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岭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逃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97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逃生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快速将逃生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安全通道和安全把手,所述安全通道呈S形,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架内,所述安全通道在每层位置设有支逃生通道,所述的安全通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滑道,所述两隔板之间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安全把手,所述安全通道出口设有缓冲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发生地震或火灾等突发灾害时,可以从安全通道快速逃生,逃生过程安全高效;采用S形下滑管道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并且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不用外界动力,采用自然下滑,当人们下滑的时候,安全把手使人下滑的更平稳,利用刹车片,起到减缓速度的作用的优点。

A Fast Escape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scape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fast escape passage capable of quickly transferring escaped personnel to a safety zone in case of fire, including a safety passage and a safety handle. The safety passage is S-shaped and fixed in a support frame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The safety passage is provided with a branch escape passage at each floor position, and the safety passage is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board. A slideway is arranged on the separator, a safety handle matching the slidewa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eparators, and a cushion pad is arranged at the exit of the safety passa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escape from safe passage and safe and efficient escape process when sudden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 or fire occur;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area, low manufacturing cost, easy realization, no external power, and natural slide are adopted by adopting S-shaped slide pipeline; when people slide down, the safety handle makes the slide more stable, and the brake is used. The car piece has the advantage of slowing down the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逃生通道
本技术涉逃生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快速将逃生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快速逃生通道。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高层建筑数量猛增,楼层也越来越高,而高层消防技术远远跟不上高楼上升的速度,高层消防安全成为困扰城市安全的难题,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火灾,高楼较多的城市采取了各种举措,引进直升机空中救援高楼云梯车等应急的救援设施,被火灾牵着鼻子走的被动救援方式,很难发挥最大救援效果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各种火灾逃生装置。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高楼自救器”,是利用钢索悬挂控制人体从建筑外侧降落至地面,此技术方案的缺点是:不易操作、逃离速度慢、安全性能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公开号CN1298053A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逃生的缓降装置”,是由软质材料构成的有若干个弹性颈缩部的缓降管,设于中空的建筑物支撑柱内,形成一个贯穿各楼层的封闭通道,各楼层设有入口,地面设出口,人们进入管内靠自重下滑,由于有多个弹性颈缩部的阻挡,使人体下落得到缓冲,下落速度降低,达到安全降至地面逃生的目的。然而该缓降装置存在如下两方面的缺点:其一,安全性难以保障。首先,控制人体下落速度是通过多次阻挡实现,其管道粗细不均,降落速度忽快忽慢,人体易被碰撞受伤害。其次,设置中空支撑柱,改变了原建筑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也受影响。其二:快速疏散能力差。一个缓降管多楼层使用,且降速较慢,难以实现快速疏散人群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逃生通道,这种高楼快速逃生通道,可实现高楼中所有人员在数分钟内全部快速安全疏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安全通道和安全把手,所述的安全通道呈S形,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架内,所述安全通道在每层位置设有支逃生通道,所述的安全通道内壁上设有相互对称设置的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滑道,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安全把手,所述安全通道出口设有缓冲垫。所述安全把手包括设置在滑道内的连接部和固定在连接部两端的的握柄,所述的连接部中部呈凹形,所述连接部凹形外壁设有刹车片,所述握柄上套接刹车柄,所述刹车柄和刹车片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刹车柄一端为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为外螺纹,连接杆在刹车柄的内螺纹方向做运动。所述安全通道下管壁上设有透气孔。所述安全通道下滑管道和水平面呈45°夹角。本技术具有在发生地震或火灾等突发灾害时,可以从安全通道快速逃生,逃生过程安全高效;采用S形下滑管道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并且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便于推广应用;不用外界动力,采用自然下滑,当人们下滑的时候,安全把手使人下滑的更平稳,速度过快会发生危险,利用扭动刹车柄,刹车柄带动连接杆,连接杆推动刹车片,起到减缓速度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安全通道的刨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一种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安全通道1和安全把手4,所述的安全通道1呈S形,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架2内,所述安全通道1在每层位置设有支逃生通道12,所述的安全通道1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隔板3,所述的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隔板3可以上下设置、左右设置。使安全通道形成双安全通道1,两个隔板3之间有一定空隙,使两个通道空气流通,每层交替使用双安全通道,防止人员的拥挤,所述隔板3上设有滑道13,所述隔板3之间设有与滑道13相匹配的安全把手4,所述的安全把手4包括设置在滑道13内的连接部11和固定在连接部11两端的握柄5,所述的连接部11中部呈凹形,所述连接部11凹形外壁设有刹车片9,所述握柄5上套接刹车柄7,所述刹车柄7和刹车片9通过连接杆8连接,所述刹车柄7一端为内螺纹,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为外螺纹,连接杆8在刹车柄7的内螺纹方向做运动。当人们下滑的时候,安全把手使人下滑的更平稳,速度过快会发生危险,利用扭动刹车柄,刹车柄带动连接杆,连接杆推动刹车片,起到减缓速度的作用。所述安全通道1出口设有缓冲垫10。所述安全通道1下管壁上设有透气孔14,由于安全管道过长,里面的空气不足,利用透气孔使管道内空气更流畅。所述安全通道1下滑管道和水平面呈45°夹角。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安全通道(1)和安全把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通道(1)呈S形,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架(2)内,所述安全通道(1)在每层位置设有支逃生通道(12),所述的安全通道(1)内壁上设有相互对称设置的两个隔板(3),所述隔板(3)上设有滑道(13),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滑道(13)相匹配的安全把手(4),所述安全通道(1)出口设有缓冲垫(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逃生通道,包括安全通道(1)和安全把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通道(1)呈S形,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架(2)内,所述安全通道(1)在每层位置设有支逃生通道(12),所述的安全通道(1)内壁上设有相互对称设置的两个隔板(3),所述隔板(3)上设有滑道(13),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滑道(13)相匹配的安全把手(4),所述安全通道(1)出口设有缓冲垫(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把手(4)包括设置在滑道(13)内的连接部(11)和固定在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岭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