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65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所属多级离心泵技术领域,包括驱动轴,驱动轴上设有若干与驱动轴相间隔式套接的内壳体,内壳体与驱动轴间设有若干与驱动轴相嵌套式固定连接的叶轮。内壳体包括内壳基体,内壳基体内设有首级增压腔和次级增压腔,首级增压腔与次级增压腔间设有与驱动轴相套接的连接轴孔,内壳基体一端面上设有与首级增压腔相连通的吸入口,内壳基体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次级增压腔相连通的排出口。具有结构紧凑、加工方便、密封性强、运行精度高、运行平稳、振动小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平面密封能力以及加工制造难度的问题。减少铸造工艺的复杂性,改善了结构的强度,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多级离心泵
,具体涉及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双壳体多级离心泵是石油化工、锅炉给水等场合应用的重工位离心泵,其中如加氢进料泵等双壳体多级离心泵做成内壳体水平剖分结构的形式,这样的内壳体结构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多级离心泵结构形式。高压多级离心泵中内壳体水平剖分结构的泵,其内壳体结构有两种,一种为整体铸造,一种为镶装式,但无论是整体式还是镶装式的结构,传统设计的内壳体中分面上均有多个压水室与吸水室,压水室与吸水室交替排列着,因此中分面上形成锯齿排列的断面。内壳体中分面有多个程锯齿状交错分布的缺口,形状十分复杂。由于该中分面也是上下配合的密封面,因此存在以下缺点:1)复杂的断续表面不利于机械加工和平面精度的保证。2)各缺口之间的隔板面比较窄,容易导致平面密封两侧高低压力腔间的泄露窜通。3)隔板两侧压力腔的压力有较大差异,高低压力腔导致隔板受压,比较容易变形,特别是小流量的结构时,隔板在总体设计上受轴向尺寸限制,无法做的很厚,因此变形会加大,影响平面密封和运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结构复杂、密封性差和运行精度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其结构紧凑、加工方便、密封性强、运行精度高、运行平稳、振动小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平面密封能力以及加工制造难度的问题。减少铸造工艺的复杂性,改善了结构的强度,提高成品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包括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若干与驱动轴相间隔式套接的内壳体,所述的内壳体与驱动轴间设有若干与驱动轴相嵌套式固定连接的叶轮。所述的内壳体包括内壳基体,所述的内壳基体内设有首级增压腔和次级增压腔,所述的首级增压腔与次级增压腔间设有与驱动轴相套接的连接轴孔,所述的内壳基体一端面上设有与首级增压腔相连通的吸入口,所述的内壳基体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次级增压腔相连通的排出口。通过驱动轴带动叶轮旋转,液体从吸入口进入,此时叶轮分别与内壳基体内的首级增压腔和次级增压腔对液体进行离心加压。通过多级增压后的液体从排出口输出。多级离心泵的内壳体分为上下两半。使用时,上下两半内壳体按中分面合在一起,通过中开面上的螺栓联接。作为优选,所述的首级增压腔和次级增压腔均设有若干与叶轮相活动式嵌接的压水室,所述的压水室与内壳基体外壁间设有吸水室,所述的吸水室与压水室间设有过渡流道相连通。首级增压腔和次级增压腔均有压水室,过渡流道和吸水室。过渡流道将吸水室与压水室相连通,实现离心吸水加压。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水室之间形成联结式密封的中开面。保证液体的顺利进入和加压过程。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水室呈不等厚封闭圆环结构。合理调整了水力结构,将传统中分面分流片的位置,直接采用一体化的平面来代替,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平面。防止流入吸入室的液体产生预旋。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水室大尺寸半圆流道与吸水室小尺寸半圆流道相间隔分布,所述的压水室小尺寸半圆流道与吸水室大尺寸半圆流道相间隔分布。在保证液体流量及流速的同时,实现最大效率值的加压过程。提高离心泵的增压等级。作为优选,所述的首级增压腔与次级增压腔呈镜像式对称分布。起到均匀增压,保持首级增压腔与次级增压腔内压差恒定。提高离心泵的运行稳定性,减少振动和噪音。本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紧凑、加工方便、密封性强、运行精度高、运行平稳、振动小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平面密封能力以及加工制造难度的问题。减少铸造工艺的复杂性,改善了结构的强度,提高成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内壳体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内壳体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叶轮的结构剖视图。图中:驱动轴1,内壳体2,叶轮3,吸入口4,内壳基体5,首级增压腔6,次级增压腔7,排出口8,吸水室9,过渡流道10,压水室11,连接轴孔12,叶轮盘13,叶轮片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包括驱动轴1,所述的驱动轴1上设有1套与驱动轴1相间隔式套接的内壳体2,内壳体2与驱动轴1间设有10组与驱动轴1相嵌套式固定连接的叶轮3,内壳体2包括内壳基体5,内壳基体5内设有首级增压腔6和次级增压腔7,首级增压腔6与次级增压腔7呈镜像式对称分布。首级增压腔6和次级增压腔7均设有5个与叶轮3相活动式嵌接的压水室11,压水室11之间形成联结式密封的中开面,压水室11呈不等厚圆柱体结构。所述的压水室11与内壳基体5外壁间设有吸水室9,吸水室9呈不等厚封闭圆环结构。吸水室9与压水室11间设有过渡流道10相连通。压水室11大尺寸半圆流道与吸水室9小尺寸半圆流道相间隔分布,压水室11小尺寸半圆流道与吸水室9大尺寸半圆流道相间隔分布。首级增压腔6与次级增压腔7间设有与驱动轴1相套接的连接轴孔12,内壳基体5一端面上设有与首级增压腔6相连通的吸入口4,内壳基体5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次级增压腔7相连通的排出口8。如图4所示,叶轮3包括叶轮盘13,叶轮盘13内设有6个与驱动轴1相切式环形分布的叶轮片14。通过叶轮盘与叶轮片的组合结构,在压水室内实现离心加压作用。综上所述,该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具有结构紧凑、加工方便、密封性强、运行精度高、运行平稳、振动小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平面密封能力以及加工制造难度的问题。减少铸造工艺的复杂性,改善了结构的强度,提高成品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所述的驱动轴(1)上设有若干与驱动轴(1)相间隔式套接的内壳体(2),所述的内壳体(2)与驱动轴(1)间设有若干与驱动轴(1)相嵌套式固定连接的叶轮(3);所述的内壳体(2)包括内壳基体(5),所述的内壳基体(5)内设有首级增压腔(6)和次级增压腔(7),所述的首级增压腔(6)与次级增压腔(7)间设有与驱动轴(1)相套接的连接轴孔(12),所述的内壳基体(5)一端面上设有与首级增压腔(6)相连通的吸入口(4),所述的内壳基体(5)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次级增压腔(7)相连通的排出口(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所述的驱动轴(1)上设有若干与驱动轴(1)相间隔式套接的内壳体(2),所述的内壳体(2)与驱动轴(1)间设有若干与驱动轴(1)相嵌套式固定连接的叶轮(3);所述的内壳体(2)包括内壳基体(5),所述的内壳基体(5)内设有首级增压腔(6)和次级增压腔(7),所述的首级增压腔(6)与次级增压腔(7)间设有与驱动轴(1)相套接的连接轴孔(12),所述的内壳基体(5)一端面上设有与首级增压腔(6)相连通的吸入口(4),所述的内壳基体(5)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次级增压腔(7)相连通的排出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壳体中分面整体式结构的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级增压腔(6)和次级增压腔(7)均设有若干与叶轮(3)相活动式嵌接的压水室(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阳李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