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exhaust duct component forming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shaped component, which includes preparing and fixing each layer of die, injecting each layer of slurry, injecting the top layer of slurry into the top layer of die setting, and removing each layer of die setting after the slurry solidification, and taking out a plurality of finished L-shaped component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shaped components is also provided, which includes preparing and fixing the moulding of each layer step, making the pouring space of each layer, pressing the moulding after lamination, tilting the moulding under lamination pressure, injecting slurry, and starting the vibration device. After the slurry solidification, the pressure is relieved, the moulding of each layer is removed, and a number of finished L-shaped components are taken out. The slurry can be poured into the space between the bottom die and the end frame by superimposing multi-layer die setting, and multiple L-shaped components can be poured simultaneously in a certain die size area, which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workers,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and saves the area occupied by the production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气道构件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楼房中,在楼房的预留洞内设置有排气道,排气道通常由预制板围合而成。本人在2011年申请了一种“L型薄壁结构”的专利,利用L型薄壁结构与楼板的阴角围合形成排气道,这种L型薄壁结构在实际应用中重量轻,便于运输与安装。鉴于L型薄壁结构实用性好,在实际施工中应用较多,本人又对其加工方法进行潜心研究,于2015年申请了“L型薄壁构件的制造方法”的专利。在上述专利中主要公开采用单个成型,单个成型时占用生产面积大、功效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个成型占用面积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备并固定第一层定模:所述第一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一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一层端框,所述第一层底模由两第一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一层平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S2、注入第一层浆料:向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备并固定第一层定模:所述第一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一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一层端框,所述第一层底模由两第一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一层平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S2、注入第一层浆料:向所述第一层底模以及两所述第一层端框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一层浆料;S3、设置第二层定模:在所述第一层浆料上设置第二层定模,所述第二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二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二层端框,所述第二层底模由两第二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二层平板与水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备并固定第一层定模:所述第一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一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一层端框,所述第一层底模由两第一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一层平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S2、注入第一层浆料:向所述第一层底模以及两所述第一层端框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一层浆料;S3、设置第二层定模:在所述第一层浆料上设置第二层定模,所述第二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二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二层端框,所述第二层底模由两第二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二层平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各所述第二层平板与其正对的所述第一层平板平行,各所述第二层端框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层端框位于纵平面平行;S4、注入第二层浆料:向所述第二层底模以及两所述第二层端框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二层浆料;……以此类推,直至设置最上层定模;S5、在最上层定模内注入最上层浆料,待浆料固化后,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在最上层浆料上设置顶层底模,在顶层底模上向下加压和/或在叠合后的定模两端和/或两侧对夹加压,并启动振动装置震动叠合后的定模,待浆料密实或固化后,解除压力,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预备并固定所述第一层定模时,在两所述第一层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层边模,在所述步骤S2中,向所述第一层底模、两所述第一层端框以及两所述第一层边模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一层浆料;在所述步骤S3中,在两所述第二层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分别设置第二层边模,在所述步骤S4中,向所述第二层底模、两所述第二层端框以及两所述第二层边模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二层浆料,以此类推,在设置各层定模时,在各层两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分别设置边模,并在该层底模、两端框及两边模围合的空间内注入浆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两所述第一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层凹部,两所述第一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层凹部内,在所述步骤S3中,两所述第二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第二层凹部,两所述第二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层凹部内,以此类推,各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凹部,各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凹部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端框的端部至少设有一个凹部,各层所述边模的端部对应设有插入所述凹部的凸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注入第一层浆料时,浆料找平至约1/2L型构件厚度时,布钢筋或成品金属或玻纤网格,再注入浆料找平至所需的L型构件厚度;在所述步骤S4中,注入第二层浆料时,浆料找平至约1/2L型构件厚度时,布钢筋或成品金属或玻纤网格,再注入浆料找平至所需的L型构件厚度,以此类推,在向各层注入浆料时,浆料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