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插秧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30215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插秧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方法,涉及单季稻田采用机插秧的前提下紫云英的栽培和利用,尤其适用于太湖地区水稻-绿肥轮作制度。该方法采用稻田套播紫云英,通过选择早中熟的紫云英品种、确定5月10~20日进行紫云英耕翻还田、确保在6月初至6月20日进行水稻机插、水稻收割后及时开通三沟有利灌排等措施,达到紫云英一年播种多年自繁利用,年平均降低种子及人工播种费66.7%,水稻增产7%以上,增加水稻效益30-50元,年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近0.02mg/Kg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综合效益,同时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单 季稻田并水稻采用机插秧的前提下,紫云英的种植和利用。
技术介绍
紫云英是一种绿肥作物,能固定空气中氮,一般每亩紫云英能固定纯氮5-10公 斤。在太湖流域早有种植,上世纪七十年代,紫云英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传统的稻田紫云英种植利用技术是每年秋季在稻田收割前套播,第二年春季紫云英盛花期 耕翻还田利用,需要每年播种,用种量和化工量较大,由于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还田利用, 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大量的劳动者进入流通领域和企业,水稻上大 量施用化学肥料,耕地质量越来越差,抛荒面积越来越多,紫云英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然而,近年来,紫云英播种面积有一定回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政府认识到大量使 用化学肥料,不仅降低了土壤耕地质量,降低肥料利用率,而且加快水稻田氮、磷的流失,对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加大投入,对紫云英种植进行奖励,推动紫 云英发展;其次,受养殖业的带动,种草养畜再次为许多农民所接受,第三,水稻机插秧推 广,土地流转,种植大户产生,从而推动紫云英的回升。虽然稻田种植紫云英,利用根瘤菌进行固氮,可以改良培肥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插秧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用早中熟紫云英品种,早中熟是指第一层荚的种子于5月20日前完全成熟;(2)适期套播:紫云英需在水稻收割前7~10天套播于稻田;(3)播种量:每亩紫云英播种量2.5公斤左右;(4)适期耕翻:5月10日至5月20日,紫云英第一层荚的种子完全成熟;(5)耕作方式:先上水3~5天,再用中拖耕翻或旋耕并腐烂20天以上,水稻机插秧栽插前耕翻或耙田;(6)田间管理:水稻收割后及时开通三沟,以防积水渍害,开沟可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生元许露生秦淑平莫美英穆利明陈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