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及一种2.5D盖板技术

技术编号:213583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后使用毛刷棒和磨皮棒对上下对齐叠设的多片盖板的腰形通孔进行抛光,且抛光过程中均为盖板在竖直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毛刷棒或磨皮棒在高速旋转的同时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并在抛光液的作用下抛光所述2.5D盖板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底倒边。本工艺中涉及的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实现产品腰形孔直身位和孔底倒边抛光无死角,提高产品质量,且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为批量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方便可靠,易于推广,实用价值大。

A polishing method for waist through hole of 2.5D cover plate and a 2.5D cover pl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lishing method for waist-shaped through holes of a 2.5D cover plate. The method comprises polishing the waist-shaped through holes of a plurality of overlapping sheets aligned up and down successively with a brush rod and a grinding rod. In the polishing process, the cover plate moves up and dow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le the brush rod or the grinding rod rotates at a high speed and moves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waist-shaped through holes. The straight body position and the bottom inverted side of the waist through hole of the 2.5D cover plate are polished under the action of a polishing fluid. The devic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fabrication.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straight body position of the waist hole and the bottom chamfering polishing without dead angle,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improve product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vide reliable guarantee for mass production. This method has wide application scope, convenience and reliability, easy popularization and great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及一种2.5D盖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机玻璃、陶瓷、宝石盖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及一种2.5D盖板。
技术介绍
底面平整而凸面(正面)带弯曲弧面的盖板为2.5D盖板,如图1所示。而3D盖板一般指凸面和凹面都带弯曲弧面的盖板(3D盖板可视为是2.5D盖板的底面内凹掏空)。从图1中可见,所述2.5D盖板包括A面14(即正面)与B面15(即底面)两个平面以及边位,所述边位包括2.5D盖板的弧面11、直身位12和底倒边13。而从图2中2.5D盖板的正面视图看来,所述2.5D盖板上包括对应摄像头位置的腰形通孔16。现有技术中2.5D盖板上的通孔多包括圆孔按键孔和方孔听筒孔,因而对这样的2.5D盖板并不涉及对腰形通孔的抛光。也有少量2.5D盖板上涉及腰形通孔,因而需要抛光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腰形通孔的底倒边。现有技术中,多是采取对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腰形通孔的底倒边分别采用不同机器和不同抛光方式的方法来抛光。其中腰形通孔的直身位是指通孔垂直于2.5D盖板的正面和底面的内壁面,而腰形通孔的底倒边是指腰形通孔直身位与2.5D盖板的底面连接处的倒边。而腰形通孔的面倒边对应的2.5D盖板正面在后续的加工和装配过程中还涉及研磨步骤,因此腰形通孔的面倒边处的光亮度要求不如底倒边处的光亮度要求高。采用不同机器和不同抛光方式的方法来分别抛光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底倒边时,在抛光腰形通孔的直身位时可以将抛光磨皮棒自上而下插入通孔后在磨皮棒旋转的同时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而在抛光腰形通孔的底倒边时一般使用滚筒直排毛刷和抛光液局部单面抛光或者在未对产品的腰形通孔底倒边做出粗糙度要求时并不会对该区域进行抛光。但这样的抛光方法工序繁多、抛光效率低、成本高,且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后使用毛刷棒和磨皮棒对上下对齐叠设的多片盖板的腰形通孔进行抛光,且抛光过程中均为盖板在竖直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毛刷棒或磨皮棒在高速旋转的同时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并在抛光液的作用下抛光所述2.5D盖板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底倒边。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片2.5D盖板采用正面朝上和底面朝上的交替方式叠放,且每次抛光时叠设的盖板为3~30片,优选5~20片。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毛刷棒由钢丝扎设刷毛而成,且毛刷棒的直径比腰形通孔的宽度大1~3mm,所述磨皮棒由圆柱棒外表面固定设置磨皮而成,且磨皮棒的直径比腰形通孔的宽度大0.5~2mm。如图2所示的2.5D盖板上腰形通孔的宽度和端圆直径为10mm,孔的长度为23mm,则毛刷棒的直径设置为12mm,而磨皮棒的直径设置为11m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毛刷棒中钢丝的直径为0.6mm以下,且所述刷毛为猪毛。