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66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设置在楼板环梁与底板之间,其包括内侧模板及外侧模板,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水泥内撑条;内侧模板为铁板,其设置在钢筋骨架上;外侧模板为木模板,其由木枋及钢管支设;钢筋骨架由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拼焊而成,纵向钢筋均布设置,相邻横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依次变小;所述楼板环梁上设置有工艺孔,其竖向投影处位于内侧模板及外侧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结构合理,设置的空腔用于疏水及容纳空腔内的水蒸气,实现了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支护及永久地下室外墙的两墙合一设计,有效节省地下室外墙的工作量,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涉及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设计及施工中,为了控制施工成本,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施工方式:一是采用两墙合一的方式,即地下连续墙兼做地下室结构外墙,二是采用砖砌的内衬墙。以上施工方式有以下不足: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由于施工原因,地下连续墙经常存在大面积渗水,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渗漏点进行堵漏,延缓二次结构及基础底板防水提前插入时间;另一方面,地下室结构梁板直接锚固在地下连续墙内,增加了地下连续墙的负荷。因此,亟需设计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增加排水功能,控制施工成本,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结构合理,设置的空腔用于疏水及容纳空腔内的水蒸气,实现了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支护及永久地下室外墙的两墙合一设计,有效节省地下室外墙的工作量,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量,节约了施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设置在楼板环梁与底板之间,内衬墙结构与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有一间隙;所述内衬墙结构包括内侧模板及外侧模板,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水泥内撑条;所述内侧模板为铁板,其设置在钢筋骨架上;外侧模板为木模板,其由木枋及钢管支设;所述钢筋骨架由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纵横交错拼焊而成,纵向钢筋均布设置,相邻横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依次变小;所述楼板环梁上设置有工艺孔,其竖向投影处位于内侧模板及外侧模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的交叉位置设置有钢筋支撑(9),其抵接在地下连续墙(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模板(4)为0.5mm铁板,其分片固定在钢筋骨架(7)上,相邻铁板之间通过铆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骨架(7)横向设置在相邻扶壁柱(10)之间,其上的横向钢筋(7-1)两端插入扶壁柱(10)一段距离;其上的纵向钢筋(7-2)两端插入楼板环梁(1)及底板(2)一段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下部的横向钢筋(7-1)与底板(2)之间的距离为300mm,相邻的横向钢筋(7-1)之间的距离向上依次增加1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纵向钢筋(7-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模板(4)四周与已施工的结构之间的缝隙使用铁皮或砂浆封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艺孔(8)上预埋钢套管,其为卸料孔或振捣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艺孔(8)的数量为三件,中部的工艺孔(8)设置在相邻扶壁柱(10)的中间位置,两侧的工艺孔(8)与扶壁柱(1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00mm或相邻扶壁柱(10)之间距离的1/6。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结构合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申请设置的空腔用于疏水及容纳空腔内的水蒸气,避免了地下连续墙经常渗水的情况,避免后期对渗漏点进行堵漏的施工,节约了施工成本;(2)本申请实现了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支护及永久地下室外墙的两墙合一设计,有效节省地下室外墙的工作量,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量,节约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对应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对应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楼板环梁;2.