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onic groove processing device f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a pipelin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supporting mechanism with a front supporting wheel rod, a rotating processing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rotating processing power, a rear supporting mechanism with a rear supporting wheel rod, and a walking mechanism positioned below the rear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providing the overall device with advancing power in the pipeline. The front support mechanism, the rotary processing mechanism and the rear support mechanism can change the motion radius and adapt to the pipelin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The bionic groove processing device of the inner wall coating of the pipelin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The whol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内壁涂层仿生沟槽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壁涂层仿生沟槽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要日益增加,当前通过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损耗为摩擦损失。仿生非光滑表面在流体减阻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将仿生非光滑表面应用于管道内壁中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目前常用的减阻方法主要有减阻剂减阻法与涂层减阻法两种。减阻剂减阻法是在管道中加入聚合物实现减阻,但一般减阻剂有毒性,且需要不断补充,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涂层减阻法通过在管道壁面上涂覆弹性材料以延迟层流向湍流的转捩点,以实现减阻目的,且涂层表面大多加工出仿生减阻结构以提高减阻率。特别是对远距离运输而言,相较减阻剂减阻法,涂层减阻法由于不需要补充减阻剂,无毒环保,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发现,V型、U型等形状的微沟槽结构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其中V型的减阻效果更佳,其沟槽尖峰处生成的二次涡能产生并影响减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管道内壁涂层仿生沟槽加工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体技术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内壁涂层仿生沟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带有前支撑轮杆的前支撑机构(1)、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加工机构(2)、带有后支撑轮杆的后支撑机构(3),以及位于所述的后支撑机构(3)的下方、提供整体装置在管道内前进动力的行进机构(4);所述的前支撑机构(1)、旋转加工机构(2)和后支撑机构(3)均能够改变运动半径,适应不同的直径的管道;所述的前支撑机构(1)包括丝杆定位套(11)、第一轴承座(12)、滚珠丝杠(13)、支撑轮杆(14)、固定套筒(15)、第二轴承座(16)、底板(17),从左到右,所述的丝杆定位套(11)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壁涂层仿生沟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带有前支撑轮杆的前支撑机构(1)、用于提供旋转加工动力的旋转加工机构(2)、带有后支撑轮杆的后支撑机构(3),以及位于所述的后支撑机构(3)的下方、提供整体装置在管道内前进动力的行进机构(4);所述的前支撑机构(1)、旋转加工机构(2)和后支撑机构(3)均能够改变运动半径,适应不同的直径的管道;所述的前支撑机构(1)包括丝杆定位套(11)、第一轴承座(12)、滚珠丝杠(13)、支撑轮杆(14)、固定套筒(15)、第二轴承座(16)、底板(17),从左到右,所述的丝杆定位套(11)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2)的左端面,所述的丝杆定位套(11)中心处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2)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固定套筒(15)右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二轴承座(16)上,且两者中心处也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的滚珠丝杠(13)的左端加工成方杆,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2)和丝杆定位套(11)的孔,实现周向定位,所述的滚珠丝杠(13)的右端依次穿过所述的固定套筒(15)和第二轴承座(16),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2)和第二轴承座(16)固定在所述的底板(17)上;所述的支撑轮杆(14)包括长杆(141)、短杆(142)、支撑轮(143),所述的长杆(14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滚珠丝杠(13)的螺母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轮(143),所述的短杆(142)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长杆(141)的中部,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固定套筒(15)上;通过所述的滚珠丝杠(13)上的螺母沿丝杠的左右移动,带动所述的长杆(141)转动,从而适应不同的管径;所述的旋转加工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外壳组件(22)、前支撑连接轴(23)、从动轴组件(24)、刀具组件(25)、主动齿轮(26)、第二电机组件(27)、后支撑连接轴(28),从左到右,所述的第一电机(21)的底座与所述的前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其输出轴与所述的前支撑连接轴(23)的一端固定连接,前支撑连接轴(2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外壳组件(22)的左端,所述的后支撑连接轴(28)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外壳组件(22)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的后支撑机构(3)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26)与所述的第二电机组件(27)相连;所述的从动轴组件(24)包括从动轴(241)、连接在从动轴(241)上的从动齿轮(242)、凸轮(243),所述的从动齿轮(242)与所述的主动齿轮(26)啮合传动;所述的刀具组件(25)包括刀头(251)、刀头夹具(252)、刀具套筒(253)、弹簧(254),所述的刀头夹具(252)一端抵接在所述的凸轮(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云庆,余松伟,夏轲,牟介刚,吴登昊,周佩剑,郑水华,章子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