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694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对楼板的面积而对芯模的固定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楼板的均匀性和施工品质,提高实用性,并且方便对支撑连接件进行拆卸,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底模板、板底钢筋网、板顶钢筋网以及设置于板顶钢筋网和板底钢筋网之间的多组芯模,芯模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支撑连接件包括左门型支架、右门型支架、两组左螺纹杆、两组右螺纹杆、两组连接管、两组左连接板和两组右连接板,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底模板和板底钢筋网安装;设定抗浮点;芯模安装;板顶钢筋网固定;芯模定位;芯模固定;全面检查;砼浇筑;支撑连接件拆除;拆模。

A Prestressed Hollow Floo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ccessory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prestressing hollow floo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an adjust the floor area and the fixed spacing of core formwork to ensure the uniformity of floor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improve practicability, and facilitate the disassembly of supporting connector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use; it includes bottom formwork and bottom plate steel. The supporting connectors include left portal bracket, right portal bracket, two groups of left threaded rods, two groups of right threaded rods, two groups of connecting tubes, two groups of left connecting plates and two groups of right connecting plat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bottom template and bottom plate. Installat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mesh; Setting anti-floating point; Installation of core mould; Fix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mesh at the top of slab; Positioning of core mould; Fixing of core mould; Overall inspection; Concrete pouring; Removal of supporting connectors; Demolition of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GFM轻质内模在现浇空心楼盖中的应用,可节约砼用量,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地震作用;还可较方便的实现大开间,增大使用面积,在保证使用净高度的条件下,可降低结构层高,对于有高度限制的房屋,可增加楼层,同时,埋置GFM轻质内模的现浇砼空心楼盖符合国家倡导的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和建筑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有的预应力空心楼板包括底模板、板底钢筋网、板顶钢筋网以及设置于板顶钢筋网和板底钢筋网之间的多组芯模,芯模呈矩阵设置于板底钢筋网和板顶钢筋网之间,并且芯模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其通过支撑连接件对芯模进行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芯模上浮或者水平移动的情况,其不方便根据楼板的面积而对芯模的固定间距进行调节,从而影响楼板的施工品质,导致实用性较低,并且不方便对支撑连接件进行拆卸,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对楼板的面积而对芯模的固定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楼板的均匀性和施工品质,提高实用性,并且方便对支撑连接件进行拆卸,提高使用可靠性的预应力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包括底模板、板底钢筋网、板顶钢筋网以及设置于板顶钢筋网和板底钢筋网之间的多组芯模,芯模呈矩阵设置于板底钢筋网和板顶钢筋网之间,并且芯模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左门型支架、右门型支架、两组左螺纹杆、两组右螺纹杆和两组连接管,所述左门型支架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左连接板,所述两组左螺纹杆的左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板右端连接,所述右门型支架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右连接板,所述两组右螺纹杆的右端分别与两组右连接板左端连接,所述两组连接管内侧壁的左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内螺纹结构与左螺纹杆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两组连接管内侧壁的右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内螺纹结构与右螺纹杆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并且第一内螺纹结构与第二内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两组左螺纹杆的右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的左端内部,两组有螺纹杆的左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的右端内部,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分别与相邻两组芯模相对的一侧贴紧,所述底模板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固定槽,所述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的底端均插入至固定槽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所述芯模顶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垫块,并在垫块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板顶钢筋网的顶端绑扎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均设置有限位孔,四组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自矩形框的底端分别穿过四组限位孔至矩形框的上方,并在四组限位杆的顶端均设置有限位螺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所述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均位于板顶钢筋网的上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还包括多组支撑架,所述多组支撑架的底端均与板底钢筋网绑扎固定,多组支撑架的顶端均与板顶钢筋网绑扎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底模板和板底钢筋网安装:将板底钢筋网固定与底模板的顶端,划线定位,确定芯模的位置;(2)设定抗浮点:为防止在浇筑砼时芯模受混凝土流动性造成芯模上浮,必须设置抗浮点,采用专用螺栓对芯模设置抗浮点,螺栓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一般为1.0m-2.0m为宜;(3)芯模安装:根据底模板上的定位,在板底钢筋网的顶端铺设芯模;(4)板顶钢筋网固定:将多组支撑架的底端与板底钢筋网绑扎固定,多组支撑架的顶端与板顶钢筋网的绑扎固定;(5)芯模定位:根据芯模的位置,将矩形框架绑扎于板顶钢筋网上,并且使每组矩形框架均位于一组芯模的正上方,通过限位杆和限位螺母的配合,保证芯模在上下方向的稳定;(6)芯模固定:将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置于相邻两组芯模之间,通过转动两组连接管,使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对两组芯模进行支撑,将芯模夹紧;(7)全面检查:对有松动和位置偏移的芯模进行加固或者纠偏调整处理;(8)砼浇筑:为保证现浇空心楼盖的工程质量,砼宜分层交替浇筑完成,首先将下层少量砼灌入板底钢筋网中,反复振捣板底钢筋网,当砼经振捣流入芯底部密实后,再浇筑上层所需的全部混凝土,要求砼的流动性要好,并再次振捣;(9)支撑连接件拆除,待砼浇筑至