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17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包括薄膜本体,薄膜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薄膜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远离第一电极片的一侧固定设有圆毛贴,第四连接板远离第二电极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刺毛贴,第一电极片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电极片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商品的保证薄膜上安装记录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商品进行实时记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
本技术涉及包装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
技术介绍
包装薄膜目前仅起到包装物品的作用,但是,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商家经常需要监控商品的运输状态,以对商品在运输过程的各种状态信息(例如震动程度、温度、湿度等)进行记录并反馈给用户,或者,随着承运节点的进一步放开,各承运商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对各个节点的承运商的质量进行评价,对商品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责任追溯等,均需要在商品上设置各类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价格虽然相当低,但是在商品上进行布线实现传感器的电连接却相当麻烦,连接成本相当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商品上进行布线实现传感器的电连接却相当麻烦,连接成本相当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的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薄膜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第一电极片的一侧固定设有圆毛贴,所述第四连接板远离第二电极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刺毛贴,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电介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和第四连接板均采用聚乙烯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侧壁均通过强力胶水与薄膜本体粘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采用铜制成。优选的,所述电介质采用锌制成。优选的,所述圆毛贴和刺毛贴均通过强力胶水分别与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的侧壁粘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通过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的电介质,能够分别将传感器与外接连线、WiFi、RFID发射器或其它发射器件的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上的圆毛贴和刺毛贴,能够将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绕接后并固定住,从而使得传感器与接连线、WiFi、RFID发射器或其它发射器件电性导通,进而能够实现对商品进行实时记录。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在商品的保证薄膜上安装记录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商品进行实时记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薄膜本体、2第一电极片、3第二电极片、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7第四连接板、8圆毛贴、9刺毛贴、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电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包括薄膜本体1,薄膜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均采用铜制成,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与薄膜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第三连接板6远离第一电极片2的一侧固定设有圆毛贴8,第四连接板7远离第二电极片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刺毛贴9,第一电极片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0,第二电极片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1,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的内部均设有电介质12,电介质12采用锌制成,能够分别将传感器与外接连线、WiFi、RFID发射器或其它发射器件的电连接,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6和第四连接板7均采用聚乙烯制成,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的侧壁均通过强力胶水与薄膜本体1粘接,圆毛贴8和刺毛贴9均通过强力胶水分别与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的侧壁粘接。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在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内部的电介质12,能够分别将传感器与外接连线、WiFi、RFID发射器或其它发射器件的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上的圆毛贴8和刺毛贴9,能够将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绕接后并固定住,从而使得传感器与接连线、WiFi、RFID发射器或其它发射器件电性导通,进而能够实现对商品进行实时记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包括薄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所述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与薄膜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所述,所述第三连接板(6)远离第一电极片(2)的一侧固定设有圆毛贴(8),所述第四连接板(7)远离第二电极片(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刺毛贴(9),所述第一电极片(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二电极片(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的内部均设有电介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包装薄膜,包括薄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所述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与薄膜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2)和第二电极片(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所述,所述第三连接板(6)远离第一电极片(2)的一侧固定设有圆毛贴(8),所述第四连接板(7)远离第二电极片(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刺毛贴(9),所述第一电极片(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二电极片(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良裴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