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84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54
一种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其中U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V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W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实现三条支路并联时提高外、中、内层绕组在电机负载运行时温度的不均匀性,提高电机的电气性能指标。最大的特点是电机负载运行时,三条并联支路电流完全平衡,三条支路间没有电流幅值和相位差异,提高了电机的整体性能。

Armature Winding of Flat Copper Wire Wave Winding with Current Balance

A current-balanced armature winding of flat copper wire-wave winding includes U-phase winding, V-phase winding and W-phase winding; three parallel branches of U-phase winding enter from the first layer of each pair of poles corresponding slots and exit from the first layer of each pair of poles corresponding slots; three parallel branches of V-phase winding enter from the first layer of each pair of poles corresponding slots and from the first layer of each pair of poles corresponding slots. The three parallel branches of W phase winding enter from the first layer of each pair of p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lot and exit from the first layer of each pair of p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lot. When the armature winding of flat copper wire wave winding realizes three branches parallel connection, the temperature non-uniformity of the outer, middle and inner windings during motor load operation is improved, and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motor is improved.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that the current of the three parallel branches is completely balanced when the motor is under loa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current among the three branches, which improve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特别是一种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当每槽导体数N=6层时,往往三相绕组选用的连接方式是:1、2层构成一条支路(内层),3、4层构成一条支路(中层),5、6层为另外一条支路(外层),三条支路并联连接,这样电机负载运行时三条支路间因绕组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容易导致三条支路电流不平衡(电机电源频率越高,不平衡度越大),导致三条支路温度分布不均,外、中、内层绕组温度逐渐增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内层温度过高损害电机的绝缘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所述的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各自具有三条支路,其中U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V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W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中的任意一条支路均各自由第1、第2、第3、第4、第5和第6层扁铜线构成。1、2、3、4、5、6层数命名顺序可以按图4由槽底向槽口排列,也可以由槽口向槽底顺序排列。波绕组结构包括引出线端和非引出线端,引出线端设置绕组焊接点,非引出线端均为U型线。绕组引出线端部节距均相等,非引出线端采用两种节距,且每极每相均为一个大节距跨在两个小节距上面。本技术的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实现当条支路并联时提高外、中、内层绕组在电机负载运行时温度不均匀性,提高电机的电气性能指标。最大的特点是电机负载运行时,三条并联支路电流完全平衡,三条支路间没有电流幅值和相位差异,提高了电机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三相绕组原理展开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展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三相绕组原理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每槽导体分布图。图5显示了U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的连线方式。图6显示了V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的连线方式。图7显示了W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的连线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这种6层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本实施例以54槽、极对数P=6、每相三条并联支路,每槽导体层数N=6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这种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为六层波绕组结构,绕组引出线端端子U1、U2、U3、V1、V2、V3、W1、W2、W3、X1、X2、X3、Y1、Y2、Y3、Z1、Z2、Z3下标数字1、2、3分别对应星点支路1、星点支路2、星点支路3。该扁铜线波绕组没有采用现有技术方案(将1、2层构成一条支路(内层),3、4层为一条支路(中层),5、6层为另外一条支路(外层),三条支路并联连接),每相绕组也是三条支路,但每条支路均由1、2、3、4、5、6层扁铜线构成。该措施对每槽导体层数N=6,并联支路为3时,各种定子槽数(包括36、48、54、60、72、84、90槽等)均适用,且绕组节距为短距、整距、长距均适用。U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支路1从3#槽、支路2从19#槽、支路3从38#槽),最后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支路1从10#槽、支路2从29#槽、支路3从48#槽),具体连线方式如图5。V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支路1从9#槽、支路2从25#槽、支路3从44#槽),最后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支路1从16#槽、支路2从35#槽、支路3从54#槽),具体连线方式如图6。W相绕组的三条并联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支路1从15#槽、支路2从31#槽、支路3从50#槽),最后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支路1从22#槽、支路2从41#槽、支路3从6#槽),具体连线方式如图7。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所述的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各自具有三条支路,其中,U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V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W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中的任意一条支路均各自由第1、第2、第3、第4、第5和第6层扁铜线构成,所述的第1、第2、第3、第4、第5和第6层扁铜线的排列顺序是从对应槽的槽底向槽口方向排列,或者,从对应槽的槽口向槽底方向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所述的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各自具有三条支路,其中,U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V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W相绕组的三条支路分别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进,从每对极同一对应槽的第一层出;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中的任意一条支路均各自由第1、第2、第3、第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华宋志环曹红飞赵航张亚徐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