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884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2:43
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针头(2)、针杆(3)、冷循环交换体(11)、冷循环密封体(12)、进水管(7)、出水管(8)、毛细管(4)和测温传感线缆(9),针头(2)设置在针杆(3)前端,针杆(3)内设置有毛细管(4),针杆(3)与设置在手柄(1)内的冷循环密封体(12)连接,毛细管(4)伸出针杆(3)的部分与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喇叭口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的台阶通孔,在毛细管穿入时更易于导入,避免毛细管这样的超薄壁零件在穿孔时未对准孔口,碰撞导致的的弯折、破损,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喇叭口形灌入胶水更加方便。

An Internal Cool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Needle

An internal cooling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needl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 handle (1), a needle (2), a needle rod (3), a cold circulation exchanger (11), a cold circulation seal (12), an inlet pipe (7), an outlet pipe (8), a capillary tube (4) and a temperature sensing cable (9), a needle (2)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needle rod (3), a capillary tube (4) is arranged in the needle rod (3), a needle rod (3) is connected with a cold circulation sealing body (12) arranged in the handle (1), and a hair is arranged in the needle rod (3). The part of the slender tube (4) extending the needle rod (3)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ld circulation exchanger (11). The bell mouth structure of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easier to import when the capillary is penetrated than the step through hole structure of the prior art, so as to avoid the bending and damage caused by the collision of the ultra-thin-walled parts such as the capillary when perforating,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t is more convenient to pour glue into the bell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
本技术涉及微创医疗
,具体是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
技术介绍
消融针并不是针,它是一根很细的射频能量输出电极。具体做法是:在B超或CT引导下,把消融针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60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消融针因具有升温快、组织穿透性强、多点消融可同时进行、消融范围大、可实时监控温度、疗效确切等优点,而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骨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肿瘤、脾亢等的治疗。现有的消融针在工作部位的温度控制效果不理想,导致消融针升温快,不容易控制,出现针杆和针尖粘连,还会损伤周围器官,出现的反应有术中轻微灼痛感、术后低热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该消融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弊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包括手柄1、针头2、针杆3、冷循环交换体11、冷循环密封体12、进水管7、出水管8、毛细管4和测温传感线缆9,针头2设置在针杆3前端,针杆3内设置有毛细管4,针杆3与设置在手柄1内的冷循环密封体12连接,毛细管4伸出针杆3的部分与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冷循环交换体11设置在冷循环密封体12内,测温传感线缆9一端连接毛细管4的前端,另一端伸出冷循环交换体11。所述毛细管前端5为斜面结构,斜面的边缘设有测温焊接槽6,测温传感线缆9的一端在测温焊接槽6处与毛细管4焊接连接,测温传感线缆9的另一端从出水管连接凸台19伸出,经过出水管连接凸台锥形台20和出水管连接喇叭管21后伸出冷循环密封体12。所述冷循环密封体12的前端为锥形结构的锥形回水分流腔15,锥形回水分流腔15通过冷循环交换体11与出水管8连通,其与针杆3连接部分为针杆固定管13,针杆固定管13内壁设有针杆固定管定位台阶27,针杆固定管13前端内壁设有喇叭口状的第一胶水填充区14。所述冷循环交换体11前端设有与锥形回水分流腔15的相匹配的冷循环交换体锥形肩28,冷循环交换体11后端设有分别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8连接的进水管密封管22和出水管连接凸台19,冷循环交换体11内部设有出水孔一级缓冲管17、出水孔二级缓冲管18和第二胶水填充区16,毛细管4穿过第二胶水填充区16并从进水管密封管22伸出,进水管密封管22后端设有进水管凸台锥形台23,出水管连接凸台19末端设有出水管连接凸台锥形台20,出水管连接凸台19外部设有出水管连接喇叭管21,进水管密封管22外部设有进水管连接喇叭管24。