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二时,将支撑连接件提出,通过旋松连接管,方便将支撑连接件提出;(10)拆模:混凝土浇筑成型终凝后,即可拆除回收底模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所述步骤(5)中,垫块的高度为10-75m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在所述步骤(6)结束后,尽量避免施工人员直接踩踏在芯模上或者将大型的施工机械、机具、大宗材料码放与芯模上,以免钢筋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动两组连接管,对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楼板的面积而对芯模的固定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楼板的均匀性和施工品质,提高实用性,需要将支撑连接件拆卸时,旋松连接管,然后将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自混凝土中提出即可,方便对支撑连接件进行拆卸,提高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芯模和支撑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左门型支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右门型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矩形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底模板;2、板底钢筋网;3、板顶钢筋网;4、芯模;5、支撑连接件;6、左门型支架;7、右门型支架;8、左螺纹杆;9、右螺纹杆;10、连接管;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垫块;14、限位杆;15、矩形框;16、限位孔;17、限位螺母;18、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包括底模板1、板底钢筋网2、板顶钢筋网3以及设置于板顶钢筋网3和板底钢筋网2之间的多组芯模4,芯模4呈矩阵设置于板底钢筋网2和板顶钢筋网3之间,并且芯模4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5;支撑连接件5包括左门型支架6、右门型支架7、两组左螺纹杆8、两组右螺纹杆9和两组连接管10,左门型支架6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左连接板11,两组左螺纹杆8的左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板11右端连接,右门型支架7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右连接板12,两组右螺纹杆9的右端分别与两组右连接板12左端连接,两组连接管10内侧壁的左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结构,第一内螺纹结构与左螺纹杆8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两组连接管10内侧壁的右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结构,第二内螺纹结构与右螺纹杆9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并且第一内螺纹结构与第二内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两组左螺纹杆8的右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10的左端内部,两组有螺纹杆的左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10的右端内部,左门型支架6和右门型支架7分别与相邻两组芯模4相对的一侧贴紧,底模板1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固定槽,左门型支架6和右门型支架7的底端均插入至固定槽内;通过转动两组连接管,对左门型支架和右门型支架之间的距离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包括底模板(1)、板底钢筋网(2)、板顶钢筋网(3)以及设置于板顶钢筋网(3)和板底钢筋网(2)之间的多组芯模(4),芯模(4)呈矩阵设置于板底钢筋网(2)和板顶钢筋网(3)之间,并且芯模(4)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5)包括左门型支架(6)、右门型支架(7)、两组左螺纹杆(8)、两组右螺纹杆(9)和两组连接管(10),所述左门型支架(6)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左连接板(11),所述两组左螺纹杆(8)的左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板(11)右端连接,所述右门型支架(7)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右连接板(12),所述两组右螺纹杆(9)的右端分别与两组右连接板(12)左端连接,所述两组连接管(10)内侧壁的左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内螺纹结构与左螺纹杆(8)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两组连接管(10)内侧壁的右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内螺纹结构与右螺纹杆(9)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并且第一内螺纹结构与第二内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两组左螺纹杆(8)的右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10)的左端内部,两组有螺纹杆的左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10)的右端内部,左门型支架(6)和右门型支架(7)分别与相邻两组芯模(4)相对的一侧贴紧,所述底模板(1)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固定槽,所述左门型支架(6)和右门型支架(7)的底端均插入至固定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包括底模板(1)、板底钢筋网(2)、板顶钢筋网(3)以及设置于板顶钢筋网(3)和板底钢筋网(2)之间的多组芯模(4),芯模(4)呈矩阵设置于板底钢筋网(2)和板顶钢筋网(3)之间,并且芯模(4)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5)包括左门型支架(6)、右门型支架(7)、两组左螺纹杆(8)、两组右螺纹杆(9)和两组连接管(10),所述左门型支架(6)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左连接板(11),所述两组左螺纹杆(8)的左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板(11)右端连接,所述右门型支架(7)底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右连接板(12),所述两组右螺纹杆(9)的右端分别与两组右连接板(12)左端连接,所述两组连接管(10)内侧壁的左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内螺纹结构与左螺纹杆(8)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两组连接管(10)内侧壁的右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内螺纹结构与右螺纹杆(9)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并且第一内螺纹结构与第二内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两组左螺纹杆(8)的右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10)的左端内部,两组有螺纹杆的左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连接管(10)的右端内部,左门型支架(6)和右门型支架(7)分别与相邻两组芯模(4)相对的一侧贴紧,所述底模板(1)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固定槽,所述左门型支架(6)和右门型支架(7)的底端均插入至固定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4)顶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垫块(13),并在垫块(13)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杆(14),所述板顶钢筋网(3)的顶端绑扎有矩形框(15),所述矩形框(15)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均设置有限位孔(16),四组所述限位杆(14)的顶端自矩形框(15)的底端分别穿过四组限位孔(16)至矩形框(15)的上方,并在四组限位杆(14)的顶端均设置有限位螺母(1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螺纹杆(8)和右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元史建华张娟娟康亚琴刘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