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散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38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散热管,属于散热装置领域。微通道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道;第二散热管道;第三散热管道;第一散热管道上的第一流出口和相邻的第二散热管道上的第二流入口连通,第二散热管道上的第二流出口和相邻的第三散热管道上的第三流入口连通,第二散热管道上的第一流入口和相邻的第二散热管道上的第二流出口连通,以使介质从第一流入口中流入而从第三流出口中流出。这种微通道散热管可以使得介质的移动路径非常长,但是整个结构的占用空间可以做到很小,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板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

Microchannel radi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channel heat sink pip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heat sink device. The microchannel heat sink includes: the first heat sink pipe; the second heat sink pipe; the third heat sink pipe; the first outlet on the first heat sink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let on the adjacent second heat sink pipe; the second outlet on the second heat sink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inlet on the adjacent third heat sink pipe; and the first inlet on the second heat sink pipe and the adjacent second divergence pipe. The second outlet of the heat pipe is connected so that the medium flows in from the first inlet and out from the third outlet. This kind of microchannel heat sink can make the moving path of the medium very long, but the occupied space of the whole structure can be very small,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 volume and weight of the heat sink plat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散热管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通道散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调的结构设计中,散热与布局是两个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蒸发器和冷凝器模块是空调中热损耗最高,也是体积较大的关键部件。若散热能力不足则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降低系统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如果布局不合理,则零部件难以维护,防护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可操作性差。目前应用较多的空调蒸发器及冷凝器一般采用管翅式散热板,但这种散热板所用铜材较多,且体积及重量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散热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散热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一散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流入口和第一流出口;第二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第三散热管道,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流入口和第三流出口;所述第一散热管道、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之间并排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从所述第二流出口到所述第二流出口的方向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到所述第二流出口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出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三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入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连通,以使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入口中流入而从所述第三流出口中流出。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均设置为圆管状,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外径均为1.8-2.2mm,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壁厚均为0.1-0.2mm。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外径均为2mm,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壁厚均为0.2mm。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均采用铜质材料制成。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入口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连接管道,所述第三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三流入口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均设置为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散热管道的方向。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管道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管道的外径均为2mm,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管道的壁厚均为0.2mm。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管道均采用铜质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微通道散热管,在工作的时候,热介质从第一散热管道上的第一流入口进入到第一散热管道中,然后经过第一散热管道上的第一流出口进入到第二散热管道中,在第二散热管道中介质通过第二流出口进入到下一个第二散热管道中,介质在多个第二散热管道中移动,之后通过第三流入口进入到第三散热管道中,再经过第三流出口中流出,在整个过程中,由于第二散热管道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散热管道之间依次连接,可以使得介质的移动路径非常长,但是整个结构的占用空间可以做到很小,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板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微通道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微通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微通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微通道散热装置中的外伸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微通道散热管;110-第一散热管道;111-第一流入口;112-第一流出口;120-第一连接管道;130-第三连接管道;140-第二连接管道;150-第二散热管道;151-第二流入口;152-第二流出口;160-第三散热管道;161-第三流入口;162-第三流出口;200-微通道散热装置;210-外伸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散热管100,请参阅图1,这种微通道散热管100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一散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流入口和第一流出口;第二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第三散热管道,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流入口和第三流出口;所述第一散热管道、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之间并排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从所述第二流出口到所述第二流出口的方向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到所述第二流出口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出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三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入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连通,以使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入口中流入而从所述第三流出口中流出;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均设置为圆管状,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外径均为1.8‑2.2mm,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壁厚均为0.1‑0.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一散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流入口和第一流出口;第二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第三散热管道,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流入口和第三流出口;所述第一散热管道、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之间并排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从所述第二流出口到所述第二流出口的方向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到所述第二流出口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出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三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三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一流入口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上的所述第二流出口连通,以使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入口中流入而从所述第三流出口中流出;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均设置为圆管状,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外径均为1.8-2.2mm,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壁厚均为0.1-0.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外径均为2mm,所述第一散热管道、所述第二散热管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管道的壁厚均为0.2m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勇范东强蒋宁华汪成黄勇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