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毛刷棒或磨皮棒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的频率为1~15s/次,优选2~8s/次,所述盖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频率为2~20s/次,优选4~10s/次,且盖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运动幅度为叠设的多片盖板的总厚度的1~1.5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抛光前所述2.5D盖板固定在夹具上,且抛光过程中夹具带动盖板上下运动,所述夹具上在盖板腰形通孔下方对应位置设置有夹具通孔,且夹具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均比盖板上腰形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大1.5~5m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具下方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夹具上下运动的电机和偏心轮。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毛刷棒或磨皮棒在抛光时的选择速度为1000~5000rpm,优选2000~4000rpm,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且所述抛光液为氧化铈抛光液。本专利技术还相应提供一种2.5D盖板,所述2.5D盖板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抛光方法所制备的腰形通孔。本专利技术抛光工序简单,抛光效率高,成本低,能得到表面质量均匀细致的盖板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2.5D盖板的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为含腰形通孔的2.5D盖板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后使用毛刷棒和磨皮棒对上下对齐叠设的多片盖板的腰形通孔进行抛光,且抛光过程中均为盖板在竖直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毛刷棒或磨皮棒在高速旋转的同时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并在抛光液的作用下抛光所述2.5D盖板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底倒边。具体地,在原有光孔机设备上,在抛光区域下方安装电机,电机联动处安装偏心轮从而让夹具携带盖板产品做上下浮动运动;在此之前,先根据产品腰形孔尺寸大小制作上表面形状为与玻璃外形匹配的凹槽且底面含有夹具通孔的固定产品用夹具。在准备抛光前,先将毛刷棒浸泡在水中4小时,再将毛刷棒装于传统光孔机旋转主机上并锁紧固定;毛刷棒随设备Z轴机构下降到产品腰形孔中间位置内,之后电机转速3000RPM带动毛刷棒高速旋转;毛刷棒沿腰形通孔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同时电机和偏心轮带动夹具和玻璃产品上下往复运动,整个毛刷棒抛光过程看似是无规则运动。再将毛刷棒更改为抛光磨皮棒,将磨皮棒随设备Z轴机构下降到产品腰形孔中间位置内,之后电机转速3000RPM带动磨皮棒高速旋转;磨皮棒沿腰形通孔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同时电机和偏心轮带动夹具和玻璃产品上下往复运动,整个磨皮棒抛光过程看似也是无规则运动。在这两种抛光棒的抛光过程中,同步底座主轴采用偏心轴单边摆幅1.5mm运动,使得玻璃在夹具中上下运动的幅度大致在10mm左右。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毛刷棒或磨皮棒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的频率为1~15s/次,优选2~8s/次,所述盖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频率为2~20s/次,优选4~10s/次,且盖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运动幅度为叠设的多片盖板的总厚度的1~1.5倍。具体地,毛刷棒或磨皮棒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的频率为4s/次,即往返各耗时2s。所述盖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频率为6s/次,即往返各耗时3s。十片盖板采用正面朝上和底面朝上的交替方式叠放,单片盖板的厚度为0.8mm,如图1所示,盖板间隔设有垫层,盖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运动幅度为10m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抛光前所述2.5D盖板固定在夹具上,且抛光过程中夹具带动盖板上下运动,所述夹具上在盖板腰形通孔下方对应位置设置有夹具通孔,且夹具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均比盖板上腰形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大1.5~5mm。具体地,夹具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均比盖板上腰形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大3mm。本专利技术中玻璃产品和抛光毛刷棒或抛光磨皮棒之间存在上下、前后以及旋转的相对运动,整体看起来是不规律的抛光。抛光毛刷棒或抛光磨皮棒以主机转速每分钟3000转旋转,结合氧化铈抛光粉作为抛光辅料。腰形孔的直身位和孔底倒边首先在毛刷棒下实现一体抛光,再结合使用上下磨皮棒对腰形孔的直身位进行精抛。得到抛光效果全面无死角、腰形孔的直身位和孔底倒边均光亮合格的玻璃产品。本专利技术中的抛光毛刷棒和抛光磨皮棒装载在同一个抛光机的主轴下,使用同一种抛光工艺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先后使用毛刷棒和磨皮棒对上下对齐叠设的多片盖板的腰形通孔进行抛光,且抛光过程中均为盖板在竖直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毛刷棒或磨皮棒在高速旋转的同时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并在抛光液的作用下抛光所述2.5D盖板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底倒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5D盖板的腰形通孔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先后使用毛刷棒和磨皮棒对上下对齐叠设的多片盖板的腰形通孔进行抛光,且抛光过程中均为盖板在竖直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毛刷棒或磨皮棒在高速旋转的同时沿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做前后往复运动,并在抛光液的作用下抛光所述2.5D盖板腰形通孔的直身位和底倒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2.5D盖板采用正面朝上和底面朝上的交替方式叠放,且每次抛光时叠设的盖板为3~30片,优选5~20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棒由钢丝扎设刷毛而成,且毛刷棒的直径比腰形通孔的宽度大1~3mm,所述磨皮棒由圆柱棒外表面固定设置磨皮而成,且磨皮棒的直径比腰形通孔的宽度大0.5~2mm。如图2所示的2.5D盖板上腰形通孔的宽度和端圆直径为10mm,孔的长度为23mm,则毛刷棒的直径设置为12mm,而磨皮棒的直径设置为11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棒中钢丝的直径为0.6mm以下,且所述刷毛为猪毛。5.根据权利要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桥兵曾涛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