头(1)的管壁内,“U”型管(5)的另一端位于吸砂头(1)的管壁外,“U”型管(5)的另一端通过高压空气软管与空压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砂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砂头(1)、出砂管(2)、配重块(3)、啃齿(4)和“U”型管(5);所述吸砂头(1)的顶端通过法兰依次连接若干段出砂管(2),吸砂头(1)的四周均匀的设置有1层或1层以上配重块(3),吸砂头(1)的底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啃齿(4),若干个啃齿(4)沿吸砂头(1)底端管口外壁围成一圈;所述配重块(3)由若干个钢筋或钢管组成,若干个钢筋或钢管围成环形状;所述吸砂头(1)的一侧设置有“U”型管(5),“U”型管(5)的两端管口都朝上,“U”型管(5)的一端伸入至吸砂头(1)的管壁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仁林王洪建刘慧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