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13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现浇钢筋砼层,多条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紧密排列,且端头搭在梁或墙上,且布设钢筋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砼层,预制桁架条形底板包括底板和桁架,条形底板内设置有多根纵向预应力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杆、倒V形腹杆和两根下弦杆,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通过腹杆连接,两根倒V形腹杆的折弯处在上弦杆的同一相对点焊接,形成四棱锥结构腹杆单元,下弦杆设置在条形底板内,底板上设置一条纵向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单元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0‑100厘米,间隔设置的腹杆之间设置有模壳构件,其模壳构件设置在上弦杆与底板之间。

A Composite Flo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posite floor, which comprises a prefabricated truss strip bottom plate, a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 a plurality of prefabricated truss strip bottom plates arranged tightly, and the end of the prefabricated truss strip bottom plate is laid on a beam or wall. After the reinforcement bar is laid, concrete is poured on the composite floor to form a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 The prefabricated truss strip bottom plat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truss, and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prestressing bars are arranged in the strip bottom plate. The frame consists of an upper chord, an inverted V-shaped web bar and two lower chords. The upper chord bar and the lower chord bar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web bar. The bending of the two inverted V-shaped web bars is welded at the same relative point of the upper chord bar to form a four-pyramid web bar unit. The lower chord bar is arranged in the strip bottom plate, and a longitudinal truss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web bar un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pper chord bar and the lower chord bar.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m is 50 to 100 centimeters,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web rods is provided with a die shell component,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chord rod and the bottom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楼板(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二)
技术介绍
目前,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楼板主要采用现浇砼整体浇筑,一般的施工方法是在施工现场搭设规定的临时的脚手架,并设置好模板,然后根据需要配置钢筋,接着进行现场混凝土的浇筑。代替这种现场中用的模板施工的是预先在工厂制造的所谓预制的模板,然后将这种预制的模板搬入现场,安装在相应的脚手架上施工,由于其作业性先进,可以缩短工期,所以近年来被广泛采用。所以近年来被广泛采用。这类预先制作的模板有压型钢板、砼模板及预应力砼模板等,但是,这类预制的模板在现浇砼楼盖、屋盖等现浇砼板施工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过高,重量太大,不够轻便。例如采用压型钢板作为不拆除的永久性模板时,虽然强度高,刚度大,但是成本高,同时,外露的钢模板容易锈蚀,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与使用。当采用砼模板作为不拆除的永久性模板时,如专利号为03227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技术专利,在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13行至第22行中具体描述了该技术的实现方式,“该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楼板由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纵向肋下两侧开有孔洞,钢筋穿过构件两侧的孔洞,连接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楼板后,槽内再浇筑混凝土填平。”,该技术专利方案中,楼板由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并通过现穿钢筋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已有的钢筋形成纵横交错的布局来形成双向结构,不需现场支模,现穿钢筋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原有钢筋形成纵横交错的布局,能承受双向荷载,但是,其本身为单向结构,需现穿钢筋方可承受双向荷载,而且,其构件纵向肋结构造成了横向隔断,不便于管线穿设,现浇砼与模板之间的叠合界面的抗剪能力低,楼盖或屋盖施工用的钢筋、砼等材料耗用大,成本高,整体性差。本技术是针对上述技术缺点做的改进。(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楼板,这种底板强度高、刚度大,其在应用到楼板中时可以直接作为底模板使用,不需要另外支模,不但减少了模板,同时可以减少模板支架或者不用模板支架,不需要拆模,节约了工期和成本;同时也符合当下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其大大的减少了建筑垃圾。