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581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解决复杂表面制孔的技术难题。其包括姿态调整部分、制孔执行部分及支撑部分,根据待加工位置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多自由度制孔装置的各轴,使制孔执行部分到达预设位置,从而分步动作完成制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一方面通过并联的多自由度结构,实现了各自由度的独立控制;另一方面采用末端固定前端悬浮的设计,实现制孔执行部分的姿态调整;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实现了结构紧凑。

A Multi-Degree-of-Freedom Hole Ma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degree-of-freedom hole-making device,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hole-making on complex surface. It includes attitude adjusting part, drilling execution part and supporting part, adjusting the axes of the multi-degree-of-freedom drilling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to be processed, so as to make the drilling execution part reach the preset position and complete drilling step by step. On the one hand, the device realizes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degree of freedom through parallel multi-degree-of-freedom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ice realizes attitude adjustment of the hole-making executing part by using the design of fixed front end suspension at the end; and realizes compact structure by using worm wheel and w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自由度自动制孔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加工要求的提高,现代机械加工技术及装备发展呈现出高精密、智能化、复合型等趋势。目前常见的制孔机械一般进行XYZ三轴向加工模式,但是随着产品发杂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复杂表面,狭窄空间的制孔需求,要求制孔设备有更多自由度及更高集成度。同时,现有加工设备存在加工盲区,工件位置调整需重新定位,对保证加工精度不利,当工件位置不易调整时,精度保证与加工条件的矛盾更加突出。采用固定模式,结构复杂,体积大,难以适应目前的制造需求,设计集成度高,操作灵活的多自由度制孔装置有广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解决复杂表面制孔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装置一方面通过并联的多自由度结构,实现了各自由度的独立控制;另一方面采用末端固定前端悬浮的设计,实现制孔执行部分的姿态调整;通过使用蜗轮蜗杆实现了结构紧凑。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其包括有姿态调整部分、制孔执行部分及支撑部分;Y轴第二滑轨支架(59)、Y轴驱动电机支架(30)固连于底板(1),Y轴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姿态调整部分、制孔执行部分及支撑部分;Y轴第二滑轨支架(59)、Y轴驱动电机支架(30)固连于底板(1),Y轴驱动电机(4)与Y轴驱动电机支架(30)固连,Y轴驱动轮(2)与Y轴驱动电机(4)固连,Y轴丝杠(57)与Y轴驱动电机支架(30)连接,Y轴丝杠(57)一端与Y轴从动轮(31)固连,Y轴驱动轮(2)与Y轴从动轮(31)同时与第一同步带(3)啮合,Y轴第二滑轨(58)、Y轴第一滑轨(28)固连于Y轴第二滑轨支架(59),Y轴第一滑块(43)、Y轴丝杠螺母(44)、Y轴第二滑块(45)固连于Y轴第一滑块支架(46),Y轴第一滑块(43)、Y轴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自由度制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姿态调整部分、制孔执行部分及支撑部分;Y轴第二滑轨支架(59)、Y轴驱动电机支架(30)固连于底板(1),Y轴驱动电机(4)与Y轴驱动电机支架(30)固连,Y轴驱动轮(2)与Y轴驱动电机(4)固连,Y轴丝杠(57)与Y轴驱动电机支架(30)连接,Y轴丝杠(57)一端与Y轴从动轮(31)固连,Y轴驱动轮(2)与Y轴从动轮(31)同时与第一同步带(3)啮合,Y轴第二滑轨(58)、Y轴第一滑轨(28)固连于Y轴第二滑轨支架(59),Y轴第一滑块(43)、Y轴丝杠螺母(44)、Y轴第二滑块(45)固连于Y轴第一滑块支架(46),Y轴第一滑块(43)、Y轴第二滑块(45)分别与Y轴第二滑轨(58),Y轴第一滑轨(28)连接,Y轴丝杠螺母(44)与Y轴丝杠(57)连接,RX轴转轴(47)一端与RY轴驱动电机支架(26)固连,一端与Y轴滑块支架(46)通过轴承连接,RY轴丝杠螺母(61)通过轴承与RY轴驱动电机支架(26)连接,RY轴丝杠螺母(61)位于RY轴从动轮(25)的内孔且与其固连,RX轴蜗轮(42)与RY轴驱动电机支架(26)固连,RX轴驱动电机支架(27)与Y轴滑块支架(46)固连,RX轴驱动电机(29)与RX轴驱动电机支架(27)固连,RX轴蜗杆(6)通过轴承与Y轴滑块支架(46)连接,RX轴蜗杆(6)与RX轴驱动电机(29)通过第一联轴器(5)固连,RX轴蜗杆(6)与RX轴蜗轮(42)啮合,RY轴丝杠(41)与RY轴丝杠螺母(61)连接,RY轴丝杠(41)通过RY上转轴(40)与RY上转轴滑块(39)连接,RY上转轴滑块(39)位于前端支撑架(48)的滑槽内,前端支撑架(48)与RY轴驱动电机支架(26)通过RY下转轴(49)连接,Z轴支撑板(24)与前端支撑架(48)固连,Z轴滑轨(50)与Z轴支撑板(24)固连,Z轴驱动电机支架(12)与Z轴支撑板(24)固连,Z轴驱动电机(10)与Z轴驱动电机支架(12)固连,Z轴蜗杆(14)通过轴承与Z轴支撑板(24)连接,Z轴丝杠支架(23)与Z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远李少敏耿大喜姜兴刚路正惠滕云龙李军张明亮唐辉何凤涛陈雪梅陈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