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能红专利>正文

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90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所述分秧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成对的分秧辊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分别绕置在成对的分秧辊轮上,在成对夹持输送带的前端部之间形成进秧槽,所述托秧输送辊轮呈排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托秧输送带绕置在呈排的托秧输送辊轮上,该托秧输送带位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幅提高了分秧速度,进而提高了插秧机的插秧效率,分秧过程中不会对秧苗造成损伤;同时,本分秧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易损坏,使用及维修均十分方便。

The seedling-dividing mechanism of the throwing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edling-splitting mechanism of a throwing transplanter. The seedling-splitting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paired seedling-splitting rollers are movably installed on the seedling-splitting bracket a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output device. The paired clamping conveyor belts are respectively wound on paired seedling-splitting rollers, and a seedling-feeding trough is formed between the front ends of paired clamping conveyor belts. The seedling-supporting conveyor roller is movably arranged in rows on the seedling-dividing bracke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output device. The seedling-supporting conveyor belt is wound on the seedling-supporting conveyor roller in rows. The seedling-supporting conveyor belt is located under the paired clamping conveyor belt.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the width increases the speed of seedling-dividing,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eedling-dividing machine, and the seedling-divid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of the 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is simpl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low, the damage is not easy, and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are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
本技术涉及农耕机械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插秧机的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用于将秧苗插入栽种在稻田的农耕机械,目前常见的插秧机在进行秧苗种植时,通常是先通过秧盘输送机构对装有秧苗的秧盘进行输送,再通过分秧机构将秧苗分秧输送至秧爪处,通过秧爪对秧苗进行抓取,并将秧苗植入秧田泥土中。然而传统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分秧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插秧机的插秧效率,无法适应大面积稻田的秧苗栽种需要;二是分秧效果较差,分秧机构在分秧过程中容易损伤秧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目前常见插秧机的分秧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分秧速度快,可大幅提高插秧效率,并且分秧效果好,对秧苗损伤小的甩载式插秧机。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它包括有机架、动力输出装置和秧苗夹取输送机构,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由分秧支架、成对的夹持输送带、成对的分秧辊轮、托秧输送带和托秧输送辊轮构成,所述分秧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成对的分秧辊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分别绕置在成对的分秧辊轮上,在成对夹持输送带的前端部之间形成进秧槽,所述托秧输送辊轮呈排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托秧输送带绕置在呈排的托秧输送辊轮上,该托秧输送带位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下方。它还包括有中间轴、竖向轴、传动轴和万向节,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由1~10个构成,该秧苗夹取输送机构呈发散状布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由电机构成,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中间轴和竖向轴分别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机架上,在中间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在竖向轴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在竖向轴上设置有第四链轮,位于成对夹持输送带后端部的成对分秧辊轮分别通过中心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在该成对的分秧辊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齿轮,成对分秧辊轮上的第三齿轮相互啮合,在其中一个分秧辊轮上设置有第五链轮,该第五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竖向轴的第四链轮传动连接,所述托秧输送辊轮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五枢轴,托秧输送辊轮通过第五枢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万向节与相邻秧苗夹取输送机构托秧输送辊轮的第五枢轴传动连接,在位于中部的传动轴上设置有第八链轮,在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九链轮,在传动轴上分别设置有第十一链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链轮,第八链轮通过第六链条与第七链轮传动连接,第十一链轮通过第七链条与第九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还包括有压轮和成对的张紧轮,在所述分秧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相对应的张紧架,所述压轮和成对的张紧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分别绕置在成对的张紧轮上,位于外侧的夹持输送带还绕置在压轮上。它还包括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链条下方。所述电机由液压马达代替。