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气系统及使用该供气系统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863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气系统及使用该供气系统的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及安装在车体上的空压机,空压机的排气口与用气部件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空压机的减振降噪进行改进,以提高整车NVH性能,一改传统仅针对发动机降噪的研究思路,同时,一改传统仅针对空压机本身或者空压机内部进行降噪的思路,而是在空压机下游的供气管及结构部件本身进行改进,阻断声音通过结构件的传播,该思路弥补了领域的空白,即通过软管自身材质变形减振或者依靠软管的摆动吸收振动能量来减振降噪从而衰减空压机排气管路的气动脉冲噪声以及管路振动向车架的传递,有效解决空压机振动噪声从车架和车身等传给车内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

A gas supply system and a vehicle using th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supply system and a vehicle using the air supply system. The vehicle includes a car body and an air compressor mounted on the car body.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air compr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components through a hose.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of the air compress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VH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vehicl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thinking only for engine noise redu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nly for the air compressor itself or the internal noise reduction of the air compressor, but improves the downstream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mselves of the air compressor, and interrupts the transmission of sound through the structural parts. It fills the gap in the field, that is, reducing vibration and noise by deforming the material of the hose itself or absorbing vibration energy by swinging the hose, thus attenuating the impulse noise of the air artery in the exhaust pipeline of the air compressor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pipeline to the frame,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air compressor pass from the frame and the body to the car and affect the ride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气系统及使用该供气系统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气系统及使用该供气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及新能源技术的普及,纯电动客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同时客户对整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传统客车,纯电动客车噪声源已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噪声源不再是发动机,一些电动及气动噪声成为影响整车NVH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以控制,保障整车乘坐舒适性。纯电动客车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又称打气泵或空压机),区别于传统客车,此时空气压缩机(打气泵)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当空气压缩机给排气制动系统供气时,工作噪声特别大,尤其是声音中所含的中高频成分,导致整车乘坐舒适性差。空气压缩机工作噪声主要通过两种路径传播:①空气传播;②结构传播。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于在安装空气压缩机的舱体内增加吸隔声材料,来降低空气压缩机内部噪声,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空气压缩机振动噪声从车架、车身等传到车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空压机给车辆制动系统有效提供气动助力,又能有效衰减空气压缩机排气管路的气动脉冲噪声与管路振动向车架的传递的供气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供气系统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供气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向用气部件供气的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为软管,用于减振降噪。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空压机的减振降噪进行改进,以提高整车NVH性能,一改传统仅针对发动机降噪的研究思路,同时,一改传统仅针对空压机本身或者空压机内部进行降噪的思路,而是在空压机下游的供气管及结构部件本身进行改进,阻断声音通过结构件的传播,该思路弥补了领域的空白,即通过软管自身材质变形减振或者依靠软管的摆动吸收振动能量来减振降噪从而衰减空压机排气管路的气动脉冲噪声以及管路振动向车架的传递,有效解决空压机振动噪声从车架和车身等传给车内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软管为耐高温橡胶软管。