所述冷循环交换体11与冷循环密封体12之间密封连接,冷循环交换体11与冷循环密封体12之间设有第三胶水填充区25,冷循环密封体内壁30与冷循环交换体外壁31间隙配合。所述冷循环密封体12外表面设有进出水管座定位管26,进水管和出水管从冷循环密封体尾部开口29伸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生理盐水由进水管进入不锈钢毛细管内孔,由于毛细管与冷循环交换体在第二胶水填充区用UV胶水紫外灯固化密封连接,进水管内孔套在进水管凸台上,并用UV胶水紫外灯固化密封连接。毛细管里面的水在蠕动泵的压力传送下从毛细管前端处流出,在前端针头后端的阻塞下沿着针杆内孔与毛细管外壁之间的缝隙回流后,水流进入出水孔一级缓冲管和出水孔二级缓冲管区域,之后进入出水管凸台,冷循环交换体与冷循环密封体在第三胶水填充区用UV胶水紫外灯固化密封连接,水流进入“出水管”流出,由于出水管内孔套在出水管凸台上,并用UV胶水紫外灯固化密封连接。水流回流水源处,如此反复,形成水循环系统。本技术具有圆润的外形,使得持握时手感更佳,尤其是手柄末端的,大圆弧过渡提高舒适度和外观档次。本技术整体结构较为圆润,在模具注塑成型时能够降低零件注塑应力、避免缩水,保证手柄结构强度。同时利于拔模、提高模具寿命。本技术的毛细管在长度方向上有定位:通过喇叭口穿进后到达进水管凸台,毛细管的端面与进水管凸台持平,或高出1毫米。毛细管安装孔与毛细管是零配零公差配合,避免胶水流入毛细管下端而倒流入毛细管内孔内,影响流量。长度与直径方向上的定位,配合胶水固化,一方面:迅速、准确定位毛细管插入水管固定座深度长度。另一方面:控制毛细管插入针杆深度、测温点的位置。本技术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喇叭口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的台阶通孔,在毛细管穿入时更易于导入,避免毛细管这样的超薄壁零件在穿孔时未对准孔口,碰撞导致的的弯折、破损,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喇叭口形灌入胶水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大大降低UV固化胶的使用量,提高固化效率,而能获得较高的可靠性。本技术的零配零配合防止灌胶密封时胶水溢进后不慎流入毛细管内。本技术可避免毛细管弯折、与水管固定座偏心、插入深度的偏差带来对水路通畅、测温性能的影响。本技术的喇叭口下面为圆柱孔,与毛细管零对零配合,便于径向定位,同时防止胶水向下流入毛细管内,影响流量。冷循环方面:本技术可以避免毛细管定位、限位不够或毛细管装配时受力弯折后,造成毛细管与水管固定座偏心,导致后续毛细管插入针杆后局部与针杆内壁间隙过小或干涉,导致水路不畅,此时在内部通水时,内部压力和流体流速的作用下会造成毛细管“震颤”,导致测温数值会跟随跳变。测温性能方面:本技术的毛细管在长度方向上无有效定位导致末端在进水腔内露出的长度有差异时会对测温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尾部在进水腔露出过短,则插入针杆后毛细管头部与针杆头部干涉或间隙较小,水路不畅且能导致测温线焊点受力脱落。如果尾部在进水腔露出过长,则插入针杆后毛细管头部与针杆头部间隙过大,间隙内的水为“死水”,停留在此间隙内不会进入流体循环,头部冷却效果下降,消融部位容易出现碳化。同时此时实际测温点远离理想测温点,测温不准。如果毛细管插入水管固定座安装孔时不幸受力弯折、或者缺乏有效定位导致与水管固定座偏心时也会造成毛细管头部与针杆头部间隙过大,影响测温效果。本技术的毛细管前头形状是斜面形,斜尖部可以伸入到较前端,斜尖端只要与针尖后部保持不大的间距,康铜线焊接在斜形面的尖端,一方面保证康铜线测温能够进入最前端,测温更准确。另一方面,由于毛细管是斜形面,斜截面积的孔始终大于横截面积的孔,所以前端部位不会出现拆回水流有阻塞现象。本技术的内冷射频消融针的电极内部冷无菌水循环结构,在消融区内获得最高能量沉积,有效减少周围组织阻抗上升,避免炭化。本技术的内冷射频消融针通过蠕动泵再针杆内部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及时带走多余热量,并配合热电偶传感器实现精确控温,本技术的冷循环消融针系统的进水腔与出水腔相互隔绝,互不干扰,同时还做到了干湿分离,高度集成了传感器导线和射频导线,进一步缩小体积。本技术的内冷射频消融针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不开刀,保腺体,不留疤痕,安全高效,见效快速,随治随走,全面彻底,无并发症等特点。本技术的内冷射频消融针手术时在超声引导下,导入隔离液保护正常组织,将超微创消融针穿透患者颈部皮肤,直接插到病灶组织内进行消融。消融针产生高温,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针头(2)、针杆(3)、冷循环交换体(11)、冷循环密封体(12)、进水管(7)、出水管(8)、毛细管(4)和测温传感线缆(9),针头(2)设置在针杆(3)前端,针杆(3)内设置有毛细管(4),针杆(3)与设置在手柄(1)内的冷循环密封体(12)连接,毛细管(4)伸出针杆(3)的部分与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冷循环交换体(11)设置在冷循环密封体(12)内,测温传感线缆(9)一端连接毛细管(4)的前端,另一端伸出冷循环交换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针头(2)、针杆(3)、冷循环交换体(11)、冷循环密封体(12)、进水管(7)、出水管(8)、毛细管(4)和测温传感线缆(9),针头(2)设置在针杆(3)前端,针杆(3)内设置有毛细管(4),针杆(3)与设置在手柄(1)内的冷循环密封体(12)连接,毛细管(4)伸出针杆(3)的部分与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冷循环交换体(11)设置在冷循环密封体(12)内,测温传感线缆(9)一端连接毛细管(4)的前端,另一端伸出冷循环交换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前端(5)为斜面结构,斜面的边缘设有测温焊接槽(6),测温传感线缆(9)的一端在测温焊接槽(6)处与毛细管(4)焊接连接,测温传感线缆(9)的另一端从出水管连接凸台(19)伸出,经过出水管连接凸台锥形台(20)和出水管连接喇叭管(21)后伸出冷循环密封体(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循环密封体(12)的前端为锥形结构的锥形回水分流腔(15),锥形回水分流腔(15)通过冷循环交换体(11)与出水管(8)连通,其与针杆(3)连接部分为针杆固定管(13),针杆固定管(13)内壁设有针杆固定管定位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丹李林华程先本
申请(专利权)人: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