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90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包括插秧部横梁,安装在插秧部横梁上的插植驱动箱总成,多个插秧箱总成,横送箱总成,安装在插秧箱总成一侧的回转箱总成,安装在回转箱总成上的插植臂总成,通过多个左插秧箱总成和多个右插秧箱总成的排布,设置相邻插植臂总成之间的间距,插植驱动箱总成包含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且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将左插秧箱总成动力输入轴、右插秧箱总成动力输入轴、横送箱总成动力输入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每个插秧箱只装配一个回转箱和两个插植臂的方式,以达到缩短相邻两个插秧臂的间距,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每亩的秧苗数量。

A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of rice transplan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of a rice transplanter, which comprises a transverse beam of the transplanting part, a transplanting driving box assembly mounted on the transverse beam of the transplanting part, a plurality of transplanting box assemblies, a transverse feeding box assembly, a rotating box assembly mounted on one side of the transplanting box assembly, a transplanting arm assembly mounted on the rotating box assembly, and arranged through a plurality of left transplanting box assemblies and a plurality of right transplanting box assemblies.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planting arm assemblies, the planting drive box assembly includes power input shaft and power output shaft, and the power output shaft connects the power input shaft of the left transplanting box assembly, the right transplanting box assembly and the power input shaft of the transverse feeding box assembly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shaft, the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the third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fourth connecting shaf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transplanting arms by assembling only one rotary box and two transplanting arms in each transplanting box, make ful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per m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
技术介绍
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是将水稻苗植入水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秧苗储存在载苗板中,载苗板中内含纵向送秧皮带,通过送样皮带将秧苗送入取秧口处,插植臂则在传送过程中将秧苗植入水稻田中,市场上现有的插秧机插植臂间距主要是250mm和300mm两种,均大于200mm,不能满足部分地区对插植行距要求为200mm的农艺要求,而且相邻两个插植臂之间的中心距都是相等的,每个育秧盘的宽度尺寸也都是相等的,等行距的高速插秧机,插植后的秧苗行距在插秧机行走的方向上宽度间隔也都是相等的,未能达到在有限的土地上达到密植效果,同时提高亩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该插植机构能实现窄行距插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包括插秧部横梁,安装在插秧部横梁上的插植驱动箱总成,多个插秧箱总成,横送箱总成,安装在插秧箱总成一侧的回转箱总成,安装在回转箱总成上的插植臂总成,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左回转箱总成,该插秧箱总成为左插秧箱总成;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右回转箱总成,该插秧箱总成为右插秧箱总成;通过多个左插秧箱总成和多个右插秧箱总成的排布,设置相邻插植臂总成之间的间距,所述插植驱动箱总成包含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且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将左插秧箱总成动力输入轴、右插秧箱总成动力输入轴、横送箱总成动力输入轴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秧箱总成为偶数,全部采用左插秧箱总成、全部采用右插秧箱总成,或者同时采用左插秧箱总成、右插秧箱总成,且左插秧箱总成、右插秧箱总成数量相同,位于插秧部横梁左侧的均为左插秧箱总成,位于插秧部横梁右侧的均为右插秧箱总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秧箱总成为偶数,同时采用左插秧箱总成、右插秧箱总成,左插秧箱总成的数量少于或者多于右插秧箱总成数量,且左插秧箱总成位于同一侧,右插秧箱总成位于同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秧箱总成包括插秧箱壳体,设置在插秧箱壳体一端的分插离合器轴,设置在插秧箱壳体另一端的插秧轴,所述分插离合器轴上固定有分插离合器链轮,所述插秧轴上设有齿轮,且分插离合器链轮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转箱总成包括回转箱壳体、太阳齿轮,回转箱惰轮,回转箱行星齿轮,托架,平键,所述回转箱壳体由插秧箱总成带动,所述太阳齿轮通过轴承设置在回转箱壳体内,且太阳齿轮与插秧箱总成固定,所述回转箱壳体内通过回转箱惰轮轴设有回转箱惰轮,所述回转箱壳体内通过行星齿轮轴设有回转箱行星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与回转箱惰轮啮合,回转箱惰轮与回转箱行星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轴通过花键带动托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秧箱壳体外侧还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回转箱总成内设有太阳齿轮,所述固定件与太阳齿轮固定,所述插秧轴插入回转箱总成内且通过平键将回转动力传递到回转箱总成。