底板;3.地下连续墙;4.内侧模板;5.外侧模板;6.水泥内撑条;7.钢筋骨架,7-1.横向钢筋,7-2.纵向钢筋;8.工艺孔;9.钢筋支撑;10.扶壁柱;11.已施工内衬墙反坎;12.砂浆。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是本申请所述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如图1所示,其设置在楼板环梁1与底板2之间,内衬墙结构与地下连续墙3之间设置有一间隙;图2是图1对应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剖视图。所述内衬墙结构包括内侧模板4及外侧模板5,内侧模板4与外侧模板5之间设置有水泥内撑条6;所述内侧模板4为铁板,其设置在钢筋骨架7上;外侧模板5为木模板,其由木枋及钢管支设,具体地,采用三道上下顶紧的立杆及斜向钢管回顶外侧模板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骨架7由横向钢筋7-1及纵向钢筋7-2纵横交错拼焊而成,纵向钢筋7-2均布设置,相邻横向钢筋7-1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依次变小;所述楼板环梁1上设置有工艺孔8,其竖向投影处位于内侧模板4及外侧模板5之间。本申请中,所述横向钢筋7-1与纵向钢筋7-2的交叉位置设置有钢筋支撑9,如图3所示,钢筋支撑9抵接在地下连续墙3上。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钢筋支撑9的直径为12mm,其长度为100mm。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模板4为0.5mm铁板,其分片固定在钢筋骨架7上,相邻铁板之间通过铆接固定,确保连接严密避免漏浆。所述钢筋骨架7横向设置在相邻扶壁柱10之间,其上的横向钢筋7-1两端插入扶壁柱10一段距离;其上的纵向钢筋7-2两端插入楼板环梁1及底板2一段距离。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横向钢筋7-1两端插入扶壁柱10的距离为50mm,纵向钢筋7-2两端插入楼板环梁1及底板2的距离为100mm。所述最下部的横向钢筋7-1与底板2之间的距离为300mm,相邻的横向钢筋7-1之间的距离向上依次增加100mm;所述相邻纵向钢筋7-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m。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纵向钢筋7-2之间的距离为500mm,相邻的横向钢筋7-1之间的距离从下往上依次为300mm、400mm、500mm、600mm及700mm。所述内侧模板4四周与已施工的结构之间的缝隙使用铁皮或砂浆封堵。具体地,内侧模板4四周与已施工的结构存在缝隙的采用铁皮钉在结构上,并与铁皮模板搭接,底部局部缝隙可采用砂浆封堵。图4图3中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内侧模板4底部局部缝隙采用砂浆12进行封堵,砂浆12封堵在已施工内衬墙反坎11的上部。本申请中,所述工艺孔8上预埋钢套管,其为卸料孔或振捣孔。所述工艺孔8的数量为三件,中部的工艺孔8设置在相邻扶壁柱10的中间位置,两侧的工艺孔8与扶壁柱1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00mm或相邻扶壁柱10之间距离的1/6。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工艺孔8共三个,工艺孔8的直径为100mm,其中两个卸料时另一个作为振捣口,采用内插式振捣棒进行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楼板环梁(1)与底板(2)之间,内衬墙结构与地下连续墙(3)之间设置有一间隙;所述内衬墙结构包括内侧模板(4)及外侧模板(5),内侧模板(4)与外侧模板(5)之间设置有水泥内撑条(6);所述内侧模板(4)为铁板,其设置在钢筋骨架(7)上;外侧模板(5)为木模板,其由木枋及钢管支设;所述钢筋骨架(7)由横向钢筋(7‑1)及纵向钢筋(7‑2)纵横交错拼焊而成,纵向钢筋(7‑2)均布设置,相邻横向钢筋(7‑1)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依次变小;所述楼板环梁(1)上设置有工艺孔(8),其竖向投影处位于内侧模板(4)及外侧模板(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楼板环梁(1)与底板(2)之间,内衬墙结构与地下连续墙(3)之间设置有一间隙;所述内衬墙结构包括内侧模板(4)及外侧模板(5),内侧模板(4)与外侧模板(5)之间设置有水泥内撑条(6);所述内侧模板(4)为铁板,其设置在钢筋骨架(7)上;外侧模板(5)为木模板,其由木枋及钢管支设;所述钢筋骨架(7)由横向钢筋(7-1)及纵向钢筋(7-2)纵横交错拼焊而成,纵向钢筋(7-2)均布设置,相邻横向钢筋(7-1)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依次变小;所述楼板环梁(1)上设置有工艺孔(8),其竖向投影处位于内侧模板(4)及外侧模板(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7-1)与纵向钢筋(7-2)的交叉位置设置有钢筋支撑(9),其抵接在地下连续墙(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4)为0.5mm铁板,其分片固定在钢筋骨架(7)上,相邻铁板之间通过铆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空腔钢筋混凝土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芝邱巍张海旭刘立良宗海涛刘廷会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