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90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铜料带的左送料机构和右送料机构,工作台上还设有滑座,滑座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还设有裁切模组和焊接机构,工作台上还设有驱动支架前后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焊接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上的裁切模组进入左右两送料机构之间的空隙,左右两送料机构精准输送左右两条铜料带至裁切位置,裁切模组同时对左右两条铜料带进行裁切,裁切之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上的裁切模组退出左右两送料机构之间的空隙,然后左右两驱动机构往中间驱动左右两条铜料带使其对接,而后焊接机构对对接好的铜料带进行焊接形成一条铜料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A Copper Strip Butt Wel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tt welding device for copper material belt, which comprises a worktable, a left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right feeding mechanism for conveying copper material belt, a sliding seat on the worktable, a sliding connection bracket, a cutting die set and a welding mechanism on the support, and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front and rear sliding of the driving bracket on the worktable. The cutting module on the movable bracket enters the gap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feeding mechanisms, and the left and right feeding mechanisms precisely convey the left and right two copper strips to the cutting position. The cutting module cuts the left and right two copper strips simultaneously. After cutting, the cutting module on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driving bracket withdraws from the gap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feeding mechanisms, and then the left and right driving mechanisms drive to the middle. The left and right copper strips are butted, and then the butted copper strips are welded by the welding mechanism to form a copper strip.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low cost, small size, easy to use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料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注塑冲压行业中,由于各种原因卷盘的铜料带断头多,每出现一个断头就要重新穿轨道,穿模具,绕卷盘等,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浪费人力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体积小的铜料带对焊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包括工作台;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铜料带的左送料机构和右送料机构,所述左送料机构和所述右送料机构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裁切模组和焊接机构,沿所述支架在所述滑座上的滑动方向,所述裁切模组位于所述焊接机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驱动所述支架前后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架、使所述裁切模组以及所述焊接机构进入或退出所述空隙。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裁切模组位于所述空隙的下方,所述裁切模组包括裁切动刀和裁切静刀、以及驱动所述裁切动刀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裁切静刀包括左裁切静刀和右裁切静刀。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焊接机构包括配合焊接所述铜料带的上焊头和下焊头,所述上焊头位于所述空隙的正上方,所述焊接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上焊头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下焊头位于所述空隙的正下方与所述上焊头对正。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下焊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裁切模组的正后方。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连接有滑座,所述裁切模组与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所述裁切模组包括空心底座,所述空心底座由左部的左侧板,右部的右侧板,前部的前板、后部的后板及底部的底板构成,所述底板上设有供所述裁切动刀穿过的通孔;所述左裁切静刀为I型位于所述左侧板的上端,所述右裁切静刀也为I型位于所述右侧板的上端,所述裁切动刀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裁切动刀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接触于所述左裁切静刀和所述右裁切静刀。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气缸的工作端与所述裁切动刀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供所述第二气缸穿过的通孔。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左裁切静刀的顶部端面设有第一斜面缺口,所述第一斜面缺口的正右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裁切动刀的左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凹块;所述右裁切静刀的顶部端面设有第二斜面缺口,所述第二斜面缺口的正左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裁切动刀的右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的凹块。