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青专利>正文

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389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0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装置,包括一组不同形态角度的塑形针,每个塑形针包括塑形针主体,与主体延续连接的头端,塑形针主体与头端的夹角根据微导管头端最佳位置与载瘤动脉夹角不同为30°~150°,头端上设有彩色刻度环、头端的端部设有环形手柄,塑形针主体的尾端为光润圆滑截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制作材质为不锈钢丝,成本低廉,分别无菌包装,可一次性使用;②不因术者经验多少影响微导管塑形结果;③预处理塑形装置无需在术中进行塑形针处理,节约手术时间;④塑形后的微导管易于进入动脉瘤,增加手术成功率;⑤塑形后的微导管头端长度计算精确,减少了动脉瘤破裂和载瘤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⑥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装置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因其创伤小、不影响脑组织、恢复快、疗效好,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案。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应用的微导管塑形方法是手术医生用普通塑形针根据动脉瘤位置和形态依据个人经验进行塑形。这样就因术者经验和技术水平不同的影响,容易发生塑形失败:塑形后如微导管头端过长,易发生微导管头端或弹簧圈顶触瘤壁,动脉瘤破裂风险增大导致出血;塑形后如微导管头端过短,易发生微导管滑出动脉瘤,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引起脑梗死;塑形后如微导管角度不当,微导管则很难进入动脉瘤,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装置,达到术中微导管安全有效塑形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装置,包括一组不同形态角度的塑形针,每个塑形针包括塑形针主体(I),与主体延续连接的头端(3),塑形针主体(I)与头端(3)的夹角(6)根据微导管头端最佳位置与载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脉瘤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不同形态角度的塑形针,每个塑形针包括塑形针主体(1),与主体延续连接的头端(3),塑形针主体(1)与头端(3)的夹角(6)根据微导管头端最佳位置与载瘤动脉夹角不同为30°~150°,头端(3)上设有彩色刻度环(2)、头端(3)的端部设有环形手柄(4),塑形针主体(1)的尾端(5)为光润圆滑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