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现浇钢筋砼层,多条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紧密排列,且端头搭在梁或墙上,且布设钢筋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砼层,预制桁架条形底板包括底板和桁架,条形底板为混凝土预应力底板,底板的宽度大于75厘米,条形底板内设置有多根纵向预应力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杆、倒V形腹杆和两根下弦杆,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通过腹杆连接,两根倒V形腹杆的折弯处在上弦杆的同一相对点焊接,形成四棱锥结构腹杆单元,下弦杆设置在条形底板内,底板上设置一条纵向桁架,所述的腹杆单元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0-100厘米,间隔设置的腹杆之间设置有模壳构件,其模壳构件设置在上弦杆与底板之间。本技术中的桁架条形底板具有灵活性强,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的楼板作出适应性调整。桁架条形底板的两端可以搭接在墙上或梁上,由于桁架的作用,能充分发挥桁架的力学性能,减少现浇砼板的钢筋的用量,减薄现浇砼板的厚度,降低成本,并且可大大提高现浇砼与网架之间的相互嵌固作用,提高现浇砼与模板之间的叠合界面的抗剪能力,提高楼盖的整体性能,此外,桁架条形底板可在工厂实现大批量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与施工成本,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板、实心楼盖、屋盖使用。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条形底板的长度大于宽度的4倍。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为空腔六面体水泥构件或实心轻质块体。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条形底板的设置的模壳构件为一面开口的盆状构件,盆状构件的开口向着底板设置。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条形底板上多个模壳构件间隔设置在底板上。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条形底板的纵向中部位置设置有加强网,且加强网设置在纵向预应力钢筋的下面;加强网为钢筋网或纤维网。一般在搬运或应用时,条形底板的中部是薄弱部位,通过加强网的设置,可以加强该部位的强度,同时在一定的受力范围内,可以减薄条形底板的厚度。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厚度大于5厘米。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桁架的上弦杆为钢管。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钢管内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或者所述的钢管内设置有钢筋,钢筋为预应力钢筋。(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附图3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1为条形底板,2为桁架,3为预应力钢筋,4为上弦杆,5为下弦杆,6为腹杆,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本技术如附图1所示,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现浇钢筋砼层12,多条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紧密排列,且端头搭在梁10或墙11上,且布设钢筋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砼层12,预制桁架条形底板包括底板1和桁架2,条形底板1为混凝土预应力底板,底板1的宽度大于75厘米,底板1内设置有多根纵向预应力钢筋3,桁架2包括一根上弦杆4、倒V形腹杆6和两根下弦杆5,上弦杆4与下弦杆5之间通过腹杆6连接,两根倒V形腹杆6的折弯处在上弦杆4的同一相对点焊接,形成四棱锥结构腹杆单元,下弦杆5设置在条形底板1内,底板1上设置一条纵向桁架2,所述的腹杆单元在上弦杆4与下弦杆5之间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0-100厘米,间隔设置的腹杆之4间设置有模壳构件8,其模壳构件8设置在上弦杆4与底板1之间,多个模壳构件8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如图3所示,所述条形底板的长度大于宽度的4倍,底板的厚度大于5厘米。附图2是附图3的右视图。如图5、6所示,所述的条形底板1的纵向中部位置设置有加强网9,且加强网9设置在纵向预应力钢筋3的下面;加强网9为钢筋网或纤维网。如图6所示,所述的模壳构件8为空腔六面体水泥构件;如图5所示,所述条形底板设置的模壳构件8为一面开口的盆状构件,盆状构件的开口向着底板1设置。如图4、5、6所示,所述的桁架的上弦杆为钢管;所述的钢管内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所述的钢管内还设置有钢筋,钢筋为预应力钢筋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现浇钢筋砼层,多条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紧密排列,且端头搭在梁或墙上,且布设钢筋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砼层,其特征在于预制桁架条形底板包括底板和桁架,条形底板为混凝土预应力底板,底板的宽度大于75厘米,条形底板内设置有多根纵向预应力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杆、倒V形腹杆和两根下弦杆,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通过腹杆连接,两根倒V形腹杆的折弯处在上弦杆的同一相对点焊接,形成四棱锥结构腹杆单元,下弦杆设置在条形底板内,底板上设置一条纵向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单元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0‑100厘米,其特征还在于间隔设置的腹杆之间设置有模壳构件,其模壳构件设置在上弦杆与底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现浇钢筋砼层,多条预制桁架条形底板紧密排列,且端头搭在梁或墙上,且布设钢筋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砼层,其特征在于预制桁架条形底板包括底板和桁架,条形底板为混凝土预应力底板,底板的宽度大于75厘米,条形底板内设置有多根纵向预应力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杆、倒V形腹杆和两根下弦杆,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通过腹杆连接,两根倒V形腹杆的折弯处在上弦杆的同一相对点焊接,形成四棱锥结构腹杆单元,下弦杆设置在条形底板内,底板上设置一条纵向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单元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间隔设置,其间距为50-100厘米,其特征还在于间隔设置的腹杆之间设置有模壳构件,其模壳构件设置在上弦杆与底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底板的长度大于宽度的4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恒邦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