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台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7917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采用组织培养过程复杂且需采用多种诱导培养基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包括将野外采集的台闽苣苔珠芽置于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进行发芽;待珠芽长出幼苗后,重新移栽至装有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的盆钵中栽培若干天后使长成相应的台闽苣苔植株;栽培过程中控制白天的光照强度在910Lux~3000Lux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栽培过程中无需经过复杂的采用芽诱导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等的过程培养,且具有快速栽培培养的效果。

A Method of Using Pearl Buds to Cultivate Taiwanese Cichorium sibiricum Pla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Taiwanese Chicory moss plants by using pearl buds,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la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 tissue culture process and need to be treated with various induction media, a method of using pearl buds to cultivate Taiwanese Cichorium chinense was provided, which included putting the Pearl bud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nto the mixed medium of peat and perlite to germinate, and transplanting them into pots with mixed medium of peat and perlite after seedling growth. After several days of cultivation, the corresponding Taiwanese and Fujian chicory plants were grown. During the cultivation, the daytime light intensity was controlled at 910 Lux to 3000 Lux.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cultivation and culture without complicated process cultivation such as bud induction medium, bud multiplication medium and rooting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属于植物栽培

技术介绍
台闽苣苔(Titanotrichumoldhamii(Hemsl.)Soler.)是苦苣苔科,台闽苣苔属植物,为单属种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台闽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海拔约700米的山谷阴处。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南靖、德化、南平)和台湾;另外,在日本的琉球群岛也有少量分布(中国植物志)。但是,由于其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为我国濒危物种。因此,探索台闽苣苔的最适生长条件,将会为台闽苣苔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目前关于台闽苣苔的最适生长条件的探索还没有相关报道。台闽苣苔种子较少,在珠芽长出幼苗后很难长大,萌发率低,很难繁殖成功。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通过培养基处理进行组织培养,利用诱导不定芽分化培养基进行不定芽发生和扩大培养,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8371103A)公开了一种采用台闽苣苔的珠芽进行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选取健壮的野生台闽苣苔的珠芽,在清水冲洗下,再在1%NaClO3水溶液中浸泡2~4分钟,再用无菌水充分洗净,再用无菌纱布包好放置在75%的洒精中消毒30~60s,再用质量深度为0.1%的HgCl2水溶液浸泡5~8min,然后,将洁净的珠芽播撒于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芽诱导培养,设定温度为21℃~25℃,光照强度为1500lx~3000lx,光培养时长为12小时,芽诱导培养基的组成:1/2MS+终浓度0.5~1.5mg/L的6-BA+终浓度0.5~1.0mg/L的NAA+终浓度1~2g/L的AC+终浓度为30g/L的蔗糖+终浓度7.5g/L的琼脂,pH值为5.8~6;再分出丛生芽接种到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再移植至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相应的台闽苣苔苗。其主要是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相应的台闽苣苔苗,且培养过程中需经过芽诱导培养、芽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基培养等多重处理,过程繁杂且时间仍达到80天之长,不利于产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无需采用组培方式进行苣苔植株的快速栽培生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野外采集的台闽苣苔珠芽置于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进行发芽,上面遮盖塑料薄膜用于保湿;B、待台闽苣苔珠芽长成幼苗后,重新移栽至装有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的盆钵中栽培若干天后使长成相应的台闽苣苔植株;栽培过程中控制白天的光照强度在910Lux~3000Lux的条件下进行。通过采用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作为栽培土壤,能够有效的提供给台闽苣苔珠芽发芽长成幼苗所需的营养成分,并直接采用台闽苣苔珠芽置于其上进行发芽待其长出幼苗,再移栽后使栽培过程中控制白天的光照强度为910Lux~3000Lux,能够促进台闽苣苔幼苗生长,避免出现枯萎现;在长成叶子后能够发挥有效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从而实现有效的促进珠芽幼苗的生长,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使更有效的促进叶子数量的增加和长大,也能够避免叶子发黄而出现枯萎的现象,使通过类似自然种植过程而长成台闽苣苔植株。