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21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其包括植入弹簧和弹簧输送结构,弹簧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杆以及第一显影单元、解脱电路,解脱电路包括电热弹簧、导电接触管以及连接两者的导电丝,电热弹簧与导电接触管分别设置在输送杆的两端;植入弹簧与第一显影单元的一侧接触连接,第一显影单元的另一侧与电热弹簧连接,植入弹簧抗解旋丝与电热弹簧连接;输送杆呈空管设置,导电丝设置在输送杆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空管结构的输送杆,便于将导电丝设置在输送杆内腔,避免输送杆表面包覆材料的使用,使输送杆表面更平整光滑,输送杆远端采用超长的弹簧结构设计,柔顺性好,进而在微导管内的推送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
本技术属于介入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
技术介绍
弹簧圈产品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经历了几代产品的改进后,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国内外弹簧圈产品也越来越得到医生的认可。弹簧圈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血管的动脉瘤或其他血管畸形疾病,在使用时需要经微导管到达目标病变位置,通常颅内血管都会非常的迂回,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圈必须具有很好的推送性能及血管内通过能力,而决定以上两项性能指标的主要来自弹簧圈产品的输送系统。美国专利US2006/0052815A1和US2010/0268204A1中都提到了一种可用于电热解脱的弹簧圈输送系统,美国专利中虽然对输送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在其公布的输送系统中,主体是由核心可显影导丝、锥形外套管、电热弹簧、支撑弹簧、显影标记、导线、发热弹簧等零部件构成,这种结构虽然输送系统整体可显影效果就加强,但由于远端柔软段设计较短仅为13cm,且锥形导丝远端需要与多个弹簧部件组装,组装工艺较复杂,而且用于构建电路的导电丝全程位于输送导丝外侧,不利于输送系统表面的平整度,会导致在微导管内推送阻力较大。中国专利ZL201410466993.1中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电热解脱的弹簧圈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主体结构由锥形输送导丝、电热弹簧、支撑弹簧、显影弹簧、导电丝、防水垫片等零部件构成,该输送系统侧重于防水垫片的设置以提高弹簧圈的解脱性能,但输送杆整体仍面临柔软段偏短(约20cm左右),随着锥形导丝向近端的直径渐增,输送杆的硬度会偏大,不利于通过迂曲的颅内血管,而且用于构建电路的导电丝全程位于输送导丝外侧,不利于输送系统表面的平整度,会导致在微导管内推送阻力较大。即当前的弹簧圈产品输送系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输送杆主体采用实心锥度导丝结构,不利于多部件的组装,从而影响整个输送系统表面的质量,进一步导致弹簧圈在微导管内较差的推送性能;(2)输送杆柔软段不够柔软或柔软长度不够,难以通过高度迂回的颅内血管。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推送阻力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下述方案: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包括:植入弹簧和弹簧输送结构,所述弹簧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杆上的第一显影单元和解脱电路,所述解脱电路包括电热弹簧、导电接触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的导电丝,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分别连接在所述输送杆的两端;所述植入弹簧与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一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另一侧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植入弹簧通过与其一端连接的抗解旋丝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输送杆呈空管设置,所述导电丝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的空腔内。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用于增加输送杆远端柔软性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连接在所述电热弹簧和所述输送杆的远端,其长度为40-50cm。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弹簧包括第一支撑弹簧、第二支撑弹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之间的显影弹簧。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输送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其中第二段和第四段为恒定直径区域,第一段和第三段为自与第二段的连接处向外收缩的锥形段。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弹簧输送结构还包括加强丝,所述加强丝置于所述支撑弹簧的内部,并与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丝选用聚乙烯、聚丙烯、304不锈钢、镍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第二支撑弹簧选用304不锈钢制成。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抗解旋丝置于所述植入弹簧、第一显影单元和支撑弹簧的内部,所述抗解旋丝设有三个固定点:植入弹簧的远端、植入弹簧近端与第一显影单元交界处、以及第二支撑弹簧的远端。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包覆在所述电热弹簧表面,所述热缩管选用PTE或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抗解旋丝选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烯烃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其直径为0.02-0.1mm。如上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植入弹簧采用铂钨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植入弹簧形圈直径为1.0-30mm,所述植入弹簧的长度为1-70cm。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包括植入弹簧和弹簧输送结构,所述弹簧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的第一显影单元和解脱电路,所述解脱电路包括电热弹簧、导电接触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的导电丝,且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的两端;所述植入弹簧与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一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另一侧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植入弹簧通过与其一端连接的抗解旋丝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输送杆呈空管设置,所述导电丝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的空腔内。本技术通过设置空管结构的输送杆,便于将构成解脱电路的导电丝设置在空管内腔,组装过程更简单,同时可避免输送杆表面包覆热缩管的使用,使输送杆表面更平整光滑,输送杆远端采用超长的弹簧结构设计,柔顺性好,进而在微导管内的推送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示意图;图2为输送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弹簧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植入弹簧,2-第一显影单元,3-抗解旋丝,4-电热弹簧,5-第一导电丝,6-第二导电丝,7-第一支撑弹簧,8-加强丝,9-显影弹簧,10-第二支撑弹簧,11-输送杆,12-第一导电接触管,13-第二导电接触管,14-第一段,15-第二段,16-第三段,17-第四段,18-热缩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中的栓塞弹簧圈结构主要用于将植入弹簧1送入颅内患处,故根据整体结构在颅内血管中的行进方向,将各结构与前进方向一致的一侧设为远端,各结构中与前进方向背离的一侧设置近端。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解脱栓塞弹簧圈结构,其包括植入弹簧1和弹簧输送结构,弹簧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杆11以及设置在输送杆11的第一显影单元2和解脱电路,解脱电路包括电热弹簧4、导电接触管以及用于连接电热弹簧4与导电接触管的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弹簧和弹簧输送结构,所述弹簧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杆上的第一显影单元和解脱电路,所述解脱电路包括电热弹簧、导电接触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的导电丝,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分别连接在所述输送杆的两端;所述植入弹簧与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一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另一侧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植入弹簧通过与其一端连接的抗解旋丝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输送杆呈空管设置,所述导电丝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的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弹簧和弹簧输送结构,所述弹簧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杆上的第一显影单元和解脱电路,所述解脱电路包括电热弹簧、导电接触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的导电丝,所述电热弹簧与所述导电接触管分别连接在所述输送杆的两端;所述植入弹簧与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一侧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显影单元的另一侧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植入弹簧通过与其一端连接的抗解旋丝与所述电热弹簧连接;所述输送杆呈空管设置,所述导电丝设置在所述输送杆的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增加输送杆远端柔软性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连接在所述电热弹簧和所述输送杆之间,所述支撑弹簧的长度为40-5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包括第一支撑弹簧、第二支撑弹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之间的显影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栓塞弹簧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其中第二段和第四段为恒定直径区域,第一段和第三段为锥形段。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民许永松黄清海吴健唐航刘娟穆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