橡胶软管具有显著的吸声降噪的性能,不仅可以依靠橡胶材质的弹性变形吸收振动,而且可以依靠自身的摆动吸收振动的能量,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软管连接有消声器。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消声器的安装面上安装有减振垫。减振垫的设置可衰减消声器的振动对车身的影响。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减振垫为橡胶垫。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软管有两根,且分别连接在消声器两端。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软管的端部设有管路转接头。管路转接头主要用于管路与接口的连接和密封。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消声器为圆柱型管路消声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车体及安装在车体上的空压机,空压机的排气口与用气部件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空压机的减振降噪进行改进,以提高整车NVH性能,一改传统仅针对发动机降噪的研究思路,同时,一改传统仅针对空压机本身或者空压机内部进行降噪的思路,而是在空压机下游的供气管及结构部件本身进行改进,阻断声音通过结构件的传播,该思路弥补了领域的空白,即通过软管自身材质变形减振或者依靠软管的摆动吸收振动能量来减振降噪从而衰减空压机排气管路的气动脉冲噪声以及管路振动向车架的传递,有效解决空压机振动噪声从车架和车身等传给车内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软管为耐高温橡胶软管。橡胶软管具有显著的吸声降噪的性能,不仅可以依靠橡胶材质的弹性变形吸收振动,而且可以依靠自身的摆动吸收振动的能量,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软管连接有消声器。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消声器的安装面上安装有减振垫。减振垫的设置可衰减消声器的振动对车身的影响。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减振垫为橡胶垫。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软管有两根,且分别连接在消声器两端。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软管的端部设有管路转接头。管路转接头主要用于管路与接口的连接和密封。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消声器为圆柱型管路消声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具体实施例中的空压机及其减振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压机总成(打气泵),2-第一耐高温橡胶软管总成,3-管路转接头总成,4-橡胶减振悬置,5-管路消声器,6-减振胶垫,7-第二耐高温橡胶软管总成,8-固定支架,9-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车辆为纯电动客车,客车的车体上安装有电动空气压缩机,即电动空压机总成(打气泵),空压机总成为单独系统,如图1所示,空压机总成1通过管路转接头总成3与第一耐高温橡胶软管总成2固结,管路消声器5通过管路转接头总成3与第一耐高温橡胶软管总成2和第二耐高温橡胶软管总成7相连,管路转接头总成3主要起连接与密封作用,第一耐高温橡胶软管总成2和第二耐高温橡胶软管7可有效衰减管路气流的脉冲振动与噪声,管路消声器5主要作用是衰减空压机排气噪声,其内部结构根据排气主要发声频率设计,管路消声器5与管路消声器固定支架8之间有减振胶垫6,采用连接螺栓9固结,减振胶垫6主要用于衰减管路振动向车架或车身的传递。空压机总成1采用橡胶减振悬置4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橡胶减振悬置4主要用于空压机1支撑与限位、隔离空压机1的本体振动与结构噪声向车架或车身的传递。工作技术原理:纯电动空压机(打气泵)主要是给制动系统提供气动助力,当制动系统气压不够时,需要空压机(打气泵)工作提供气压,当空压机(打气泵)工作时在排气管路中形成脉冲气流,空压机(打气泵)一部分振动、噪声通过排气管路传至车架或车身,再通过车架或车身传递至车内,一部分通过空压机(打气泵)的安装支座传递至车架或车身,再通过车架或车身传递至车内,一部分通过空气传至车内。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结构传播的振动噪声部分,针对通过排气管路传递的振动噪声,利用耐高温橡胶软管衰减气流对管路的脉动冲击;在管路中增加管路消声器,衰减管路中脉动噪声;在管路消声器与固定支架之间安装橡胶减振垫,衰减管路的脉冲振动与噪声向车架或车身的传递;针对空压机(打气泵)通过安装支座向车架或车身传递的振动噪声,采用橡胶减振悬置有效衰减。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辆可以是混动车辆或者其他带有空压机的车辆,例如传统带发动机的车辆,可以是客车或者商用车等;耐高温橡胶软管也可替换为其他减振材质制成的软管,以便依靠软管材质减振降噪或者利用软管的摆动减振降噪;当然,也可替换为金属软管,金属软管材质本身虽不能依靠变形减振降噪,但可依靠金属软管的摆动吸收振动能量,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消声器可以是圆柱型管路消声器,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管路消声器;减振胶垫可以是橡胶垫或者其他减振材质制成的减振垫,或者为空气弹簧或者常规螺旋弹簧等。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耐高温橡胶软管一般为气动制动系统供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作为用气部件的储气罐等供气。本专利技术的供气系统的实施例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由空压机和耐高温橡胶软管等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向用气部件供气的供气管,其特征是,所述供气管为软管,用于减振降噪。

【技术特征摘要】
1.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向用气部件供气的供气管,其特征是,所述供气管为软管,用于减振降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软管为耐高温橡胶软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软管连接有消声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声器的安装面上安装有减振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减振垫为橡胶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谢富科李嘉邓世林齐伸翼王占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