本技术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中,所述左送料机构包括左物料板,所述左物料板上设有夹住所述铜料板的第一夹具和压住所述铜料板的第一压杆,所述左送料机构还包括输送所述铜料带的第一伺服机构,所述第一伺服机构驱动所述左物料板左右运动;所述右送料机构包括右物料板,所述右物料板上设有夹住所述铜料板的第二夹具和压住所述铜料板的第二压杆,所述左送料机构还包括输送所述铜料带的第二伺服机构,所述第二伺服机构驱动所述右物料板左右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焊接时将左右两送料机构上的左右两条铜料带插入裁切模组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上的裁切模组进入左右两送料机构之间的空隙,左右两送料机构精准输送左右两条铜料带至裁切位置,裁切模组同时对左右两条铜料带进行裁切,裁切之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上的裁切模组退出左右两送料机构之间的空隙,然后左右两送料机构往中间驱动左右两条铜料带使其对接,而后焊接机构对对接好的铜料带进行焊接形成一条铜料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铜料带对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铜料带对焊装置的裁切模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有输送铜料带的左送料机构2和右送料机构3,左送料机构2和右送料机构3之间设有空隙4;工作台1上还设有滑座5,滑座5滑动连接有支架6,支架6上还设有裁切模组7和焊接机构8,沿支架6在滑座5上的滑动方向,裁切模组7位于焊接机构8的上游或下游;工作台1上还设有驱动支架6前后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图中未显示),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6、使裁切模组7以及焊接机构8进入或退出空隙4;焊接时将左右两送料机构2、3上的左右两条铜料带21、31插入裁切模组5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6上的裁切模组7进入左右两送料机构2、3之间的空隙4,左右两送料机构2、3精准输送左右两条铜料带21、31至裁切位置,裁切模组7同时对左右两条铜料带21、31进行裁切,裁切之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架6上的裁切模组7退出左右两送料机构2、3之间的空隙,然后左右两送料机构2、3往中间驱动左右两条铜料带21、31使其对接,而后焊接机构8对对接好的铜料带进行焊接形成一条铜料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如图1,图2所示,裁切模组7位于空隙4的下方,裁切模组7包括裁切动刀9和裁切静刀10、以及驱动裁切动刀9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1,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11可以为气缸12,裁切静刀10包括左裁切静刀101和右裁切静刀102,结构简单,便于切割左右两送料机构2、3上的铜料带。如图1所示,焊接机构8包括配合焊接铜料带的上焊头(图中未显示)和下焊头(图中未显示),上焊头位于空隙4的正上方,焊接机构8还包括驱动上焊头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图中未显示),优选的,第三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下焊头位于空隙4的正下方与上焊头对正;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焊接。如图1,图2所示,下焊头与支架6固定连接、位于裁切模组7的正后方;结构简单,便于裁切之后进行焊接。如图1,图2所示,工作台1上还固定连接有滑座5,裁切模组7与滑座5滑动连接,裁切模组7包括空心底座71,空心底座71由左部的左侧板72,右部的右侧板(图中未显示),前部的前板73、后部的后板(图中未显示)及底部的底板74构成,底板74上设有供裁切动刀9穿过的通孔75;左裁切静刀101为I型位于左侧板72的上端,右裁切静刀102也为I型位于右侧板的上端,裁切动刀9为长方体,长方体裁切动刀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接触于左裁切静刀101和右裁切静刀102;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维护容易。如图1,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11为第二气缸12,第二气缸12固定连接于底板74,第二气缸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铜料带的左送料机构和右送料机构,所述左送料机构和所述右送料机构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裁切模组和焊接机构,沿所述支架在所述滑座上的滑动方向,所述裁切模组位于所述焊接机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驱动所述支架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架、使所述裁切模组以及所述焊接机构进入或退出所述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料带对焊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铜料带的左送料机构和右送料机构,所述左送料机构和所述右送料机构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裁切模组和焊接机构,沿所述支架在所述滑座上的滑动方向,所述裁切模组位于所述焊接机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驱动所述支架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架、使所述裁切模组以及所述焊接机构进入或退出所述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模组位于所述空隙的下方,所述裁切模组包括裁切动刀和裁切静刀、以及驱动所述裁切动刀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裁切静刀包括左裁切静刀和右裁切静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包括配合焊接所述铜料带的上焊头和下焊头,所述上焊头位于所述空隙的正上方,所述焊接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上焊头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下焊头位于所述空隙的正下方与所述上焊头对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焊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裁切模组的正后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料带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连接有滑座,所述裁切模组与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所述裁切模组包括空心底座,所述空心底座由左部的左侧板,右部的右侧板,前部的前板、后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正虎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利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