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小车装置和换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203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57
提供了一种有轨小车装置和换电站。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所述轨道移动的有轨小车,所述有轨小车包括升降机构和顶部平台,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并具有交错且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轨道配合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共同沿所述轨道移动,使所述有轨小车沿所述轨道移动;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能够沿所述轨道接近或分离,使得所述有轨小车升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具有较小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轨小车装置和换电站
本技术涉及有轨小车装置,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具有简单结构的有轨小车装置和换电站。
技术介绍
有轨小车装置也称为RGV(RailGuildedVehicle)广泛用于自动化仓库,港口等领域。这些有轨小车装置可基于程序沿轨道运行并自动执行运输,操作等任务。随汽车产业的发展,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汽车。然而,电动汽车的主要问题在于充电过程相比于加油过程较慢,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应用。一种构思是设置换电站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消耗的电池可在换电站处充电,并循环利用。对于换电站来说,换电效率至关重要。因此,考虑将有轨小车装置应用于换电站可提高换电站的作业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所述轨道移动的有轨小车,所述有轨小车包括升降机构和顶部平台,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并具有交错且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轨道配合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共同沿所述轨道移动,使所述有轨小车沿所述轨道移动;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能够沿所述轨道接近或分离,使得所述有轨小车升降。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所述轨道布置。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选自皮带驱动机构、链驱动机构、丝杆驱动机构或齿条驱动机构。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轨道包括布置在所述轨道第一侧的第一导轨以及布置在所述轨道第二侧的第二导轨。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成为U型槽,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滚轮以配合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中。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伸长或缩短以驱动所述有轨小车升降。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侧的第一杆,第二侧的第二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底部之间的第一梁,连接在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顶部的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件。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滚轮,以配合至所述顶部平台的导轨中。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侧的第三杆,第二侧的第四杆,连接在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底部的第三梁,连接在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顶部的第四梁,所述剪刀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枢转连接至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以及第四杆的中部位置处的转轴。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中部位置处还由第五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五梁和所述第三梁之间的伸缩机构。可选地,在所述有轨小车装置中,所述顶部平台布置有用于更换电池的电池拆装机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有轨小车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具有较小的高度。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装置在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放大细节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它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参考图1至图3来详细介绍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装置。有轨小车装置包括:轨道1以及沿轨道1移动的有轨小车,有轨小车包括升降机构3和顶部平台4。升降机构3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其具有交错且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底部与轨道1配合并能够沿轨道1移动。该有轨小车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第一驱动机构2使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底部共同沿轨道1移动,使得有轨小车能够整体沿轨道1移动,该有轨小车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7使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的底部能够沿轨道1接近或远离,使得所述有轨小车升降。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借助于轨道1来平移,并且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轨小车采用了剪刀叉升降机构,该剪刀叉升降机构在升降时采用同一轨道1,这使得有轨小车在图1所示的收缩状态下可具有较小的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沿轨道1设置,第一驱动机构2作用于所述有轨小车,例如第一支架31,使得有轨小车整体沿轨道1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选用了皮带驱动机构,包括皮带21和电机22,皮带21与有轨小车的第一支架31上的连接件6固定连接。电机驱动皮带21运行由此带动整个有轨小车移动。在备选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链条驱动机构来代替皮带驱动机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用丝杆驱动机构,举例而言,由电机驱动的丝杆可沿轨道1布置,而第一支架31上的连接件6可设置成与所述丝杆配合的丝杆螺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用齿条驱动机构,具体而言,齿条可沿轨道布置,而第一支架31上的连接件6可为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该齿轮与沿所述轨道布置的齿条配合,在电机旋转时带动有轨小车沿轨道1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7设置在剪刀叉式升降机构3的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地第二驱动机构7可为伸缩机构71,72以驱动有轨小车升降。具体而言,在第一驱动机构2停止时,伸缩机构71,72可伸长,使得第二支架32底部的滚轮323沿轨道1接近第一支架31底部的滚轮313,这使升降机构3升起,而随伸缩机构71,72缩短,第二支架32底部的滚轮323沿轨道1远离第一支架31底部的滚轮313,则升降机构3降下。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伸缩机构71,72,在备选实施例中,也可仅选用一个伸缩机构或更多个伸缩机构。应当理解,伸缩机构71,72可选用任何类型的结构,包括基于液压缸的伸缩机构和基于电机的伸缩机构。应当理解,第二驱动机构7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能够使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升降的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剪刀叉升降机构3与有轨小车共用轨道1,使得有轨小车自身无需再设置剪刀叉升降机构的轨道,这降低了有轨小车收缩状态下的厚度,这对于例如换电站等的紧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所述轨道移动的有轨小车,所述有轨小车包括升降机构和顶部平台,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并具有交错且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轨道配合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共同沿所述轨道移动,使所述有轨小车沿所述轨道移动;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能够沿所述轨道接近或分离,使得所述有轨小车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所述轨道移动的有轨小车,所述有轨小车包括升降机构和顶部平台,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并具有交错且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轨道配合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共同沿所述轨道移动,使所述有轨小车沿所述轨道移动;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能够沿所述轨道接近或分离,使得所述有轨小车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所述轨道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选自皮带驱动机构、链驱动机构、丝杆驱动机构或齿条驱动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布置在所述轨道第一侧的第一导轨以及布置在所述轨道第二侧的第二导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成为U型槽,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滚轮以配合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中。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李楠田小涛丁习坤马永跃林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