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68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提供一种具有在所有方向上都产生边缘效应的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陆地部(36)内设置有环状刀槽花纹(80),环状刀槽花纹(80)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多个独立的小刀槽花纹(81)。

Pneumatic ti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flatable tire. A pneumatic tire with a knife groove pattern that produces edge effects in all directions is provided. The pneumatic tir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knife groove pattern (80) in the land part (36), and the circular knife groove pattern (80)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knife groove patterns (81) extending along its circum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本申请以日本特许出愿2017-238855(申请日:2017年12月13日)为基础并主张日本特许出愿2017-238855的优先权。本申请包含日本特许出愿2017-238855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3所记载,已知如下技术:在充气轮胎的胎面设置有被称为刀槽花纹的细槽。由于在与刀槽花纹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产生边缘效应,因此,具有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适合于在雪上行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62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7260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8149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现有的刀槽花纹存在如下问题:在刀槽花纹的延长方向上未产生边缘效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所有方向上都产生边缘效应的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陆地部内设置有环状刀槽花纹,所述环状刀槽花纹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多个独立的小刀槽花纹。在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能借助环状刀槽花纹而在所有方向上产生边缘效应。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图3是变更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图4是环状刀槽花纹的放大图。图5是小刀槽花纹的宽度方向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C…轮胎赤道、E…轮胎接地端、1…充气轮胎、2…胎圈部、2a…胎圈芯、2b…胎圈三角胶、3…胎面胶、4…胎侧胶、5…胎体帘布、6…内衬、7…带束、10…中央主沟、11…第一沟部、12…第二沟部、15…胎肩主沟、16…第一沟部、17…第二沟部、20…第一横沟、21…凹口、25…第二横沟、26…凹口、30…中央陆地部、35…中间陆地部、36…中间花纹块、37…踏入侧花纹块部、38…蹬出侧花纹块部、40…胎肩陆地部、41…胎肩花纹块、80…环状刀槽花纹、81…小刀槽花纹、82…中心侧端部、83…外侧端部、84…凹坑、85…中心刀槽花纹、86…宽度方向刀槽花纹、87…接地面、125…第二横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举例所示,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2。胎圈部2包括:卷绕成圆形的由钢丝构成的胎圈芯2a;以及在胎圈芯2a的径向外侧设置的橡胶制的胎圈三角胶2b。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2架设有胎体帘布5。胎体帘布5是在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根帘线由橡胶覆盖而成的片状的部件。胎体帘布5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2之间形成充气轮胎1的骨架形状,并且在胎圈部2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将胎圈部2包裹。在胎体帘布5的内侧粘贴有由空气透过性较低的橡胶构成的片状的内衬6。在胎体帘布5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1层或多层带束7。带束7是钢制的多根帘线由橡胶覆盖而成的部件。在带束7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胶3,该胎面胶3具有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以下称为“接地面”)。另外,在胎体帘布5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侧胶4。除了上述部件以外,根据充气轮胎1的功能方面的需要,还设置有带束下垫、胎圈包布等部件。在胎面胶3的表面形成有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此外,在图2中,上下方向为轮胎周向,左右方向为轮胎宽度方向。另外,在图2中,当轮胎滚动时(即、车辆行驶时),先从下侧开始接地。在该胎面花纹中,作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宽幅的沟的主沟,设置有轮胎赤道C侧(轮胎宽度方向中央侧)的2条中央主沟10、以及轮胎接地端E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2条胎肩主沟15共计4条主沟。而且,还设置有2条中央主沟10之间的中央陆地部30、中央主沟10与胎肩主沟15之间的中间陆地部35、以及胎肩主沟15与轮胎接地端E之间的胎肩陆地部40。此处,陆地部是指由沟区划形成的部分。另外,轮胎接地端E是指:负载状态下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此外,负载状态是指:充气轮胎组装于标准轮辋并达到标准内压且承载有标准载荷的状态。此处,标准轮辋是指:JATMA、TRA、ETRTO等规格中规定的标准轮辋。另外,标准载荷是指:所述规格中规定的最大载荷。另外,标准内压是指:与所述最大载荷对应的内压。中央主沟10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较长的第一沟部11;以及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向与第一沟部11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较短的第二沟部12。而且,第一沟部11和第二沟部12交替地排列,由此使得中央主沟10形成为锯齿状。另外,胎肩主沟15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较长的第一沟部16;以及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向与第一沟部16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较短的第二沟部17。而且,第一沟部16和第二沟部17交替地排列,由此使得胎肩主沟15形成为锯齿状。另外,作为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沟而设置有第一横沟20以及第二横沟25。第一横沟20和第二横沟25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第一横沟20和第二横沟25以如下方式倾斜地延伸:越靠近轮胎接地端E侧则在轮胎滚动时越后接地。第一横沟20横穿胎肩陆地部40以及中间陆地部35,且进一步延伸至中央陆地部30并在中央陆地部30内封闭。因此,在中央陆地部30形成有作为第一横沟20的一部分的凹口21。另外,第二横沟25横穿胎肩陆地部40,且进一步延伸至中间陆地部35并在中间陆地部35内封闭。因此,在中间陆地部35形成有作为第二横沟25的一部分的凹口26。上述胎肩主沟15的第二沟部17与第一横沟20以及第二横沟25重叠。此外,作为变更例,如图3所示,取代上述第二横沟25的第二横沟125可以横穿胎肩陆地部40以及中间陆地部35并在中央主沟10开口而停止延伸。图2的胎面花纹例如用于高性能轮胎,图3的胎面花纹例如用于SUV(sportsutilityvehicle)用轮胎。以下,以图2的胎面花纹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形成为如上那样的沟的构造,因此,2条中央主沟10之间的中央陆地部30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未由横沟切断的肋部。另外,中间陆地部35由第一横沟20切断,从而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中间花纹块36的花纹块列。在中间花纹块36中,将比凹口26先接地的部分设为踏入侧花纹块部37,将比凹口26后接地的部分设为蹬出侧花纹块部38。另外,胎肩陆地部40由第一横沟20以及第二横沟25切断,从而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胎肩花纹块41的花纹块列。在中间花纹块36的踏入侧花纹块部37以及蹬出侧花纹块部38分别设置有1个环状刀槽花纹80。踏入侧花纹块部37的环状刀槽花纹80比蹬出侧花纹块部38的环状刀槽花纹80靠近轮胎赤道C。而且,由于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各中间花纹块36的踏入侧花纹块部37以及蹬出侧花纹块部38设置有环状刀槽花纹80,因此,环状刀槽花纹80在轮胎周向上配置为锯齿状。如图4所示,多个(例如附图那样为5个)独立的小刀槽花纹81以环状排列而形成环状刀槽花纹80。小刀槽花纹81是宽度较窄、例如为0.4mm~0.6mm,当因磨损而导致凹坑84消失时在负载状态下封闭的程度的细槽。小刀槽花纹81沿环状刀槽花纹80的周向延伸。另外,小刀槽花纹81朝向环状刀槽花纹80的内侧(换言之,沿着环状刀槽花纹80的圆周)而弯曲。另外,小刀槽花纹81的一端比另一端靠近环状刀槽花纹80的中心。将小刀槽花纹81的靠近环状刀槽花纹80的中心的端部设为“中心侧端部82”,将其相反侧的端部设为“外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陆地部内设置有环状刀槽花纹,所述环状刀槽花纹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多个独立的小刀槽花纹。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3 JP 2017-238855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陆地部内设置有环状刀槽花纹,所述环状刀槽花纹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多个独立的小刀槽花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刀槽花纹的内侧设置有不同的刀槽花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小刀槽花纹形成有凹坑。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智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