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驱动成对的分秧辊轮转动,并带动成对的夹持输送带转动,当秧盘上的秧苗输送至进秧槽内后,秧苗的茎叶部分被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夹紧,使秧苗从秧盘上脱离,并被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夹持向后输送,从而大幅提高了分秧速度,进而提高了插秧机的插秧效率,十分适用于大面积稻田的秧苗栽种需要,并且由于是采用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对秧苗进行夹持输送,因此在分秧过程中不会对秧苗造成损伤;同时,本分秧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易损坏,使用及维修均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仰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它包括有机架1、动力输出装置、秧苗夹取输送机构62、中间轴13、竖向轴14、隔板45、传动轴38和万向节39,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62由1~10个构成,该秧苗夹取输送机构62呈发散状布置,秧苗夹取输送机构62由分秧支架7、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成对的分秧辊轮9、托秧输送带10、托秧输送辊轮11、压轮57和成对的张紧轮43构成,所述分秧支架7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成对的分秧辊轮9、压轮57和成对的张紧轮43分别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7上,分秧辊轮9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由图4所示,所述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分别绕置在成对的分秧辊轮9和成对的张紧轮43上,位于外侧的夹持输送带8还绕置在压轮57上,在所述分秧支架7上分别设置有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相对应的张紧架44,在成对夹持输送带8的前端部之间形成进秧槽50。所述托秧输送辊轮11呈排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7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托秧输送带10绕置在呈排的托秧输送辊轮11上,该托秧输送带10位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下方。所述分秧辊轮9和托秧输送辊轮11与动力输出装置的具体传动连接关系,可按如下方式进行: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由电机2构成,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该电机2也可由液压马达代替,由图3所示,所述中间轴13和竖向轴14分别通过第一套筒52和第二套筒53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机架1上,在中间轴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4,在竖向轴14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5,第一锥齿轮24与第二锥齿轮25相啮合,在竖向轴14上设置有第四链轮26。位于成对夹持输送带8后端部的成对分秧辊轮9分别通过中心轴59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7上,在该成对的分秧辊轮9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齿轮27,成对分秧辊轮9上的第三齿轮27相互啮合,在其中一个分秧辊轮9上设置有第五链轮28,该第五链轮28通过第二链条29与竖向轴14的第四链轮26传动连接。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链轮31,所述托秧输送辊轮1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五枢轴58,托秧输送辊轮11通过第五枢轴58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7上。由图2所示,所述传动轴38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万向节39与相邻秧苗夹取输送机构62的托秧输送辊轮11的第五枢轴58传动连接。在位于中部的传动轴38上设置有第八链轮40,在所述中间轴13上设置有第九链轮41,在传动轴38上分别设置有第十一链轮55,第八链轮40通过第六链条42与第七链轮31传动连接,第十一链轮55通过第七链条56与第九链轮41传动连接。所述隔板4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第二链条29下方,通过隔板45可对第二链条29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防止第二链条29下坠。本分秧机构在工作时,通过市面上常见插秧机的秧盘输送机构将放置有秧苗的秧盘输送至秧苗夹取输送机构62的进秧槽50处,通过电机2驱动成对的分秧辊轮9转动,并带动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转动,当秧盘上的秧苗输送至进秧槽50内后,秧苗的茎叶部分被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夹紧,使秧苗从秧盘上脱离,并被成对的夹持输送带8夹持向后输送,从而实现秧苗的分秧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托秧输送带10对秧苗的根部进行承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机架、动力输出装置和秧苗夹取输送机构,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由分秧支架、成对的夹持输送带、成对的分秧辊轮、托秧输送带和托秧输送辊轮构成,所述分秧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成对的分秧辊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分别绕置在成对的分秧辊轮上,在成对夹持输送带的前端部之间形成进秧槽,所述托秧输送辊轮呈排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托秧输送带绕置在呈排的托秧输送辊轮上,该托秧输送带位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机架、动力输出装置和秧苗夹取输送机构,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由分秧支架、成对的夹持输送带、成对的分秧辊轮、托秧输送带和托秧输送辊轮构成,所述分秧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成对的分秧辊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成对的夹持输送带分别绕置在成对的分秧辊轮上,在成对夹持输送带的前端部之间形成进秧槽,所述托秧输送辊轮呈排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并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托秧输送带绕置在呈排的托秧输送辊轮上,该托秧输送带位于成对的夹持输送带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甩栽式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中间轴、竖向轴、传动轴和万向节,所述秧苗夹取输送机构由1~10个构成,该秧苗夹取输送机构呈发散状布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由电机构成,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中间轴和竖向轴分别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机架上,在中间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在竖向轴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在竖向轴上设置有第四链轮,位于成对夹持输送带后端部的成对分秧辊轮分别通过中心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分秧支架上,在该成对的分秧辊轮上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能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能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