在栽培的过程中主要在于控制白天的光照强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晚上无需进行光照处理,相当于是放置在晚上自然黑暗的条件下即可。同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式无需采用组织培养的处理方式,这样也就有效的避免了经过各种培养基的培养,大大的简化了栽培处理手段和更进一步有效的缩短了时间,更有利于实际栽培种植。这里的台闽苣苔珠芽是台闽苣苔植株上的叶腋或开花的部位形成的微小鳞茎。在上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B中所述光照强度为1130Lux~2370Lux。通过对白天光照强度的进一步调整,能够使幼苗在生长的过程中,使幼苗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好,有利于植株株高的较高,且还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叶长和更大的叶宽,更有利于避免出现叶长较大但叶宽较小或叶长较小但叶宽较大的单方面的优势生长。这样,不管是株高,还是叶子本身的长宽方向上的生长都能够更好的均匀,促进了植株的整体生长优势后,也就更有利于其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提升,促进幼苗生长而长成台闽苣苔植株,有利于避免栽培过程中出现烧伤或枯萎现象。在上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B栽培过程中使昼夜温度处理为:白天的温度为25℃~28℃;晚上的温度为20℃~23℃。通过对白天和晚上的温度调整控制,使白天的温度相对略高于晚上的温度,能够更有利于叶片数量的增加和使叶片更有利于变大变长,促进生长;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就使具有较好的叶片数量的叶片大小,更有利于对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的提升,避免生长过程中植株过小或直接死亡。最好使白天的温度与晚上的温度设置的温差在5℃~6℃。更有利于适应叶子的生长,促进生长使提升叶子的生长数目。在上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B栽培过程中先使白天的光照强度为1130Lux~1410Lux进行栽培培养种植3~4个月,再将光照强度调整到1410Lux~2370Lux继续栽培培养种植。由于前期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通过使前期的光照强度相对低一点,能够避免幼苗被烧死或出现叶片变黄而造成枯萎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前期采用相对较低的光照强度,能够使最大叶宽、最大叶长、最大叶片数和最大株高均能够达到更好的生长水平;而后期长出叶子后,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使白天的整体光照强度相对提高,能够使更有利于提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更有利于保证其生长和充分利用能源合成所需的物质。由于台闽苣苔种子很少,而台闽苣苔珠芽在正常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不能萌发,所以,一般研究者认为台闽苣苔珠芽不可萌发,而采用了组织培养(组培)来进行珠芽的组培快繁,存在费钱费时费力的缺陷。而本专利技术经过长期的研究通过调控光照强度以及在后续的温度控制等条件,能够有效的诱导珠芽在适宜温度和低光照的条件下萌发并长大成幼苗,不需采用组培来培养,节约了成本时间与精力。本专利技术中的适宜温度高湿度低光照的条件是针对台闽苣苔珠芽直接萌发产生的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是经研究与摸索而得的特殊条件,而现有的常规的组织培养中的低光照强度是针对组织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幼苗的常规条件(正常条件),所以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在上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各自独立的按12小时算。保证充分的光照时间,能够使其更好的适应生长。在上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A和步骤B中所述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草炭与珍珠岩的质量比各自独立的为1:1~1.3。也就是相当于使步骤A和步骤B中对应的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草炭与珍珠岩的质量比独立配比混合,两者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在该范围内调整均可。能够为幼苗和移载后前期珠芽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更有效的保证幼苗的生长。同时,可以使前期不施肥或减少施肥次数,避免施肥过程中造成烧伤现象。最好使施肥过程在经过前期栽培3个月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野外采集的台闽苣苔珠芽置于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进行发芽;B、待台闽苣苔珠芽长成幼苗后,重新移栽至装有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的盆钵中栽培若干天后使长成相应的台闽苣苔植株;栽培过程中控制白天光照时光照强度在910Lux~3000Lux的条件下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野外采集的台闽苣苔珠芽置于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进行发芽;B、待台闽苣苔珠芽长成幼苗后,重新移栽至装有草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的盆钵中栽培若干天后使长成相应的台闽苣苔植株;栽培过程中控制白天光照时光照强度在910Lux~3000Lux的条件下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光照强度为1130Lux~2370Lux。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栽培过程中使昼夜温度处理为:白天的温度为25℃~28℃;晚上的温度为20℃~23℃。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则新李钧敏王军峰何小勇袁永革杨党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学院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