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回转箱总成上固定有两个插植臂总成,两个插植臂总成分别固定在两个托架上,且左回转箱总成上固定的是左插植臂总成,右回转箱总成上固定的是右插植臂总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插离合器轴上还设有分插离合器,所述回转箱总成包括由左回转箱壳体和右回转箱壳体固定而成的回转箱壳体。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现有的等行距插秧机(行距分别为250mm和300mm)基础上进行修改设计,在不改变零部件尺寸,避免整体强度降低的前提下,通过每个插秧箱只装配一个回转箱和两个插植臂的方式,以达到缩短相邻两个插秧臂的间距,使栽植后的秧苗在沿插秧机行走方向上呈等窄行距间隔分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每亩的秧苗数量。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是一个插秧箱总成安装一组回转箱总成,故链条的负荷较小,能够提高链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8行等距窄行距水稻插秧机的插植结构图;图2为6行等距窄行距水稻插秧机的插植结构图;图3为8行宽窄行距水稻插秧机的插植结构图;图4为6行宽窄行距水稻插秧机的插植结构图;图5为单组插植结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包括插秧部横梁1,安装在插秧部横梁1上的插植驱动箱总成2,多个插秧箱总成,横送箱总成9,安装在插秧箱总成一侧的回转箱总成,安装在回转箱总成上的插植臂总成,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左回转箱总成5,该插秧箱总成为左插秧箱总成3;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右回转箱总成6,该插秧箱总成为右插秧箱总成4;通过多个左插秧箱总成3和多个右插秧箱总成4的排布,设置相邻插植臂总成之间的间距,所述插植驱动箱总成2包含动力输入轴14和动力输出轴,且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3、第三连接轴10、第四连接轴11将左插秧箱总成3动力输入轴、右插秧箱总成4动力输入轴、横送箱总成9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插秧箱总成为偶数,全部采用左插秧箱总成3、全部采用右插秧箱总成4,或者同时采用左插秧箱总成3、右插秧箱总成4,且左插秧箱总成3、右插秧箱总成4数量相同,位于插秧部横梁1左侧的均为左插秧箱总成3,位于插秧部横梁1右侧的均为右插秧箱总成4。多个左插秧箱总成与多个右插秧箱总成成对称分布形式布置,可设计为4行,6行,8行,10行。所述的两个相邻的插植臂总成之间的中心距A=200mm,八行插植臂总宽度1400mm,六行插植臂总宽度1000mm。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个插植驱动箱总成2驱动多个右插秧箱总成4、多个左插秧箱总成3、以及一个横送箱总成9转动,多个右插秧箱总成4分别通过右回转箱总成6又分别带动右插植臂总成7转动,多个左插秧箱总成3分别通过左回转箱总成5又分别带动左插植臂总成8转动,从而完成插植臂取秧、插秧的动作。所述插秧箱总成包括插秧箱壳体3-7,设置在插秧箱壳体3-7一端的分插离合器轴3-1,设置在插秧箱壳体3-7另一端的插秧轴3-5,所述分插离合器轴3-1上固定有分插离合器链轮3-3,所述插秧轴3-5上设有齿轮,且分插离合器链轮3-3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3-4传动。所述回转箱总成包括回转箱壳体、太阳齿轮5-3,回转箱惰轮5-5,回转箱行星齿轮5-6,托架5-7,平键5-8,所述回转箱壳体由插秧箱总成带动,所述太阳齿轮5-3通过轴承设置在回转箱壳体内,且太阳齿轮5-3与插秧箱总成固定,所述回转箱壳体内通过回转箱惰轮轴5-4设有回转箱惰轮5-5,所述回转箱壳体内通过行星齿轮轴设有回转箱行星齿轮5-6,所述太阳齿轮5-3与回转箱惰轮5-5啮合,回转箱惰轮5-5与回转箱行星齿轮5-6啮合,行星齿轮轴通过花键带动托架5-7。所述插秧箱壳体3-7外侧还固定有固定件3-6,所述回转箱总成内设有太阳齿轮5-3,所述固定件3-6与太阳齿轮5-3固定,所述插秧轴3-5插入回转箱总成内且通过平键5-8将回转动力传递到回转箱总成。每个回转箱总成上固定有两个插植臂总成,两个插植臂总成分别固定在两个托架5-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包括插秧部横梁(1),安装在插秧部横梁(1)上的插植驱动箱总成(2),多个插秧箱总成,横送箱总成(9),安装在插秧箱总成一侧的回转箱总成,安装在回转箱总成上的插植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左回转箱总成(5),该插秧箱总成为左插秧箱总成(3);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右回转箱总成(6),该插秧箱总成为右插秧箱总成(4);通过多个左插秧箱总成(3)和多个右插秧箱总成(4)的排布,设置相邻插植臂总成之间的间距,所述插植驱动箱总成(2)包含动力输入轴(14)和动力输出轴,且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3)、第三连接轴(10)、第四连接轴(11)将左插秧箱总成(3)动力输入轴、右插秧箱总成(4)动力输入轴、横送箱总成(9)动力输入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包括插秧部横梁(1),安装在插秧部横梁(1)上的插植驱动箱总成(2),多个插秧箱总成,横送箱总成(9),安装在插秧箱总成一侧的回转箱总成,安装在回转箱总成上的插植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左回转箱总成(5),该插秧箱总成为左插秧箱总成(3);安装在插秧箱总成左侧的为右回转箱总成(6),该插秧箱总成为右插秧箱总成(4);通过多个左插秧箱总成(3)和多个右插秧箱总成(4)的排布,设置相邻插植臂总成之间的间距,所述插植驱动箱总成(2)包含动力输入轴(14)和动力输出轴,且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3)、第三连接轴(10)、第四连接轴(11)将左插秧箱总成(3)动力输入轴、右插秧箱总成(4)动力输入轴、横送箱总成(9)动力输入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箱总成为偶数,全部采用左插秧箱总成(3)、全部采用右插秧箱总成(4),或者同时采用左插秧箱总成(3)、右插秧箱总成(4),且左插秧箱总成(3)、右插秧箱总成(4)数量相同,位于插秧部横梁(1)左侧的均为左插秧箱总成(3),位于插秧部横梁(1)右侧的均为右插秧箱总成(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箱总成为偶数,同时采用左插秧箱总成(3)、右插秧箱总成(4),左插秧箱总成(3)的数量少于或者多于右插秧箱总成(4)数量,且左插秧箱总成(3)位于同一侧,右插秧箱总成(4)位于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箱总成包括插秧箱壳体(3-7),设置在插秧箱壳体(3-7)一端的分插离合器轴(3-1),设置在插秧箱壳体(3-7)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济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