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447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包括沿同一方向设置的管道舱、第一逃生通道、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管道舱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单向防火门,所述单向防火门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之间设有第二逃生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管道舱之间设有进风装置,所述管道舱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设有排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逃生通道、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管道舱靠近第一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单向防火门,并在单向防火门与第一逃生通道之间设置第二逃生通道,形成了逃生通道全线布置的逃生安全系统,满足了较长距离无法设置直通地面的逃生口和通风口的地下综合管廊的逃生及天然气管道舱的通风要求。

Integrated pipe corrid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including pipes arranged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cabin, the first escape channel, air inlet and exhaust channels, the pipeline near the first cabin escape passage provided with one-way fire doors, second escape pass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ne-way and the fire door the first escape passage, the air intake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let passage and the pipeline cabin, the cabin and the exhaust pipe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ir exhaus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scape channel, air inlet and exhaust channels, one side near the first escape passage in the pipeline cabin opened one-way fire door, and set second between the one-way fire door and the first escape escape, escape form the safety system of escape across the board layout, to meet the exit and vent long unable to set the distance the ground through the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escape and gas pipeline cabin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
本技术涉及管廊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当今热点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综合管廊纳管范围包括给水、中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讯、热力和天然气等各类市政公用管线,且建设部要求建设有综合管廊的路段,各类管线应尽量入廊。根据现行综合管廊规范:天然气及电力电缆舱室每200m应设一个防火分区;天然气舱室、电力电缆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热力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400m,当热媒介质为蒸汽时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100m,其他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规范对于综合管廊通风口设置间距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天然气舱室事故时,事故分区及相邻分区的事故风机应当开启;其他舱室内发生火灾时应当关闭火灾舱室及相邻舱室的通风。实际工程应用中,综合管廊各舱室防火分区均为每200m一个(蒸汽供热除外),而逃生口一般均为每400m一个,通风口一般为每400m一组(一进一排),分别对各舱室每2个防火分区形成通风。对于过较长距离河道或其他障碍时,综合管廊往往无法满足逃生口间距要求,且无法满足天然气舱室发生事故既要关闭防火分区防火门又要加强事故分区及相邻分区通风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遇到过较长距离河道或其他障碍时,无法满足人员逃生及天然气管舱事故通风要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管廊,包括沿同一方向设置的管道舱、第一逃生通道,所述管道舱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单向防火门,所述单向防火门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之间设有第二逃生通道。进一步的,还包括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管道舱包括电力电缆舱、第一综合舱、第二综合舱和天然气管舱,所述第一逃生通道与所述天然气管舱相邻设置,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上方,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天然气管舱上方,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天然气管舱之间设有进风装置,所述天然气管舱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设有排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天然气管舱依次划分成若干防火分区,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通过防火墙和双向防火门分隔。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防火分区对应至少一个进风装置和一个排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分别与每个防火分区两侧的防火墙对应。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的两侧分别对应进风装置或分别对应排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防火墙对应的区域向上升形成拱桥形状。进一步的,所述进风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包括双速进风风机和进风阀门,所述排风装置沿竖直方向设置,包括双速排风风机和排风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电力电缆舱、第一综合舱和第二综合舱与所述第二逃生通道对应的区域设有下沉空间和与所述下沉空间对应的盖板。进一步的,除所述天然气管舱之外的管道舱和第一逃生通道的其中一端设有一进风口,另一端对应设有一排风口,所述天然气管舱中还设有与所述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连接的检测控制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一端设有排风口,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本技术提供的综合管廊,通过设置第一逃生通道、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满足了较长距离无法设置直通地面的逃生口和通风口的地下综合管廊的逃生及天然气舱的通风要求,在管道舱靠近第一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单向防火门,并在单向防火门与第一逃生通道之间设置第二逃生通道,形成了逃生通道全线布置的逃生安全系统;使第一逃生通道与天然气管舱相邻设置,将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分别布置在第一逃生通道和天然气管舱的上方,在天然气管舱与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之间分别设置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形成天然气管舱专用的进风和排风体系,满足天然气管舱事故通风要求,确保天然气管舱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综合管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天然气管舱中进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天然气管舱中排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进风装置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排风装置安装示意图。图中所示:1、第一逃生通道;2、进风通道;3、排风通道;4、单向防火门;5、第二逃生通道;6、进风装置;61、双速进风风机;62、进风阀门;7、排风装置;71、双速排风风机;72、排风阀门;81、电力电缆舱;82、第一综合舱;83、第二综合舱;84、天然气管舱;841、防火分区;85、防火墙;86、下沉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综合管廊,包括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若干管道舱、第一逃生通道1,所述管道舱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单向防火门4,所述单向防火门4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之间设有第二逃生通道5。具体的,第二逃生通道5设于管道舱内,且与第一逃生通道1垂直设置,远离第一逃生通道1的管道舱中的人员通过单向防火门4进入靠近第一逃生通道1的管道舱,并从该管道舱中的单向防火门4进入第一逃生通道1,第一逃生通道1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向室外地面的逃生口,相邻管道舱的单向防火门4对齐,第一逃生通道1两侧的单向防火门4应错开,避免相互影响。通过设置第一逃生通道1,并在管道舱靠近第一逃生通道1的一侧开设单向防火门4,并在单向防火门4与第一逃生通道1之间设置第二逃生通道5,形成了逃生通道全线布置的逃生安全系统,满足了较长距离无法设置直通地面的逃生口和通风口的地下综合管廊的逃生及天然气管舱84的通风要求。请重点参照图1,该综合管廊还包括、进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所述管道舱包括电力电缆舱81、第一综合舱82、第二综合舱83和天然气管舱84,其中第一综合舱82和第二综合舱83可以为给水管舱或污水管舱,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市政公用管道,且管道舱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也不做限制,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与所述天然气管舱84相邻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逃生通道1可以位于电力电缆舱81、第一综合舱82、第二综合舱83和天然气管舱84的中间或偏向相对较危险舱的位置(如天然气管舱84),本实施例中,第一逃生通道1位于第二综合舱83和天然气管舱84之间,电力电缆舱81、第一综合舱82、第二综合舱83和天然气管舱84中分别开设通向第一逃生通道1的单向防火门4,其中电力电缆舱81中的人员逃生时,依次通过电力电缆舱81、第一综合舱82、第二综合舱83中的单向防火门4进入第一逃生通道1,而天然气管舱84中的人员逃生时直接通过其中的单向防火门4进入第一逃生通道1。所述进风通道2位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上方,所述排风通道3位于所述天然气管舱84上方,所述进风通道2与所述天然气管舱84之间设有进风装置6,向天然气管道舱84中通入空气,如图2所示。所述天然气管舱84与所述排风通道3之间设有排风装置7,将天然气管道舱84中的有害气体排出,如图3所示。通过进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形成天然气管舱84专用的进风和排风体系,满足天然气管舱84事故通风要求。本实施中,管道舱的高度不小于2.2m,进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的高度不小于1.0m,第一逃生通道1的宽度为1.0~1.4m。请重点参照图4-5,所述天然气管舱84依次划分成若干防火分区841,相邻两个防火分区841之间通过防火墙85和双向防火门(图中未标出)分隔。每个所述防火分区841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综合管廊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同一方向设置的管道舱、第一逃生通道(1),所述管道舱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的一侧开设有单向防火门(4),所述单向防火门(4)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之间设有第二逃生通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同一方向设置的管道舱、第一逃生通道(1),所述管道舱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的一侧开设有单向防火门(4),所述单向防火门(4)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之间设有第二逃生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所述管道舱包括电力电缆舱(81)、第一综合舱(82)、第二综合舱(83)和天然气管舱(84),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与所述天然气管舱(84)相邻设置,所述进风通道(2)位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上方,所述排风通道(3)位于所述天然气管舱(84)上方,所述进风通道(2)与所述天然气管舱(84)之间设有进风装置(6),所述天然气管舱(84)与所述排风通道(3)之间设有排风装置(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气管舱(84)依次划分成若干防火分区(841),相邻两个防火分区(841)之间通过防火墙(85)和双向防火门分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火分区(841)对应至少一个进风装置(6)和一个排风装置(7),所述进风装置(6)和排风装置(7)分别与每个防火分区(841)两侧的防火墙(85)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亦俊钟俊彬王海吴国荣张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